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任縣:任縣名人之趙巡按

趙巡按的故事

/ 謝佳男

趙巡按姓趙,叫趙文炳,字含章,號光世,明朝嘉靖至萬曆年間官員,是我們任縣後大宋村人,曾經長期巡按湖廣和山西,所以後世百姓都叫他“趙巡按”。

河北任縣:任縣名人之趙巡按

趙巡按的墓現在還在,位於任縣後大宋村西北部,原來是大宋鄉中學的操場,後來因為學校搬遷,那片地方蓋成了民房。原先,由於歷史久遠,趙巡按的墓已經看不到了。上世紀的1983年,下了一場大雨,大宋鄉中的操場上塌了兩個窟窿,經探查才知道,這兒竟然就是趙巡按的墓,塌陷窟窿的地方是墓道。九十年代初期,某個趙家後人在翻修房子的時候,從地基中挖出了一塊古碑,正是原先趙巡按墓前立的。於是,就在發現墓道的地方重新建起了趙巡按墓,並把那塊古碑立在墓前,還有一座大石香爐。石碑下面有碑座,碑頂部雕刻著“蛟龍帽”,顯示了墓主人地位比較高。碑身上刻著趙巡按的生平。該墓被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旁邊有縣政府立的文物保護碑。

河北任縣:任縣名人之趙巡按

關於趙巡按的故事,幾百年來,在任縣大地上廣為流傳。他“虎星現形”、“懲治經紀”、“免除皇糧”、“歪脖黃綾傘”等故事,大家都知道。今天,我給大家再說一個故事----開挖飲馬河。

任縣地勢高低不平,有平地,也有低窪地,還有高崗地。平地不賴,土地肥性好,長莊稼;低窪地,易存水,時間長了就成鹽鹼地,不長莊稼,當地稱為‘泊裡’;高崗地,地勢高,乾旱,種莊稼也不行。起先,為了減輕任縣百姓的負擔,趙巡按用“一把沙土”的妙計,為百姓免除了低窪地的皇糧。可是,高崗地的乾旱問題解決不了,糧食產量還是上不去,老百姓還是吃不飽。趙巡按憂心忡忡。

河北任縣:任縣名人之趙巡按

一次,他回老家省親。返京的時候,鄉親們由於感激他,想法擺計地要給他送些土產,都被他謝絕了。鄉親們十分過意不去,趙巡按說:“大家的心意我領了,要非讓我拿東西,別的我不要,我就要那個。”用手一指,原來是說牆角堆的一堆兒胡蘿蔔。他拾了幾個又小又咯蔫的胡蘿蔔,揣進袖子裡。鄉親們不明白,說:“巡按大人,您喜歡吃胡蘿蔔,就多拿些,再說咧,拿也得揀個頭大的、好看的拿啊,咋光挑小的?”趙巡按微微一笑,說:“我自有妙用。”

河北任縣:任縣名人之趙巡按

回到朝裡,跟同僚們聊天,趙巡按故意炫耀說:“我的家鄉水土豐美,百姓安居樂業,天天吃參。”同僚們感到很驚訝:就算生活再富裕,也不至於天天吃人參啊?趙巡按說:“我就知道你們不信,特意從家鄉帶來兩根參,讓你們看看。”說著,從袖子裡摸出一根胡蘿蔔,在大夥兒眼前一晃,又趕緊收起來了。這些官員們心說:“這咋看咋不像人參啊?”就問:“趙大人,人參我們都見過,跟您這個不一樣啊。”趙巡按煞有介事地說:“參分三種:乃天參、地參、人參,按天、地、人三才。天參,生長在崑崙山西王母處,吃了可以延壽千年,平常人見不到;人參,就是我們大家都經常見的,吃了可以強身健體;地參,是我家鄉特有的品種,雖沒有天參、人參那麼厲害,可是它能夠吃一根一整天都不餓哩慌。”眾人聽他說得一本正經,也是半信半疑。

很快,這事傳到皇帝耳朵裡了。皇帝心想:地參,我還是頭一回聽,老百姓都天天吃,我當皇帝的居然沒吃過。就把趙巡按叫進宮中,說:“趙愛卿,朕聽說你的家鄉產地參,老百姓天天吃?”趙巡按說:“正是。”就從袖子裡掏出那個又小又咯蔫的胡蘿蔔,遞給皇帝。皇帝一看:這不就是胡蘿蔔嘛!又一想:哎呀,我大明國朝疆域遼闊,物產種類無計其數,說不定真有那麼一種長得挺像胡蘿蔔的地參,待我嚐嚐。

河北任縣:任縣名人之趙巡按

洗淨了一嘗:就是胡蘿蔔,少滋沒味兒的,還挺柴。不禁大怒,說:“膽大的趙文炳,竟敢拿胡蘿蔔謊稱地參,欺哄寡人!”趙巡按不慌不忙地說:“臣怎敢欺騙皇上?這的的確確就是地參。”皇帝說:“怎麼講?”趙巡按說:“此胡蘿蔔叫做地參,是有原因的。臣的家鄉任縣地處大陸澤,地勢高低不平,窪地是鹽鹼地,不長莊稼,前者蒙受皇上開恩,免除了百姓的皇糧;高崗地,地勢高,沒有水,莊稼也是長不好;只有剩下的那些平地,才能長莊稼。百姓們吃不飽,只好煮些胡蘿蔔,當飯吃。因為吃了它可以活命,百姓們視之如寶,尊稱為‘地參’。”皇上疑惑地問:“那你怎麼說吃一根,能頂一天?”趙巡按說:“是啊,一天只能吃一根,多了捨不得吃,要是今天吃多了,明天就沒啥吃了。”皇上聽了低頭不語。

趙巡按又說:“天下百姓,皆是您的子民,懇請皇上憐恤。”皇上說:“難不成讓朕下令把任縣的皇糧全免了?”趙巡按說:“臣不是這個意思。這次回鄉省親,我把家鄉的地形地貌好好看了看,要解決高崗地的乾旱問題,也不是沒有辦法,只需開挖一條河,把水引過來,百姓用轆轤澆地,就能把沙旱地變成水澆地。這樣,老百姓們就能多打糧食,不但能吃飽飯,還能為國家多繳皇糧呢。”皇帝一聽有理,就說:“好,既然如此,朕就從國庫撥出專銀,著你專辦,回鄉開挖河道,改良農田。”趙巡按領旨頭謝恩,帶著銀子,回家鄉挖河去了。

河北任縣:任縣名人之趙巡按

回到任縣,趙巡按經過仔細勘察、計算,從縣城西邊的牛尾河開始,向東,經過太平莊、南西、趙家莊、於屯、西縣南、東縣南、彰臺,直到後大宋,開挖了一條河,整整15裡(這條河起始的位置,後來住了人家,由於位於河道的開頭,所以起名叫做“河頭”村,就是今天的河頭村)。這條河不只是為了造福後大宋村,沿途的太平莊、南西等好幾個村都受益,使大片的沙旱地變成了水澆地,老百姓非常高興。“這條河起個啥名呢?”有老百姓問趙巡按。趙巡按往河中一看,有一個犁地的農夫正在河邊飲馬,就說:“就叫飲馬溝吧。”這條飲馬溝(又叫飲馬河)從開挖成,一直使用了三百多年,為任縣人民造福。到了上世紀80年代初,飲馬河才沒水了。上世紀90年代,飲馬河被填,修成了道路,但其故道在部分地段(如於屯村)仍可看到。

河北任縣:任縣名人之趙巡按

如今,為了紀念這位造福百姓的趙巡按,並打造美麗縣城,縣政府在原飲馬河故道附近重新開挖了一段新河,仍然叫做飲馬河,引入了長江水,河道兩邊種植了花草,建造了亭臺,鋪設了騎行道,這一片命名為“飲馬河休閒公園”,成為任縣人民鍛鍊、休閒的好去處。喜歡鍛鍊的人們,清晨或者晚上在這裡打拳、跑步,喜歡文藝的人們在這裡寫生、攝影,喜歡休閒的人們在河邊納涼、垂釣,孩子們則在柳帳中穿行,花叢間奔跑,笑聲不斷......飲馬河又以嶄新的風姿為人們呈現靚麗,助力幸福,並講述任縣厚重的歷史。

攝影 / 劉雲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