她到底爱着谁?她到底想要什么?这些估计连她自己都不知道

《燃烧》在2018戛纳电影节上好评如潮,资源一出,许多影迷都高潮了,各大影视大V、公众号纷纷发表了各种相关推文。可是随着大量普通观众的好奇涌入,这部充斥大量隐喻的艺术电影让这批观众难以接受,因为这部电影并不能单靠普通的观影就能看懂,我就是其中一员。

结束观影后,面对这部如此隐晦的电影,不读懂个一二实在难解心头之纳闷,于是就翻了许多的影评和分析。事后,我后悔了。因为把这个困惑解决之后,之前的观影体验马上变得索然无味了。

她到底爱着谁?她到底想要什么?这些估计连她自己都不知道

直到看到李沧东导演的Q&A中,导演说的一句话“电影没有解读的必要。我觉得感受和体验就是全部,并不需要接受其他人的意见。《燃烧》正是通过这种过程被人们所接受的。所以有趣也有意思。”我深有体会。

回想起自己的观影期间,在一切还没有道清说明的时候,正是全凭自己的感受、体验、以及思考。比如68分钟开始那个长镜头,惠美脱下上衣,赤裸上身面对夕阳下的田园跳着她在非洲旅游学到的 “GREAT HUNGER”(指的是精神上的饥饿)。配合悠扬的管弦乐、赤裸的躯体、万里无云的傍晚,无不象征着一种无拘无束、一种惠美一直向往的自由。但是也因为这个赤裸的躯体、无云的天空、转瞬即逝的黄昏,还有落后的边境村庄,同样象征了惠美内心的空虚与不安。

她到底爱着谁?她到底想要什么?这些估计连她自己都不知道

随着音乐淡然消失,惠美后知后觉的落寞与哀伤,缓慢摇离的空镜头,这个长镜头把惠美这个角色的渴求自由而又虚无不安的矛盾内心世界描绘得淋漓尽致。也是这个属于全片中间点、情绪转折点的长镜头,把电影的主题即将从前半段的设置铺垫转变到慢慢实现。

她到底爱着谁?她到底想要什么?这些估计连她自己都不知道

李沧东导演的原话,“这部电影的主题就是自身欲望的产物。想听自己想要的故事。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当然希望观众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找到自己认为的主题。”

是的,当我看到导演这个对《燃烧》这部电影主题的阐释,顿然恍然大悟。

所有的事情就像开端部惠美向钟秀表演哑剧“剥橘子”的要点一样,有与无、事实与幻想主要依靠的正是自身的欲望是否足够强烈,你自己是否相信。

她到底爱着谁?她到底想要什么?这些估计连她自己都不知道

那么关于惠美到底去哪了;她口中的那口井是否真的存在,钟秀是否救过掉下井中的她;Ben是否真的杀了惠美;那通无声的电话到底是谁的;被Ben捡回家的猫是否真的是惠美原来的猫Boil等等这些疑点将不再重要。因为每一个观影者都会从中理解出不一样的答案。比如钟秀看到的每一个指向Ben杀了惠美的疑点,都被导演相对明显地放大,暗示着这一切的嫌疑都是建立在钟秀自身欲望之上,而这些成为了点燃他内心愤怒的火苗。

她到底爱着谁?她到底想要什么?这些估计连她自己都不知道

所以一部电影如何,最终还得问自己,他人的观点与解读只是一种情况,倘若过于着迷这种看法,那无疑等同于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一样事物,没了自己的东西,反倒容易先入为主。这部电影更像是导演抛出的一个问题,如何解答,得看我们自己了。

夕阳西下,夏日晚风袭来,田野就在眼前,她在两个男人的面前脱掉上衣,迎着余晖忘情起舞。

你可能不知道导演为什么会来这么一段,但就是觉得心里好像震了一下。

在这一下中,你可能感受到了自由、释放、孤独......

这就是一种很私人的很不可名状的情绪,但它让你遇见了美。

如果看完之后再回想的话,你会发现:

原来这是惠美最后一场戏,所以也可能是她生命的最后一天。

还有,她是社会底层,是一个不甘于现状还老被生活打击的女孩。

她到底爱着谁?她到底想要什么?这些估计连她自己都不知道

她以飞蛾扑火的姿态扑向Ben,又屡屡跟底层的钟秀保持着联系。

她在高档派对跳着令人尴尬的舞,又向别人倾诉“精神饥饿”和“身体饥饿”。

她到底爱着谁?她到底想要什么?这些估计连她自己都不知道。

她就这样被生活推着往前走,她在电影中是压抑和挣扎的。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这段舞是指惠美内心的情绪一次释放,还是惠美只为自己而跳的生命之舞?

她到底爱着谁?她到底想要什么?这些估计连她自己都不知道

至于它到底代表了什么,这重要吗?

不重要。

你看到的是什么,就是什么,没有标准答案。

她到底爱着谁?她到底想要什么?这些估计连她自己都不知道

都说清楚了,还有什么魅力可言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