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杜蕾斯、江小白等品牌的广告都有哪些我们熟悉的策略?

每个广告都有自己的定位和准则,今天华人网络给大家看一看大品牌们都用了哪些我们常见的营销思维。

为什么拼多多说:“3亿人都在拼”?——社会认同原则。2018年4月初,身处风口浪尖的拼多多在接受《财经》杂志采访时,问及关于拼多多广告的问题,CEO黄峥曾表示“投广告是为了告诉消费者我不是骗子”。显然关于在这一问题上,拼多多在过去180天时间的努力可以用不惜血本来形容。

拼多多、杜蕾斯、江小白等品牌的广告都有哪些我们熟悉的策略?

社会认同即我们所说的从众心理,人们会不自觉的跟随大多数人的步伐做决策。就好似一个捐款箱,如果里面本来就有一些钱,你就会想“别人都捐了,我也捐一些吧”;如果里面一分钱也没有,你则会怀疑这个捐款是否靠谱,选择视而不见。所以,拼多多说“3亿人都在拼”,微商喜欢在朋友圈疯狂晒今天卖出的产品,XX电视说一年卖出两亿台......你卖出多少台关我屁事?钱又不是给我。但是这就让消费者产生了一种心理暗示——“这么多人买的产品应该还不错”。

为什么杜蕾斯很污,江小白很燃?——情绪记忆。现在的年轻一代消费群体对传统白酒并不是特别喜爱,他们想要的是简单的生活、快乐的工作,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偏离传统白酒。这群年轻人的特点是青春时尚、充满活力、另类个性、微博达人、追求简单轻松的生活态度等。江小白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发现了行业中年轻人这一空白市场区域,选择了一个白酒行业相对来说较少有人关注的80后、90后年轻一代群体,而这类人恰恰是市场的主流力量,未来各个行业的发展都要靠他们来支撑。传统的白酒大多是针对高端人群来设计的,江小白则是为年轻人量身定做的一款酒,成功实现了白酒与年轻消费者真正的“亲密接触”,让在他们亲身接触中爱上这个新崛起的品牌。根据年轻人追求时尚与个性的消费思想,江小白进行了创新性的尝试,改变了传统白酒过于死板的特点,引发了白酒市场上时尚与传统的碰撞。江小白代表着青春而简单的个性,这正符合现在年轻人的生活形态。

拼多多、杜蕾斯、江小白等品牌的广告都有哪些我们熟悉的策略?

作为文案界的两大扛把子,杜蕾斯和江小白各自有着自己的情绪。心理学家曾研究过,受众深刻的记忆总是伴随着某些强烈的情绪。时过境迁,或许引发情绪的事件已经忘记,但一定的情境下这种情绪还能重新浮现,引发联想。于是,杜蕾斯抓住自己的产品优势,做一个又污又会玩的诗人。江小白的文案主打青春、扎心,以至于当这些情绪再次产生时,你就能马上想到他们。

为什么小米手机只说“拍人更美”?——奥卡姆剃刀定律

拼多多、杜蕾斯、江小白等品牌的广告都有哪些我们熟悉的策略?

小米手机难道没有其他功能了吗?为什么投放了一堆广告只疯狂强调人像拍照这一点呢?女王说句公道话,说多了你也记不住!这就是逻辑学家奥卡姆威廉提出的奥卡姆剃刀定律——即“简单有效原理”。从广告的角度上来说,就是一个产品即使有多个特点,但好的广告只能讲其中一个。纵使小米手机续航时间长、运行顺畅、外观时尚.....但在这个消费者目光寸土寸金的时代下,广告也只能言简意赅的讲重点——“拍人更美”。

为什么支付宝说:“年纪越大,越没有人会原谅你的穷”?——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拼多多、杜蕾斯、江小白等品牌的广告都有哪些我们熟悉的策略?

去年蚂蚁金服发布的这一系列海报,不觉中让多少中年人陷入了对于金钱的焦虑?焦虑明明是一种让人不快的心情,那为什么当代的广告还越来越喜欢制造焦虑的心态?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中就提出焦虑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是一种倒U型曲线关系,适当的焦虑让人产生动力,会更加容易去付出行动或完成任务。所以,当你看到品牌不断的追热点、发借势海报、和你早安晚安嘘寒问暖的......其实不过是想多和你混混脸熟,从而逐渐影响你的消费决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