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危機始”,瓶頸創新與銷量下滑

隨著智能手機行業日益加劇的市場競爭,這個曾身披著萬物互聯使命的“創新之作”如今也終於走到了“瓶頸升級”的成熟期,並將要在不久的以後步入一個並不太好的末尾階段。

時至那日,那些只能用噱頭來標榜的功能亮點將不足以再次吸引消費者的駐足,那些堆疊而來的硬軟件融合在僅是為了競爭而相仿、僅是為了對標而創新、僅是為了提高品牌出貨量而改變的狀態中也將馬上迎來一場驟降式的“領域墜機”。而若真的到了那一刻,領域內幾乎所有的手機廠商們或多或少都逃不過那個危機,因為就目前的市場現狀而言,大家差不多都在危險的邊緣躍躍欲試。

智能手機“危機始”,瓶頸創新與銷量下滑

數據來源IDC

悉數下滑的品牌出貨量

據IDC調研數據顯示,2019年第二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約9790萬臺,同比下降6.1%。2019年上半年整體出貨量約1.8億臺,相比去年同期下滑5.4%。

與此同時,各大手機廠商的產品出貨量也出現了相似的市場下滑,細分到每個品牌手機廠商,來自IDG的數據是這樣的:

vivo

本季度出貨量出現下滑,vivo本季度沒有旗艦新品發佈,主要通過對X系列機型的補充,和新的S系列,豐富國內市場中高端產品線配置,擴展價位段的覆蓋。

OPPO

本季度同樣出現一定程度的下滑。主流價位段市場A9系列上市後反饋良好,而新的Reno系列相比之前的R系列,通過多種機型配置,可以更全面地覆蓋從中端至高端的價位段市場,但整體表現由於受華為nova系列等競品在4-6級市場滲透力的影響,未能如去年同期R15系列帶動OPPO逆勢上漲。

小米

在二季度排名維持國內第四,同比下滑19.3%。除內部組織架構繼續調整的影響外,另一個因素是去年小米8於二季度發佈,而今年的年度旗艦機早在一季度已發佈,由於出貨節奏差異所導致的下降。

蘋果

通過多輪價格調整,以及對線上市場“618”促銷投入力度的提升,逐步帶動出貨量提升。第二季度,蘋果國內出貨量下滑幅度環比上季度收窄。

華為

自5月下旬起,海外市場受阻,但對於國內市場,華為藉助既有的品牌優勢,開始迅速加大投入力度。

不同層次的數據下滑雖然只是暫時的,但其中所暗藏的危機縮影卻是永遠的:走過了初始的硬件比拼,熬過了芯片的競爭之戰,等來了全面屏快速更新迭代的市場主導,這一切看上去都十分不錯,但廠商們過於用力的品層劃分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卻反向為智能手機接近瓶頸的未來創新加上了光速,而單憑柔性屏幕與5G這兩個對不同廠商而言有不同“影響及隱患”的吸睛概念,或好或壞都還是個未知。

選擇更多了,升級更多了,內存更大了,配置更好了,多元化的把玩功能也一個接著一個的層出不窮了,價格在不同的分級競爭中也越來越平民化了......這些看起來都十分不錯,但正因為這些因素的存在,在品牌與品牌之間相似的競爭前提下,它也是一把雙刃劍,因為當一個產品成為了市場明星它就一定會出現“領域緋聞”,當一個品牌在一定時間內擁有了口碑優勢,它就會在某一個階段得意忘形。

而行業內為了競爭而造假的惡性事件,大家也都曾耳濡目染過。

智能手機“危機始”,瓶頸創新與銷量下滑

大致相仿的品牌優勢基因

從井噴式的行業發展到遞進為人手一部的行業明星,智能手機從卸下鍵盤的那一刻開始,便篤定要在這條光明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而就當下的市場現狀來講,它確實不錯,在不同品牌的設計打造中,它不僅擁有了AI智慧,也開始一機控場,與智能家居、移動支付開始變得密不可分,一個接著一個的應用讓我們對它愛不釋手,一個又一個的新奇讓我們唯它馬首是瞻......

從一開始16G內存到如今256G甚至更高的內存升級,那年還唱著“我左手拿著諾基亞,右手抱著摩托羅拉”的我們誰都沒有想到現在這個時代會是這個樣子,智能手機身上還具備這麼多的可玩性。

然而,如今我們所眼見的新奇不知為何卻越來越少了,大家所能看到的都是統統相似的手機功能,統統一樣的手機內核,還有統統差不多的升級融合,快充、大電池、指紋、人臉識別、全面屏等都已普遍,拍星星、拍月亮,下一個可能就要開始比著誰能拍的清楚宇宙......不得不說,這些華而不實的宣傳,以及只是換了一個名字,然後出現在不同品牌發佈會ppt中的對比競爭真的只是好看、好聽,除此之外沒有任何意義。

我所不能理解的一個遺憾,以及比較困惑的一個可惜是,為什麼每一個手機廠商都具備相應的研發實力,但他們卻在做一些比較偏向的營銷事件用以來吸引消費者進行購買,並想以此來維繫自己的品牌優勢與用戶粘性?

智能手機“危機始”,瓶頸創新與銷量下滑

瓶頸創新與萬物互聯

智能手機未來的領域發展優勢在一層又一層相似的硬件水準上正在被淡化的所剩無幾,將來的發展前景可以很確切的說比較堪憂,雖眼前所見一切安好,但以後難料還能這般。

與此同時,創新瓶頸也是很多廠商們都無法過去的門檻,越過去重新開始?不 誰都不想去冒這個風險,拿起來立馬就用?當然,何樂而不為?這是廠商們普遍的想法,而這個想法對於以後的智能手機發展來講,並不是什麼好事。

眼見著一直在提卻只是達到了微乎其微效果的萬物互聯至今仍是一個深層的偽命題,我想說,若真的一直如此,我寧願保持現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