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慎性概念:不預計收益但要預計全部損失

謹慎性概念:不預計收益但要預計全部損失

儘管企業管理者也像大多數普通人那樣,總是喜歡報告其管理的企業經營得多麼出色,以便贏得上司和公眾的讚揚,自己也可獲得更高的報酬,但謹慎性概念認為,只有按謹慎性報告得出的結論更可靠,從長遠看也能為不同的利益主體提供最好的服務。

謹慎性概念可以表述為:當處理含有不確定性的問題時,通常偏重於低估而不是誇大淨收益和淨資產,即對資產和收入的計量偏重於採用較小的數值,對負債和費用則偏重於採用較大的數值,概而言之,就是“不預計收益但要預計全部的損失”。只有絕對的把握才能確認收入;只要有合理的假設就要確認費用。上文提到的“成本與市價孰低法”就是謹慎性原則的最好應用。

例如,乙企業向銀行貸款1 000萬元,由甲企業提供擔保,乙企業因財務狀況惡化逾期未還,銀行封存了甲企業的賬戶,並划走了1 000萬元的款項,儘管甲企業對乙企業擁有1 000萬元的合法債權,經過努力日後很有可能要回一點賬款,但根據謹慎性原則,這1 000萬元還是要被列作(或部分列作)費用,即甲企業由此損失1 000萬元(或其中一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