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金融:雖然壽險業的整體業績在下滑,但不必悲觀

從年初開始,壽險業就彷彿進入寒冬。據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壽險公司原保費同比下滑13.6%,創下了監管機構1999年發佈相關數據以來的最大降幅。更誇張的是,1—4月,壽險公司人身險業務新單原保費5921.71億元,同比下降42.08%。為何壽險業今年的保費數據下滑?是大家都不需要嗎?

首先,整個壽險業績下滑與政策監管有關。據悉,從去年以來,保險業都處於嚴監管狀態,這就對每年保費較高的年金和萬能類產品形成影響,最終造成下滑的狀況。但這種下滑可能是暫時性的,政策監管在倒逼各家保險公司在保費結構和服務質量等方面做提升,這其實是一件好事。

鳳凰金融:雖然壽險業的整體業績在下滑,但不必悲觀

畢竟,據2017年數據顯示,我國的總保費5414.46億美元,位於全球第二,但保險的深度和密度卻排在全球30名以後,這說明我國保險規模和質量嚴重不匹配。(注:保險密度反映該地國民參加保險的程度;保險深度則反映該地保險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太平人壽佛山分公司總經理賀文藝表示:我國的保險業如今正經歷從粗放型快速增長到高質量的發展。政策倒逼險企改革雖然造成暫時性下滑,但有利於保險業朝著這更好的方向發展。

鳳凰金融:雖然壽險業的整體業績在下滑,但不必悲觀

其次,壽險業績下滑也是市場成熟過程中的階段性特點,屬於正常現象。以往,保險售賣主要集中於線下傳統渠道,價格不透明,行業也不夠規範。如今,鳳凰金融等互聯網金融平臺興起,它們把傳統保險業的產品搬到了線上,甚至打破了地域界限,這樣一來,競爭就加大了。保險業不得不推出性價比較高的壽險等產品。

並且,鳳凰金融等互聯網金融平臺對投保、理賠等提供的服務便捷度升高,同時也降低了傳統保險業的經營成本,也使得險企能推出性價比更高的保險產品,讓利於民。以鳳凰金融為例,平臺上有兩款壽險,其中一款名為“守護e家定期壽險”的保險,保費是225元起,全國可投保,保費最高為150萬,屬於性價比非常高的產品。

鳳凰金融:雖然壽險業的整體業績在下滑,但不必悲觀

除了以上兩點外,壽險業保費整體下滑也跟險企的產品宣傳力度低,國家結構性去槓桿的大環境等因素有關。但不論如何,壽險業的下滑並非長久狀態,畢竟如今揹著房車貸的人非常多,生活壓力很大,大家對保險的需求依然旺盛。且隨著保險結構調整後,保險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大家對保險的信任度也會升高,從而提高壽險業的整體業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