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教你搞定C刊文獻綜述:原則、結構和問題

一文教你搞定C刊文献综述:原则、结构和问题

一文教你搞定C刊文献综述:原则、结构和问题

扶植學術、激勵創新、鑄造精品、傳播知識

文獻綜述是從事社會科學研究和學術論文撰寫的基礎環節,在整個學術研究過程中佔據十分重要和關鍵的地位。文獻綜述的質量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相關學術研究的總體水平以及研究者個人的學術發展。本文對於文獻綜述的撰寫原則、基本結構和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初步介紹和說明,以使讀者對進行文獻綜述撰寫過程有比較準確的理解和認識。敬請閱讀。

文獻綜述的性質和作用

(一)文獻綜述的定義與性質

文獻綜述(literature review)是對目前為止的、與某一研究問題相關的各種文獻進行系統查閱和分析,以瞭解該領域研究狀況的過程。從具體形式來看,文獻綜述分為以下兩種:

(1)完整的、可直接發表的文獻綜述。它通常包括引言、概述、正文、目前研究的不足和建議、參考文獻等組成部分。

(2)學術(學位)論文中的文獻綜述。它的篇幅和結構可以進行調整和壓縮。這裡主要討論的是後一種文獻綜述。

社會學學者風笑天將文獻綜述(回顧)分為兩種類型:“作為過程的文獻回顧”和“作為結果的文獻回顧”。前一種主要是指圍繞某一主題,對相關文獻進行系統搜索、查找、閱讀、分析的過程;後一種則指以總結和綜述的形式將上述過程的結果表達出來。

實際上,文獻綜述是一個既包括對文獻進行查找、閱讀和分析,又包括對這些文獻進行歸納、總結和評論的完整過程。文獻綜述中的核心問題是參考文獻的選擇。這不僅要看文獻的數量,更為關鍵的是要包括最重要、最經典的著述和最新的、有價值的研究成果,並能從中分析並總結出前人研究的不足之處及存在的問題。

(二)文獻綜述的目的與作用

一般說來,文獻綜述的寫作目的是:

(1)通過評估分析已有的研究貢獻和侷限,凸顯自己研究問題的價值。

(2)尋找自己的專業(問題)定位——它和理論傳統的關係,以便闡明自己的研究在這一領域中的位置。

(3)尋找自己不同於前人之處,闡明其研究的進展和特點,讓其研究發現儘可能具有原創性。進一步說,文獻綜述的目的可以表述為:概述“大問題”;選擇適合研究的文獻;總結其他人的研究;評估他人的研究;提供作研究的語境;發現研究中的空白;加強對理論和方法的理解等。

也有學者認為,文獻綜述需要起到以下四個方面的作用:

① 識別研究的起源。這就將研究放到了現有的理論和實踐範圍之內。

② 表現對感興趣領域的觀點、信息和實踐行為的瞭解。

③ 證明研究題目和方法的選擇是必要和適時的。

④ 提煉並發展研究的問題和目標。

文獻綜述不僅可以避免重複的、無意義的以及根本無法回答的問題,也有助於研究者發現前沿性的問題。

(三)文獻綜述的寫作進程

文獻綜述是科學研究過程中學術(學位)論文前期寫作的重要內容,並在整個寫作過程中不斷得到修正和完善。因此,文獻綜述並不能一次性地加以完成。有學者指出,“(文獻綜述)這一章可能是你最先寫的章節中的一章,但是,你很可能需要在你的整個論文寫作期間不斷進行修正。”也就是說,文獻綜述的大部分內容需要在研究者完成資料分析之後才開始進行寫作。

(四)文獻綜述與研究問題

文獻綜述是具有某種連續性的研究工作。這體現在文獻綜述與研究問題兩者之間的關係上。研究者在論文中所提出的研究問題往往是以質疑現有研究成果的結論為基礎和前提的。因此,要找到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研究者必須對相關研究領域的現有成果進行系統地梳理和分析。把文獻綜述與所要研究問題聯繫起來,兩者之間就可以實現有益的互動。

文獻綜述不僅幫助我們理解已經發生的基本進展,更重要的在於幫助我們確定研究問題的價值和方向。一方面,研究者進行綜述需要在研究問題的指引之下,否則就不知道該收集什麼資料,也無從進行深入的文獻閱讀。另一方面,研究者只有經過文獻綜述,才能使問題的提出更加準確、適當,並對不適當的問題作出調整。這一過程表明,熟悉同一研究領域的現狀和主要研究成果,與研究問題的選擇、研究問題的明確化密切相關,同時它也是進行一項社會研究的基本前提之一。

文獻綜述部分與緊隨其後的研究問題(或者假說)部分和方法論部分的關係必須非常緊密而且明確。在文獻綜述的結尾,需要指出已有的文獻或者研究成果的缺陷在哪裡,這樣才能確立文獻綜述和自己的研究問題(或者假說)以及方法論之間的聯繫。文獻綜述將與讀者共同分享與本研究相關的研究成果,並且能超越時空就相關問題進行學術對話。同時,它也為和其他成果進行比較提供了基準。

文獻綜述撰寫的前期準備

(一)文獻來源和查找方式

如何查找和選擇文獻?如何有效地進行文獻閱讀?這些都是撰寫文獻綜述的前期準備工作,對於寫作文獻綜述十分重要。撰寫文獻綜述前期的一個重要工作就是要對文獻資料進行查找和選擇。>>點擊閱讀人大複印庫精品論文 社會科學研究最主要的文獻來源通常包括以下部分:(1)相關的著作。與研究領域相關的著作常常能給我們提供相對全面的研究背景和理論。(2)相關的論文。與研究有關的論文是文獻查找中最主要的內容。>>點擊閱讀人大複印庫精品論文 。(3)其他相關的文獻資料還包括各種統計資料、統計年鑑、資料手冊、檔案材料等。

研究者在查找文獻時要明確哪些文獻材料需要優先處理。這主要有以下幾個標準:

① 先從綜合性文獻中的宏觀描述開始,也可以在期刊文章或摘要系列中搜尋與自己研究的主題相關的文獻摘要。

② 權威期刊的文章和全國性的期刊,尤其是那些報告研究狀況的期刊。>>點擊閱讀人大複印系列期刊

③ 與主題相關的圖書。先從那些概述學術性文獻專著開始,繼而查閱那些單一主題的圖書或由不同學者分寫不同章節的合編圖書。

④ 接下來就是搜尋與研究主題有關的近期會議論文,它們通常報告了相關主題的最新研究動態。

⑤ 如果時間允許,在“國際論文摘要”(DAI)上尋找學位論文的摘要。

查找文獻用得最多的方法是使用目錄進行查找。其他的方法還包括:在線和電子版的書目數據庫;互聯網的搜索引擎——用關鍵字和學科查找的方式在互聯網上搜索資料;>>點擊搜索人大複印相關論文 引用書目索引——一些學科的網站;目錄——各學科領域的最新的雜誌目錄索引。

同時,查找所閱讀材料後面的應用書目和參考書目清單,也可以提供重要線索。

(二)文獻查找過程與選取標準

研究者進行資料蒐集,通常有一個不斷深入的過程,即收集到一部分文獻之後,通過閱讀其中的文獻綜述部分、註釋部分以及參考文獻部分,可以方便地找到更多的文獻,特別是代表該問題研究新進展的文獻。

查找文獻並進行存檔之後,下一個必須解決的就是文獻的選擇和處理問題。面對數量眾多的文獻,進行全面細緻的閱讀可能會令研究者力不從心,實際上也無必要。研究者必須進行篩選,確定哪些文獻應列入文獻目錄,哪些文獻只需瀏覽,哪些文獻必須加以研讀。

這裡的關鍵之處在於,研究者通過判斷文獻對於相關研究的重要性來進行合理的文獻選擇和取捨。有學者提出了三條判斷的標準:(1)根據文獻的相似性來選擇。(2)根據發表的時間來選擇。(3)根據研究者在該領域中的學術影響以及是不是權威來選擇。

文獻資料的年代信息十分重要,我們最好從最新發表的文獻開始著手,然後按時間逆序來進行查找工作。這種選擇近期(時間)研究的原則來源於科學的累積性質。通常情況下,在其他方面相差不多時,時間越近的相關研究應該更加具有價值和學術典型性。

隨著網絡資源的日益豐富,研究者日益重視從這一渠道獲取各種有價值的文獻,同時可能也不可避免忽視了文章的學術質量。在文獻查找過程中,我們要特別注意相關研究成果在思想性、嚴謹性和系統性等方面的表現和價值。

(三)如何進行文獻閱讀

研究者進行閱讀文獻時,應對以下方面的內容加以關注:

① 每一項研究的理論框架和研究背景。

② 該研究的方法,包括研究對象、研究方式、抽樣設計、樣本特徵、資料分析方法等。

③ 該研究的主要成果,包括它在討論部分所提出的觀點,所作的推論等。

④ 自己對該研究的評價。

研究者在對全部文獻進行了比較系統的閱讀後,需要對頭腦中的認識進行一定地梳理和分析,對所回顧的全部文獻進行一定地總結和歸納。閱讀文獻的另一個要點是要具有“批判性”,即研究者應以科學批判的角度來閱讀論文和其他文獻。

文獻綜述的撰寫和結構

(一)文獻綜述的內容與要求

文獻綜述不僅僅是對前人作品的簡單複製,更是對相關問題的一種積極回應。一個文獻綜述應該包括以下主要內容:對於這個主題,我們已經瞭解些什麼?對於已經獲知的東西,你有什麼想要批判的?有沒有什麼人做過完全一樣的研究?有沒有什麼人做過相關的研究?你的工作在既有的研究當中,處於什麼樣的位置?在已有別的研究的情況下,為什麼你的研究值得一做?

另一研究者提出,文獻綜述要求研究者加以回答的問題主要有:這個問題為什麼重要?還有誰認為它是重要的?此前誰做過此項研究?誰做過與我將研究的內容相似的研究?我可以改進什麼來適合我自己的研究?研究中還存在哪些空白?誰將利用我的材料?我的研究項目將有什麼樣的用途?我將作出什麼樣的貢獻?我將回答哪些特定的問題?以上這些都是文獻綜述的重要內容和研究者要力圖加以解答的問題。

一個好的文獻綜述不僅要對文獻資料進行分析和綜合,還應該達到以下要求:

比較和對照不同的作者對某一問題的觀點;

把持有相同結論的作者放在一起;

對方法論部分進行批判;

留意觀點之間的分歧;

突出經典研究;

突出研究中的差距;

說明自己的研究與以往的研究之間的聯繫;

說明自己的研究與文獻之間的整體關係;

總結文獻,得出自己的結論。

總之,文獻綜述就相當於一幅地圖,它能夠將文獻中的相關研究都納入到這張圖中。在這裡,研究者能夠清楚地描繪出每一個研究在文獻中所處的相對位置和其他研究的距離,以及關聯性。

(二)文獻綜述的撰寫原則

文獻綜述的撰寫原則是什麼?希爾斯曼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

(1)尊重文獻。我們不僅是新知識的創造者,也應是舊知識的保護者和傳遞者。一心一意地研究自己的(理想)狹窄的題目,不應該導致對較早研究的不尊重,或者切斷自己的研究跟所處其中的、更為廣泛的討論之間的關聯。所謂“學術性”,就是既要“尊重”前作,也要提出自己的東西。

(2)焦點明確與批判性。學術知識意味著對知識的推進。只有以明確的焦點和批判的眼光處理所讀文獻才可以做到知識推進。也就是說,在對文獻的欣賞與推進之間,應該尋求適當的平衡。

(3)避免僅作描述。寫文獻綜述的時候,要避免寫成不帶有任何深刻批判性的文獻大意,而這種批判可以使你以另一種方式看待世界。

有學者進一步區分了定性、定量與混合研究中文獻綜述的異同之處。在不同研究中,文獻服務於不同的目的。在定性研究中,文獻有利於證實研究問題,但是它並不限制參與者的觀點。在定量研究中,文獻不僅有利於證實問題,而且還提出了應當被論及的可能的問題或假設。在定量研究中通常能找到單獨的“文獻綜述”部分。在混合研究中,文獻的運用將依賴於研究策略的類型和研究中定性研究或定量研究所佔的分量。

(三)文獻綜述的結構分析

文獻綜述主要包括文獻概述、研究內容分析、目前研究的不足之處等幾個組成部分。在寫作研究論文之前,研究者必須對前人的相關研究情況進行全面而系統的回顧與分析。

文獻概述主要是對查找文獻時所使用的關鍵詞、文獻數量和出處等問題進行總體性的介紹。研究內容分析是文獻綜述的重要內容。研究文獻的內容分析一般採用“總——分”的形式,即先總結當前研究所包含的主要方面,然後對此分別進行闡述和說明。

在進行內容分析時,研究者要注意指出並總結已有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核心觀點,如果這些研究的角度和方法值得借鑑,也可以一併指出。目前研究中的不足這一部分易為研究者所忽略,而又是文獻綜述極其重要的部分。目前研究的不足之處可以從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研究內容的深度、研究的前瞻性、研究的現實性等多方面進行分析。

文獻綜述錯誤的寫作方式是,將其寫成羅列一系列研究報告及個別研究發現的摘要。這種做法並不能準確傳達寫作這篇文獻綜述的目的和要求。相反的,它讀起來更像是筆記重點的一種陳列,這一問題應該為研究者所加以注意。

文獻綜述與“批判性”研究

(一)文獻綜述的“批判性”要求

文獻綜述不僅僅是對該研究領域的前期研究所做的一種複述;同時,它更應該是對已有研究的一種“批判性”的評估。文獻綜述應指出在此之前的那些研究的優點和不足,它也能夠指出將要進行的研究對現有研究的創新、發展和完善之處。

寫作文獻綜述時,我們應當著重留意以下幾個方面:尋找針對性結論——如果它們說的不對,為何不對?尋找問題進展和不同觀點間的辯論;尋找這些差異產生的原因;評論它們的貢獻和貢獻;總結主流趨勢或一般性問題的關注所在;說明自己的研究問題和上述一般性問題的關聯;通過比較,闡明自己研究問題的新異、特點和價值。研究者收集了許多事實素材,但必須以一致的範式對發現進行選擇、組織和分類。目的是做一份“批判性”的文獻綜述,而不是羅列所閱讀過的所有東西。

(二)“批判性”與“建設性”

在閱讀文獻過程當中,研究者不僅要對重要的結論和具有啟示作用的內容進行記錄和總結,還應對其進行兼具批判性和建設性的評價。文獻綜述應該以一篇對以前所做的那些研究的所有不足和疏漏——也就是現下的研究將要處理的那些不足和疏漏——的總結來結束。

換句話說,你要做的不只是批評以前所做的研究,而且是要能提出一項能夠解決所批評的那些缺點和疏漏的研究方案。因此,文獻綜述一章可以提出一個將利用以前所做的那些研究的優勢而避免其缺點的新模型來作為該章的結束。

文獻綜述中所涉及的目前研究中的不足,可以成為論文研究的創新點的來源和重要基礎。有學者進一步提出,研究者可以從經驗事實、概念邏輯和檢驗方法三個方面入手進行文獻批評。

(三)文獻綜述需要“理論”指導

文獻綜述不僅僅是將文獻中的研究結果和觀點進行一個簡單的羅列和集合,作者還必須清晰地闡述這些研究結果和觀點之間的聯繫,以及它們與自己正在進行的研究之間的聯繫。“理論”在文獻綜述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有學者指出,“理論的重要性在於幫助研究者總結以前的信息和指導他以後的行動路線。有時,理論基礎可能會指明漏掉的觀點或關聯以及要求增添的數據種類。因此,理論是研究的基本工具,它會推動知識向更深層次發展。”文獻綜述必須辨別並能夠解釋事實之間的相互關聯,研究者必須給出一個概念或建立一個能解釋事實和事實之間相互關係的理論框架。

撰寫文獻綜述時應注意的問題

(一)文獻綜述的“語言”問題

學術性語言的一項最基本的標準就是保持“客觀性”。我們對待其他研究者的成果的評判必須要具有公正的態度,要避免使用個人口氣和情緒化的語言。研究者在文中要使用禮貌和中性的語言,因為我們的評論針對的是文章而不是作者本身。

社會學家張靜對此有過一段說明:“(研究者)寫作時應當避免出現以下情況:沒有評價和批評,只有相互奉承;有批評,但不是指向論點和論據,而是指向作者本人;指向觀點批評,但使用動機猜測、水平、品德、政治判斷,進行居高臨下的斷言——比如,評價對方用意在於引起注意(動機猜測)、水準低下(水平判斷)、言而無信(品德判斷)、立場不正確(政治判斷)等。

學術評價貴在觀點交鋒和講道理,須以平實、尊重、客觀、中性的語言進行,並將對方置於和自己平等的地位上。”學者李劍鳴也提出,我們應以一種平等而開放的態度,對他人的研究表示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後來者不必自恃高明,貶斥前人,甚至否認已有研究的價值。評述以往的研究是一種與前人的對話,要帶著敬意和謝忱,而不要用職責的口吻,行文應儘量中性平和。

因為文獻綜述是建立在他人的研究成果之上的,研究者在寫作進行時必須非常小心地區分文獻作者和研究者本人的觀點。對此,張靜強調指出:“有一些寫法很討巧,尋找一篇他人的文獻綜述加以利用,以節省自己閱讀和分析的精力。這樣做的風險是:當你和他人回顧品評的重點不一樣時,很難藉此闡發出自己研究問題的價值。如果他人對原作品的理解有誤,那麼它帶來的風險更高。因此,保持自己的特殊洞察和個性闡述十分重要。”

研究者要避免出現抄襲和剽竊等不符合學術規範的行為。文獻綜述中要註明相關引文的出處。認真記筆記,註明出處,都是確保正確引注的最佳方法。

(三)文獻綜述撰寫的其他問題

文獻綜述撰寫過程中其他問題包括:(1)簡單羅列和堆砌文獻,沒有以研究問題為主線將它們聯繫起來,沒有體現出針對性而更像教科書。(2)有選擇性地進行文獻評估,為了論文“創新性”目標而有意迴避和忽略部分文獻。(3)沒有認真進行文獻比較和分析,放棄“批判性”的學術權利,自然不能體現自己研究的價值和學術貢獻。

文獻綜述正確的撰寫方式,應是把相似的研究和發現有系統地組織起來。研究者首先提出最重要的觀點,然後以合乎邏輯的方式將這些發現與論述連接起來,並且指出整個研究領域中的矛盾之處與弱點。

研究者應該以這樣的方式來佈局謀篇,即他可以從一個篇章過渡到另一個篇章,以此來建立自己的觀點。同時,文獻綜述的結構要保持均衡,論述和評價要保持適當的比例。此外,研究中的一些細節問題也十分重要,它涉及研究者的專業精神、研究態度和學術追求,我們應該加以認真對待。

長按二維碼

人文在線

專注於學術出版

微信號:humanitybook 微博:@人文在線

客服QQ:221958409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