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不正经剧评《雍正王朝》21 十四阿哥闹灵堂

邬思道临走劝侠王,雍正鸟尽良弓藏。将军路遇乔引娣,十四阿哥闹灵堂。

上回说到,康熙龙御归天,雍正龙登大宝。雍正登基后,保了他十多年的邬先生,不要官职,选择归隐。

话说,邬先生离开北京,正在路上,十三雪地追先生,当然不是请他回去,只是送行,毕竟雍正登基,以后有尚书房,已经不需要这个谋士了。

十三敬邬先生一杯酒,这里十三说的是“替四哥敬你”,说明他觉得四哥是应该敬邬先生的。十三一饮而尽,邬先生却没喝,先问起铁帽子亲王的事。原来雍正要封十三为铁帽子亲王,封王当然高兴了,但十三稍微谦虚一下,“什么王不王的,这铁帽子倒是难得”。十三这么说,就是想要这个封号了,邬先生把酒喝了,不说话转身要走。

大型不正经剧评《雍正王朝》21 十四阿哥闹灵堂

十三爷,你这姿势真是灵动啊

十三拦住邬先生,觉得很对不起邬先生,他还没意识到铁帽子王有什么问题。邬先生和十三共同辅佐雍正十多年,现在雍正登基,十三马上要封铁帽子亲王,邬先生却被迫孤身离开,连个送行仪式都没有。十三侠王是讲义气的,心里觉得付出就得有回报,所以他觉得“我们”对不起邬先生,即是他十三和雍正都是有愧的。

邬先生并不在乎这些,他是为了天下苍生才辅佐的四爷,根本就没把功名利禄放在眼里,当然他也不能要功名,否则命就丢了,正是名利与我如浮云,这也是大智者的道,就像张良、范蠡。他见十三对他一片赤诚,邬先生忍不住跟十三多说几句,要拼死辞掉铁帽子王,才可保平安。

正是“与常人交,共享乐易,共患难难;与天子交,共患难易,共享乐难。”

这句话意思明了:与常人交往,大家都明白,不用说;与天子交往,天下都是皇上的,皇权天大,谁也不能分享。所以跟皇上共患难,皇上用你,纵使对你在不满,只要你对皇上有用,皇上也会忍着你。但是与皇上共享乐的时候就不一样,皇权是独裁的,不能“共”。你只要有一点高调,皇上立马弄你,最好的结果是告老还乡,保条老命。当然了,与天子交,大家听听就行,我估计大部分人都没这个机会,也不用操这份心。

十三才明白,邬先生问他封王的事,原来是让他辞掉的意思。但十三觉得雍正他四哥,不是过河拆桥的人,不会干兔死狗烹的事。邬先生说,不信那明天看吧,四爷府干秘密差事的人,只怕就要……(秘密地消失了)。

大型不正经剧评《雍正王朝》21 十四阿哥闹灵堂

您看这个小闺女儿,还对您的口味么

邬先生说到这,远处满树乌鸦一阵惨叫,好像有什么凶险在前方。康熙关了十三十年,十三还是没明白;但邬先生这杯酒,显然把十三喝明白了,之后十三果然学会了收敛锋芒。

说完正事,十三给邬先生介绍个媳妇,这个媳妇长得很像秋月,但并不是,秋月现在叫年妃,十三再有面子,也不敢给邬先生弄出来。邬先生在四爷府里十多年,四爷也没给弄个家室,反倒是临别,十三给找了个媳妇,真是贴心啊。

这倒是很合邬先生心意。十三看着邬先生的马车渐渐走远,直到看不见许久,才转身回城。

邬先生离开北京,十四回到北京。十四在西北打仗,这会康熙去了,他作为儿子理应奔丧,雍正派图里琛去给他报丧。图里琛去本来没啥,但图里琛还带了一队大内侍卫,这就让十四很不爽了,你这是来押这我的么?是的,要不然你还不带兵作乱啊。

大型不正经剧评《雍正王朝》21 十四阿哥闹灵堂

十四爷,您可慢点跑,我们跟不上啊

十四本来是大将军王,这会成了半个阶下囚,当然不爽。他就赶图里琛,图里琛也不敢走啊,押十四是雍正的命令,他敢不执行么?赶不走图里琛,晚上在歇息的小庙里,十四就问了图里琛几个问题:1康熙是不是真的传位给雍正;2为什么雍正让陕甘兵马戒严,他怕什么?;3李卫为什么,把按月给西北大军供粮食,改成了按天供。十四爷问,图里琛当然得回答了:1康熙真传位给雍正;2戒严是为了别出变故;3西北大军粮食的事,图里琛只是侍卫不知道。

图里琛的回答,第一个,他说的是实话,可十四就未必信了。在十四心里他觉得康熙最喜欢自己,要把大位传给自己才是真的,传给别人都是假的。你永远叫不醒装睡的人,人都活在自己认为的真相里。十四这么想,图里琛怎么答,他都不会信。第二个,图里琛说的是官话,实际上陕甘戒严,就是防着十四造反,这个十四比谁都清楚。第三个,图里琛说不知道,其实他在皇上身边,未必不知道,但是这个问题不在他职责范围之内,其实是知道也不敢乱说。

粮草之前说过,这里再多说一句,按天供应粮食和按月供应粮食的区别:按月供应,十万大军拿到一个月的粮草,十四立即起兵北京,就靠北京周边这点兵力,未必守的住;按天供应,十万大军只有一天的粮草,十四要是敢带着大军往北京方向走一步,李卫就立即断粮,十万大军没出青海就得饿死。这个计划,邬先生让四爷举荐十四那集,就安排好了,再给邬先生点个赞。

大型不正经剧评《雍正王朝》21 十四阿哥闹灵堂

你跪好了别动,我就是想骂你出出气

图里琛的心思,十四当然明白,本来心里就有火,现在借着这当口就爆炸了:你不知道?那年羹尧的三千绿营在后面监视,这你也不知道吗?图里琛当然知道,但是他能说什么?镜头给了他个特写,他这小表情,仿佛在说:“我很无辜啊,你爸把皇位给你哥你不满意,你骂我有啥用,我又不是你爸……”

十四一怒,外面十四手下拔刀进来,图里琛带的侍卫也拔刀,一时间屋里十几把钢刀明晃晃。可是刀出鞘了,却没法砍,十四只要动手,那就是造反,图里琛也不敢动手,毕竟人家是王爷。大家正尴尬呢。图里琛赶紧把侍卫们骂出去了,十四也把自己的人赶走,毕竟十四也不敢造反,后边三千兵马不会让他们走出这破庙。

别人都出去,破庙里就剩下十四,图里琛,还有一个莫名其妙、一脸懵逼的姑娘。

姑娘叫乔引娣,是山西人。山西府库亏空,加赋给百姓,姑娘全家穷,交不起税,出逃躲税,不料爹死,娘也走散了,这才自己在庙里冻僵,被十四救起。

这个姑娘有个特长,就是特别漂亮。反正带兵十万西北平叛归来的十四,也是杀伐决断、见过世面的人,只是看了一眼,素颜裸妆破衣烂衫的乔引娣,居然决定救她一命。

十四一看乔引娣的爹也死了,同病相怜啊。这么有缘的可不多,十四干脆好人当到到底,最后一直把她带到京城。因为这方圆六十里都没有人烟,不带她,一个小女子最后也是个死。

这段还埋了个伏笔,去年山西遭灾,康熙已经免了山西的赋税,可是官府为了弥补亏空,还是不顾百姓死活加赋税。这里还是那个观点,最高统治者心里有百姓,是除了百姓自己,最希望他们过好的人;可是中间层就不同了,他们最关心的是自己的位置,才不管什么百姓的死活;爱民如子的官员不是没有,只是极少。

满腹牢骚的十四回到北京,不过城外有个人在等他,这就是尚书房马齐。马齐带着雍正的圣旨,让十四在潞河驿先歇息一晚,明早进京拜康熙灵位。

大型不正经剧评《雍正王朝》21 十四阿哥闹灵堂

十四阿哥接旨

十四本来骑马跑的正欢实,突然一个老头拦住他,又拿出个圣旨。在十四心里,我爹死了,现在应该我是皇上,你拿的是谁的圣旨,居然命令我?十四内心是拒绝的,行为也是拒绝的,没有下马。

侍卫里第一政治家图里琛,一看这局面有点僵,他是接十四的,站在十四的队伍里,于是图里琛带头下马,跪下等着十四接圣旨。图里琛的智慧在于,如果他不这么办,万一十四不接旨,那就是抗旨了,他也在十四的队伍里,难免要受牵连。而且结合现在的情况,和十四的个性,他不接旨的概率很大。现在图里琛先跪下了,如果十四没接旨,那抗旨的是十四,与图里琛没任何关系。

十四最后还是跪接圣旨,毕竟雍正已经登基,他是爱新觉罗的子孙,只好按祖宗规矩办事,最主要的是他现在没有兵,不敢妄动。但是他内心依旧抗拒,甚至叛逆,一听圣旨不让他立即进京,偏要抗旨直接进京。抗旨在平时绝对是死罪,十四也是个有性格的人,而且他知道雍正不会轻易动他,西北还要靠他呢。

这时,乔引娣说了句话“天下那有不让儿子奔老子丧的道理”。她这么说,一是十四救了她的命,肯定要替十四说话,二是她对雍正没有好感。乔引娣也不是个善茬,一路走到北京,她不可能不知道十四是谁,这种场合她一个女子,居然敢说皇上的不是,可谓女中豪杰。

十四没按圣旨停留不提,就说雍正,正在尚书房开会。西北罗卜藏丹津又反了,国库都让官员借空了,雍正还是四爷那会,就追查过国库欠款,没成功,这会当皇上了,新账老账一块算?一律抄家!

写《红楼梦》的曹雪芹,家就是这波扩大范围后被抄的。要不是抄家后生活潦倒,引发了曹雪芹对封建社会的深入思考,锦衣玉食的曹雪芹断然写不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这样的名著。所以雍正无意中,间接的促成了红楼梦的诞生,现在要是爱看红楼梦,得谢谢雍正。

接着说开会,山西亏空最大,隆科多褒举诺敏,理由一堆,但重点是诺敏顶撞过八爷。四爷一听顶撞过八爷,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山西巡抚就是他了。张廷玉想说话,还没来得及说,雍正就定下来了。从后面看,这个事,雍正肯定是办急了,他应该听听张中堂的意见。记住了,雍正是个很急的人,不多说了。

大型不正经剧评《雍正王朝》21 十四阿哥闹灵堂

你们圣旨咋这么多呢,批发来的么?

十四冲到了殡宫,李德全又传圣旨,反正刚才都抗旨了,现在十四索性不给雍正面子,根本没接,冲进门抱着棺材就哭,有个词叫扶棺恸哭,说的就是他这样的。十四是真伤心,在他心里,皇位本来是康熙留给他的,他不在北京,雍正才抢了去。在康熙的棺材前,他是恨康熙死的早,没等到他回来。十四玩命哭爹,磕得棺材直晃,他妈心疼了,“孩子啊,别哭坏了啊”,德妃那意思,差不多得了,你也哭不活。十四现在一半是是哭爹,一半是自己没得到皇位耍性子,亲娘都拦不住,一把将德妃推到一边。可见十四本质并不是一个多孝顺的人,真孝顺,不能只孝顺一个爹,不孝顺妈,没这个道理,妈又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一看十四耍疯,老八习惯性装好人,假装拦着。老九、老十就比较低级,跟着哭,其实就是起哄,盼着出事。老八不出力可以理解,现在没当上皇上,他地位微妙,凡事不好太靠前。老九老十就太蠢了,传位那天晚上,他们没弄出事来;现在雍正将近一个月,这会就算把殡宫房顶闹翻了,也就派人修修的事。

闹了一会,十四累了,力有不逮。心说“雍正咋还不来管管我呢”,心情就像哭闹半天的小朋友,大人根本没空搭理,过一会孩子就尴尬地歇了。十四心里有点急,其实就是闹给雍正看的,正主不来,闹的有什么意思,难道给自己死去的爹看?

大型不正经剧评《雍正王朝》21 十四阿哥闹灵堂

当我摘下念珠的时候,就是要变身大开杀戒啦

这时雍正这个自带杀气的男人上线了,他一来,大家都跪下,除了十四。见皇上当然得行礼,他不跪用刑法说,就构成事实上对皇上不敬。

德妃一看小儿子花式找死,赶紧让人叫他跪下,参拜皇上。亲娘给的台阶十四不要,还打了张五哥,大家都冷眼看着雍正怎么处理。大臣们看,八九十也看,看他怎么处理他亲弟弟。

雍正也恨,手里狠狠的捏着康熙给他的念珠,这念珠大家可还记得,康熙传位给雍正时,最后嘱咐他善待自己的兄弟时,亲手把念珠给他。雍正这会手扣念珠,其实就是动了杀心,十四不敬,杀他立威,符合雍正的性格。可是真正的强大,绝不该靠杀戮来维持,雍正最后把念珠又带到腕上。他没有命令拿下十四,他亲手搬了把椅子,拜过康熙后,让他和十四的生母德妃坐到中间。当众宣布,早就拟定德妃皇太后的封号,只等十四回来就昭告天下。

德妃按例推辞了一次后,在张廷玉的劝说下,安坐受礼。从今时今刻起,德妃就不是德妃了,是皇太后。雍正带头,几个上书房大臣,众嫔妃,其他皇子包括八九十,向皇太后,行三跪九叩的大礼。

回看刚才德妃上前阻拦十四时,十四的话“你是谁?你穿的是皇妃的服色,你不是皇太后,凭什么管我大将军王?”就是他只要不认雍正,除了康熙没人管得了他的意思。

这时候,雍正就把球又踢给十四了,就看你行礼不行礼。你行礼,你认了我封的太后,就等于认了我这个皇上;你不行礼,大家都拜你亲生母亲你不拜,你这是忤逆,你忤逆我,我忍了,你忤自己的生母,我不弄死你,祖宗礼法弄死你。如果不这样,直接以十四不敬自己为由处理他,全天下都会说,雍正在父亲丧礼上对亲弟弟下手,甚至有人会为十四叫好。可现在如果十四不拜,四爷以他不敬生母为由,问他忤逆,全天下都会说,十四罪有应得,雍正处理的好。

大型不正经剧评《雍正王朝》21 十四阿哥闹灵堂

哎?怎么我一走神都跪下啦?我是谁?我在哪?我该干啥?

这就是真正的力量,不战而屈人之兵,为雍正点赞。

我分析的这些,十四也分析得明白。现在还不拜,自己不仅会被立即拿下,而且还会被天下人唾弃。十四内心虽然依旧抗拒,还是拜了新太后。

十四一拜也就没别的事了,这办完丧礼不说。雍正召开了继位后的第一个正式朝会,朝朝会的内容是:推辞皇位。

好不容易抢来的皇位,为啥推辞呢?这是规矩,都得推辞,我国是礼仪之邦,什么事都得谦让,何况是皇位这么大的事。礼法整的好,都得下明昭。

大概过程是:先帝虽然传位给我,但我自认为德行不够,你们看看谁德行高推举他。然后大臣,皇子们都说,皇上德行犹如天高,我们望尘莫及,为了天下苍生,还是你受累当吧。然后皇上在推辞,这么这推辞三回,最后皇上说,既然你们都不愿意当,那我虽然不想当,为了天下苍生,只好受这个累了。

这就跟现代婚礼,神父会问有人反对吗?一般都没人反对,走个形式。电视剧里,每当这个时候都有人反对来抢婚。

所以,雍正没敢这么弄,就是问了下,没人搭茬,就过去了,直接就表示,这个累自己就受了。那意思,你们都在,我让了,你们不接,那就算了。八爷和十四当然不敢接了,他们要是接,肯定有大臣出来反对,雍正本来也不是真让,最后当不上皇上还惹一身骚,会沦为笑柄的。

大型不正经剧评《雍正王朝》21 十四阿哥闹灵堂

报告皇上,我要拉粑粑!

本来挺好个事,老十又出来搅合,居然要拉肚子去。朝堂是议家国大事的地方,老十这叫侮辱朝堂,雍正想发作,但看了桌上戒急用忍几个大字,破例让他去了。这里给了张廷玉一个特写,他看了雍正一眼,显然没想到雍正居然忍住了,可见四爷当皇上之后,修身这方面进步真的很大。

最后雍正任命老八为总理王大臣,尚书房行走,老八接受了。

本集完。

大型不正经剧评《雍正王朝》21 十四阿哥闹灵堂

福利福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