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明太祖,他有政治污点,但是作为朱元璋,他却是个好父亲

朱元璋擅杀功臣这件事只要是对明史稍有了解的朋友都很清楚这件事,这主要得益于明朝那些事儿的推广,洪武四大案,胡惟庸,蓝玉,空印案,郭恒案,甚至还有一系列的严苛的政令,甚至大举分封导致了大明王朝的靖难之役,这一系列谜一般的操作给他赶走元朝侵略者建立不朽功绩的光辉身影蒙上了一层阴影。

作为明太祖,他有政治污点,但是作为朱元璋,他却是个好父亲

那么朱元璋的做法毫无益处吗?并不是,相反的,朱元璋用了最直接果断的方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朱元璋想要什么?

他出生低贱,要的无非就是周围人的尊敬,畏惧以满足他的虚荣心。

要的无非就是朱家江山长治久安,没有外姓人敢觊觎而已。

要的无非就是让那些有威胁的人都消失而已。

他做到了吗?他都做到了,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

以下就是朱元璋擅杀功臣,大行分封的原因,有不周之处还望补充

作为明太祖,他有政治污点,但是作为朱元璋,他却是个好父亲

1:出身

朱元璋的出身低下,这一直是他心里的痛,和他一起打仗的那些文臣武将全都看见过他最脆弱底下的样子,朱元璋的出身甚至不如他们,在战时尚能因为他的能力臣服,一旦大一统之后,受到封建等级制度的侵蚀思想,每一个功臣的心思都是活络的,他一个叫花子朱元璋都能坐上皇位,出身更高的我们为什么不可以,人心不足蛇吞象,时间一天天过去,朱元璋的皇位之路一定时时受到这些问题的困扰,于是他选择,把他们都杀掉。

作为明太祖,他有政治污点,但是作为朱元璋,他却是个好父亲

就算是这些人心中未曾有夺位的想法,但是只要朱元璋从他们的一个表情一句话中感受到了对他过去的不屑,他就难受的如鲠在喉,他就会觉得自己这些年来努力奋斗想要得到尊重还差最后一步,那就是把见过他最凄惨模样的人都杀掉。

这也就是朱元璋在继位后期疯狂大杀的功臣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太子朱标的死的催化。

同时也是因为出身的原因,朱元璋其实并没有太多长远的政治眼光,在他眼中,维持朱家江山,维持自己的威信,帮助百姓杀掉欺压的官员,就够了,什么分权,什么民主,什么分封已死,统统不存在。

作为明太祖,他有政治污点,但是作为朱元璋,他却是个好父亲

2:默认的态度

朱元璋大行分封一方面是因为政治眼光的问题,另一方面却又是一个无奈的选择,以及朱元璋的默认。

首先,朱元璋定都南京,北方等边境需要人,根据上文,我们可以得知朱元璋根本不信任那些大臣,他觉得不管是谁拿了兵权都可能威胁他的朱家江山,最典型的莫过于蓝玉的下场。

而这个时候偏偏还不能经常换帅,因为元朝尚有残余势力威胁很大,需要一直镇守才能保边境太平,若是经常换帅,那虽然解决了将臣的兵权问题,但是边境的安稳就不能得到保证。

作为明太祖,他有政治污点,但是作为朱元璋,他却是个好父亲

思来想去,分封是当时朱元璋能想到的最好的方法。因为就算尾大不掉,也是他朱家人坐天下。边境安稳也得到了保障。

如此看来,朱元璋的分封制只砸了建文一个人的脚,大明王朝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 作为明太祖,他有政治污点,但是作为朱元璋,他却是个好父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