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的六大名著咋就變成四大名著呢?另外兩本是啥呢?大家知道嗎

中國的四大名著文明於世界,國內更是響噹噹的。分別是:《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四大名著這一說法並不是評選出來的,它的產生源於一個誤會,陰差陽錯出現的。

原本的六大名著咋就變成四大名著呢?另外兩本是啥呢?大家知道嗎

新中國建立之前,中國文學史上有六部跨時代的優秀文學作品,統稱為六大名著。新中國成立後,國家提出提高人民群眾的文化水平,人民文學社響應號召,出版了六大名著中的四本《水滸傳》《西遊記》《三國演義》《紅樓夢》,收到極好的社會反響。

原本有的六大名著呢?怎麼只出版了四本呢,其實另外的兩本我相信大家都聽說過的,一本是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一本是吳敬梓的《儒林外史》。可能大家僅僅只是知道有這兩本書,但是不是瞭解它們的地位,其實它們與《紅樓夢》等名著在一個檔次的呢。

原本的六大名著咋就變成四大名著呢?另外兩本是啥呢?大家知道嗎

《聊齋志異》作者蒲松齡出生於書香世家,他早年也曾想借助科舉入仕,可惜屢試不第,只能以教書為生。他自幼便對民間的鬼神故事興致濃厚,大約在四十歲時,他開始利用業餘時間創作《聊齋志異》。據說,蒲松齡曾為了蒐集素材,在家門口開了一家茶館,來喝茶的人可以用一個故事代替茶錢。藉助這個方法,蒲松齡蒐集了大量離奇的故事,經過整理、加工過後,他都將其收錄到了《聊齋志異》中,就此成就了《聊齋志異》這本書。

原本的六大名著咋就變成四大名著呢?另外兩本是啥呢?大家知道嗎

《儒林外史》作者吳敬梓出身望族。曾祖父和祖父兩代人"科第仕宦多顯者"(程晉芳《文木先生傳》),共有六名進士,其中榜眼、探花各一名。而其父吳霖起是康熙年間的拔貢。吳敬梓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考取秀才,同年父親病逝。由於不善於治理生計,他過著揮霍浪子生活。1729(雍正七年),他應科舉時,被斥責為"文章大好人大怪",遭到侮辱。後憤懣離開故土,靠賣文和朋友接濟為生。1736年(乾隆元年),吳敬梓參加博學鴻詞科預試。安徽巡撫趙國麟正式薦舉他入京廷試,但他"堅以疾篤辭"(顧雲《吳敬梓傳》),從此不再參加科舉考試。至晚年,常處於飢寒交迫。這樣的個人經歷,令他本人對考八股、開科舉等利弊感受尤深。 而在時代背景上,清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三代,中國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萌芽,社會表面的繁榮掩蓋不了封建社會的腐朽,統治者鎮壓武裝起義的同時,採用大興文字獄,考八股、開科舉,提倡理學以統治思想等方法以牢籠士人,吳敬梓反對八股文、科舉制,憎惡士子們醉心制藝,熱衷功名利祿的習尚。他把這些觀點反映在《儒林外史》裡,以諷刺的手法,對醜惡的事物進行深刻的揭露。

原本的六大名著咋就變成四大名著呢?另外兩本是啥呢?大家知道嗎

另外兩本大家看過嗎?小編個人覺得還是不錯的呢,推薦大家看看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