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劉海屏到全面屏,智慧型手機爭奪從配置轉向外觀是捨本逐末?

智能手機是移動互聯網時代最傑出的產品,無論是性價比、性能還是外觀,都是用戶津津樂道的地方,而近兩年隨著智能手機硬件升級觸頂,越來越多的廠商不得不將產品升級點集中在外觀設計、功能更新上,比如小米開啟的全面屏時代,就是智能手機向影音娛樂體驗等以體驗為主的改變,而且越來越多的廠商開始研究用戶心理,極力拉攏消費能力更高的女性用戶,OV以及華為Nova機型得以在市場延伸影響力,為廠商們提供銷量和利潤,就是看中了女性用戶龐大的市場,那麼,智能手機注重外觀設計是行業的必然選擇嗎?

從劉海屏到全面屏,智能手機爭奪從配置轉向外觀是捨本逐末?

從功能化向智能化升級

我們現在所說的功能化並非是功能機時代的打打電話、發發短信的純通信功能,而是加入了娛樂化的多功能性的智能手機。從行業的角度來講就是所謂的觸摸屏時代,正是蘋果手機的普及和大面積推廣拉開了觸摸屏幕手機的時代。而當時的屏幕技術還是比較低級的,其還經歷了從電阻屏幕到電容屏幕的升級,剛開始的觸屏手機還是單點觸控,手機反應慢,用戶使用起來還是滿滿的功能機的感覺。在2010年左右,蘋果手機開始在國內流行,電容屏的手機才開始流行,其不僅可以進行多點觸控,還提升了屏幕反應速度,大大提升了用戶體驗度。

現在,智能手機中已經開始加入AI功能,無論是AI處理器,還是AI相機,以及AI的系統,多元化的智能化科技體驗,使得用戶的生活更加便利,只要你一句話,各種操作行為自動實現,尤其是你在開車的時候,手機不僅可以作為導航器來使用,還能語音操控放歌、回短信、打電話,給你帶來不一樣的旅途感受,這也是為何不少汽車開始進行互聯網化的原因。而你不需要專門購買一個智能汽車,只需要配備一款智能化的手機就可以了。

從劉海屏到全面屏,智能手機爭奪從配置轉向外觀是捨本逐末?

從劉海屏到全面屏的過渡

可以說從2010年到2015年是智能手機飛速發展的5年,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大屏幕手機開始流行,這個時候的產品升級幅度已經很小了,除了蘋果A處理器、高通驍龍處理器、聯發科以及華為麒麟處理器外,其他的處理器基本上不再受寵,而在機型內存、拍照上現在的手機基本都可以滿足用戶需求,大部分的用戶對於這兩個功能的要求也並不高,因此智能手機廠商們將注意力放到了產品屏幕的更新升級上。從蘋果IPhoneX推出的劉海屏幕火爆之後,國產華為、小米、OV等都在模仿,而到了2018年下半年,隨著屏幕指紋識別功能的準確度不斷提升,OV已經推出了全面屏的VIVO NEX和OPPO FIND X,其彈出式的攝像頭成為用戶關注的點,無論是用戶體驗還是屏幕驚豔程度,都足以使其成為最受關注的機型。

其實,小米在推出MIX1代的時候,就提出了全面屏的概念,如今幾乎全面的智能手機廠商們都在研發全面屏手機,這是一個趨勢,當然這也是娛樂化手機必須具備的硬件基礎,大家在使用手機看視頻、玩遊戲、看小說的時候,使用大屏幕帶來的體驗與非全面屏手機相比是有很大差別的,這也就使得全面屏手機的流行成為了必然。

無論是劉海屏幕還是全面屏,都是在積極探索外觀設計上的改變對於用戶帶來的視覺體驗的衝擊,而種種跡象也表明,用戶對於全面屏的驚豔程度是很關注的,同等條件下,一款全面屏手機更能吸引用戶。

從劉海屏到全面屏,智能手機爭奪從配置轉向外觀是捨本逐末?

行業升級本末倒置,智能化手機的未來在於核心科技技術的升級

雖然現在的用戶很關注智能手機的屏佔比,但這是在配置、性能提升都不大的情況下才造成的必然後果,一旦有智能手機廠商在核心技術上突破了現有市場產品的桎梏,那麼,該產品的市場前景和未來似乎更具有意義。

無論時代如何演變,人們進行信息攝取的方式無外乎視覺、聽覺、感官這幾種,這就決定了未來的智能手機發展必然是要在屏幕上做文章。現在是實體的屏幕,那麼未來是否還會出現投影到立體空間的VR圖像,或者是帶有實體屏幕的3D投影呢?屆時操作的時候或許就不要用手在屏幕上按來按去,只要隔空划動即可。雖然,這是未來的設想,但並不表示這樣的科技產品就不會出現,就看是誰先突破這樣的技術了。

未來智能手機的探索必然會進入到新的階段,現如今智能手機還處在不斷髮展的階段,以用戶體驗驅動的智能手機廠商對於產品的升級,也會越來越趨向於在功能性和配置上的升級,屏幕外觀設計的好自然是可以得到用戶的青睞,但核心技術的不斷增長才是企業長期經營下去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