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无良,如何宽恕

近来,我的人生电影当中出现了好几位朋友,他们的父母都有无良的言行。所谓“无良”,顾名思义,就是社会认为父母应该具有的良好品质,他们不具备,甚至走向了反面。

举个例子,一个小山村里,妈妈经常更换不同的情人,而村子里没有秘密,大家都是媒体。孩子从小就觉得抬不起头来。再比如,在城市里,父亲猥亵甚至性侵女儿,成为女儿很深的梦魇,因为巨大的羞耻感没有办法讲出来,成了让她人生电影乌云密布的重要证据。

如果从心理学或者社会意义上讲,这些都是很难原谅、很难疗愈的。因为心理学还是属于社会学的层面,它不是生命学,不是灵性,所以它有很多的层次之分,有很多的程度之别。但实际上这些层次之分、程度之别都是虚假的,因为就算父母没有这种出格的行为,他们只要有任何一个方面的缺陷,作为一个孩子来讲,你都会觉得不圆满。比如父亲软弱,母亲冷漠,再比如他们特别媚俗、或者特别势力、或者特别暴力、暴躁等等,都足以成为一个孩子觉得自己有心理创伤、觉得童年不圆满的理由,他如果把这些当真,就必然会在人生当中面临很大的功课,从而延伸出很多相关剧情。比如,他自己做了父母后,又想爱好孩子,又有一个东西阻挡着他,让他无法接纳孩子,而接纳不了孩子、斥责孩子的时候,他又内疚。总之,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意义来说,这些都是非常麻烦的。

但好在,我心里有了一线光明,就是《奇迹课程》的思想。按照《奇迹课程》的理念,父母无良也好,有很大的恶行也好,或者很下作很羞耻也好,和父母稍微有一点点缺陷,这些都是一样的。而且,根据《奇迹课程》的思想,疗愈也没有那么困难,没有那么复杂。这简直太宝贵了!光复杂你就受不了,困难更像是背着一座山要翻过一座山一样,然而,这些都不必要。

我想,这是我能够带给这些朋友一些支持的机会,也是我自己学习和给出宽恕的机会。无论是我还是这些朋友,必须要换新的眼光、超越的眼光才行。

父母无良,如何宽恕

一、从人相的层面退出来,进入念的层面。

如论是什么人,他都是一个机器,是一个综合的机器。这个机器的构成就是他的身体和人格,而支配这个机器,让它发挥作用,给予它目的和动力的,是它背后的“念”,没有谁好,没有谁坏,也没有那么大的分别,都是念,不同的念就有不同的展现。

比如我,在现在的朋友中间,我挺被喜爱和欣赏的,比如彻底的无害、尽可能的善意......,总之,大家都觉得孟迁现在是一个很可爱的人。但我之前不是这样的,我记得上高中时,我处于弱势,被人家欺负,心里很不平衡。到后来自己有了一些资本,就去欺负别人。我也损人利己过,也不诚实过,也挖空心思想过多挣点钱,也为了和女孩子上床而甜言蜜语过。

不是人变了,是我的念变了。我的基本人格和身体都是稳定的,机器还是这个机器,但是那个念变了。念变了,我就变了。所以人这个层面就是一个人相,抽离出来,不要去计较人相,而去看到他背后的那个念。

比如一个父亲猥亵自己的女儿,那他背后的念就是:他不觉得自己被爱,他非常渴望爱,但觉得自己不会被爱,他有巨大的匮乏感。因为他接受到的爱、感受到的爱非常少,所以他也很难以爱心对人。因为他接受到的自己内在的力量很少,他对自己的信心很少,所以他对自己也没有控制力。那个匮乏感,那种呼求爱,那种出于饥渴而掠夺的心,那种性的压抑所造成的扭曲的巨大诱惑,只要在他心里一产生,他就控制不住自己了,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所以,这些都是念。

这个例子是社会中比较极端的,我们再说生活中的平常。比如父亲暴躁,这背后是念,是他的恐惧和焦虑啊。你怎么能想象一个心安的人会暴躁呢?“心安的人自然仁慈”,他不可能暴躁。正是因为他特别不安,所以才受不了外在不符合他的期待。

父母内心特别焦急,他就见不得孩子慢;他特别害怕自己不被接纳,他就见不得孩子调皮,见不得孩子不懂礼貌。这一切纯属就是反映,没有真正的理性在。

怨恨必须有具体的对象,恐惧也必须有具体的对象,但是爱不需要。

假如你能从人相当中退出来,你不着眼这个相,你穿过这个人,看到这个人背后的念,你对这个念一笑置之,就没有问题了。

当你在人相层面的时候,因为怨恨和恐惧都需要一个具体的对象,而你只看到了这个人,这个对象,比如我爸爸,怎么怎么样,我妈妈怎么怎么样,我老公怎么怎么样,我老师怎么怎么样......,只要有一个人相在,那你就非常方便地有了去攻击、怨恨、害怕的对象。

当你抽离出来后,你看到这些都是工具,背后都是念,真正发生作用的都是念,一切的根源都是那个念,你就不需要怨恨和恐惧了,因为你没有对象了。你能怨恨一个念吗?那就是一个程序;你能害怕一个念吗?不需要啊,那个念头是你选择的,你可以转念。电脑能重装程序,我们也能重装我们的信念。电脑装上什么程序,就按照什么程序运行,我们的人格、身体和人生也是换上什么程序,就按什么程序运行。

只要你能超越这些人相,看到那个念头那个程序,那么你的宽恕就进入了质的飞跃。你只把自己当成一个人,把对方当成一个人,你受了对方的伤害,在这个层面就太漫长了,又漫长又复杂又困难,一点也不轻盈。

当然,你的觉察能力、理解能力也的确是需要锻炼的,比如你看到妈妈冷漠,那你需要对冷漠有一个理解才行。你对别人冷漠过吗?冷漠就是你心里顾不上别人,或者你想要顾及别人,又担心危及自己、危及对方儿顾及不了,就是那个爱被障碍住了。

顾不上好理解,就是你自己太忙,自己的需求一大堆,你就顾不上别人。其实,孩子感到父母冷漠的时候,肯定都是父母顾不上时候,因为他们的本质是爱,但他们通常都是没有余力了。无论是经济压力,还是心理的扭曲,他照顾自己都照顾不过来。

再比如,别人找你借钱,你在纯经济能力上是可以借给他的,但是你害怕,你害怕对方不还,所以就没借。这在对方看起来是一种冷漠,但实际上是你的害怕,是你的匮乏感。假如没有这些阻挡,你有无穷无尽的钱,你毫无经济匮乏感,那别人找你借钱,你是很愿意和别人分享的。你很愿意分享,说明你是爱对方的。

这样的例子很多,总之,你只要愿意用爱心去看待,你能理解的事情就越来越多。如果你不是出于爱心去看,而是出于怨恨、出于自己是一个受害者去看,那你的理解能力就会非常狭隘。

父母无良,如何宽恕

二、我不再向这个世界求爱了

我不再把自己看成一个小孩子,或者一个个体的男人或女人,他需要很多很多爱,然后向这个世界不断地呼求爱。不是,我和世界的关系不是这样的,因为我不是一个爱的匮乏者,我是爱本身。向这个世界求爱是不可能真正满足的,只有回到“我是爱”本身,认识到我本来就是满足的。

这个世界就是基于罪咎和匮乏原则投射出来的。如果我们基于匮乏之念去体验,那只能是匮乏遇见匮乏,谁也爱不了谁。但是有另外一个方式存在,我们随时可以进入这个频道,那就是:我是爱本身,我只想给出爱。在任何关系里,在任何情境里,我只想给出爱。当我纯然地在爱里面,我会唤醒我身边人的爱。他们本来都是爱我的,只有我处在爱中的时候,我才能唤醒他们的爱,才能引燃他们的爱,而我就是那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我不可以把这个责任推到外面,要别人先爱我我才爱他,因为这样就交出了自己的主权。你没有了主权,就没有了力量,没有了能动性,你就成为一个被动的匮乏者,那么你的人生就太灰暗了,太没有希望了。这又进入了匮乏对匮乏的惨境。

比如,当我们面对父母的心理缺陷,面对他们心理上不具备的某种风格或能力的时候,如果你是基于匮乏原则,你必然对他有期待,而且对自己有遗憾,但是如果你基于爱的出发点,你就对此毫不在意,你只感谢他带给你的好处。

像我妈妈,她对自己的评价就是:如果再活一辈子的话,不会这么窝囊。她觉得自己“窝囊”。比如自信不够、独立性不够、俯仰随人、太在意别人看法、对他人没有威慑力、影响力不足等等,用我小侄女的话说:“奶奶,你说你管得了谁!”如果我基于匮乏感,我会对她有期待,过去的我就是这样,认为我妈妈很不好,我宁愿换一个妈妈。

但现在我不是了,我现在非常感谢这些,我不需要妈妈有改变,如果我有什么不舒服,我自己可以改变。她的风格其实暗含着非常宝贵的东西,就是柔软,不给人压迫力。这对我来讲,是多宝贵呀!而且,因为她柔软,不给人压迫力,使得她与人亲近比较容易、比较放松了。别人跟她在一起会比较放松,这也是非常可爱的品质,我也耳濡目染地跟她自然地学到了不少。

所以,在我的眼里,虽然妈妈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但是我不觉得那是缺憾了,我对她没有意见,我只感谢她。因为出于爱的话,就没有期待,只要有期待,就是基于匮乏原则,而不是爱的原则,因为爱本身是圆满的。

爱最能认出爱,爱最能接受爱,爱和感恩几乎是同一回事。所以,你很能认出里面的好处,你很感恩这些。你眼里对那些缺憾就没有任何介意,你只是感恩妈妈给了你这些。我们人人都可以用这样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父母,以及其他的人。

父母无良,如何宽恕

三、一元的目光

我们世界的主流思想就是二元分裂的,因为这个世界就是出于罪咎的逃避而投射出的,是出于分裂之念才投射出来的,所以必然是二元分裂的。从我们一落生就如此,“人无完人,有好有坏”,“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有对有错,有正义有邪恶”,“人性本善”,“人性本恶”等等,都成为一个争论,这就是一个二元分裂,是世界和社会教给我们的一套思想体系。

我们现在不必完全受制于它,我们可以重新评估一切,可以建立最符合生命本来面目的思想体系,这个思想体系就是一元思维。

一元思维是没有对立的,它只区分真假,而真和假不是一种对立,假的不存在,假的是幻。就像黑暗一样,黑暗和光明不是对立,黑暗不是一种存在,黑暗是一种现象,它只是没有光明,只要光明一现,黑暗就没有立足之地了。

所以,基于一元目光,它只区分真假。什么是真?分裂没有发生过就是真,一体是真;什么是假?分裂是假,是幻。所有人的自性和我的自性完全相同,他们同根同源,也完全一体,他们也共享同一资源,就是生命本身。只有爱是真的,所有非爱都是幻。所以只要爱心升起,罪咎就毫无阻挡之力,只要你的爱心升起,你就再也不愿意内疚或者怪罪别人了。只要你一感到爱,你的恐惧就不见了。当然这个爱是一体之爱,而不是二元世界中的“爱恨交织”。爱恨交织是二元世界中的爱,不是真爱,真爱是没有对立的,是无所不容的。

或许你此刻对于这种一元目光或者纯爱的思维还比较陌生,这很自然,没关系,你心里只要有这个印象,就已经迈出了非常关键的一步。接下来你心智的晋升会逐渐地、自然地开始的,不需要操心,因为它本身就是一元的。

基于一元的目光,它只看真的。什么是真的呢?爱是真的,所以它只看爱。世间的任何美善,都是爱的显现,所以它只看美善。比如,我父亲虐待了我十几年,但有一个晚上他很平静,对我很慈爱,那么我的注目,就只在那一个晚上,其它的都是幻;我的亲人一身毛病,一身不堪,但是他有一个好,那我就只看那一个好,只感谢那一个好,其它的我全不放在眼里,全不放在心上。

当你心甘情愿地愿意用一元目光去看,愿意只看美善的时候,你就把自己和带给你很多痛苦经验的人生电影一并释放了,包括人生电影中的角色,比如父母或者其他亲人。这个时候是最快乐,也是最单纯的。真理本来就是单纯的,小我才是复杂的。小我喜欢暧昧不明,影影绰绰,但是爱是非常简单明了的,它不区分多少。区分多少、难易和程度之别,这还是在二元思维上。在一元思维中,只区分真假,只看里面有没有爱。在父母与我共处的这些年中,有没有爱?如果有一秒钟、一件事、一个眼神中有爱,那就够了,那就是我要看的。只有这个是真的,其它的全不入我的法眼,全不入我的心。

我们不需要去辩论,也不需要去了解理论,我们只需要简单地体验。比如今晚回家看到父母的时候,我只看他们的好;我想起他们,此刻回忆他们的时候,我只想他们的好,只想他们的美善。只要你愿意这样体验,那么你获得疗愈的速度会非常快。你尝试一次,你的信心就增加一次,当信心增加到一定的程度,你就会养成这样的习性。像那些罪咎的剧本、黑暗的剧本、恐惧的剧本、受伤感的剧本,就再也不能统治你了,你会自然地对这些屏蔽。你就获得了爱、祥和与平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