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拼命学江小白的文案,却永远成不了第二个江小白?

说起江小白,无论你是文艺青年,还是爱酒之人,或是广告、营销人,相信都不会陌生。给它带来超高知名度的,不是多么醇厚的味道,也不是多么大牌的明星代言,而是瓶身的文案。

江小白文案爆红后,不少品牌纷纷效仿这个所谓的江小白式文案,但终究却没能成为第二个江小白?

都拼命学江小白的文案,却永远成不了第二个江小白?

江小白文案引模仿狂潮

在网页上搜索“江小白”,最先出来的相关新闻总是和文案有关。“江小白扎心文案”“教你写出江小白文案”“比江小白还走心的文案”等等关键词,已经将江小白这个品牌彻底包围起来。

我们似乎逐渐已经默认为,江小白的成功,在于它写出了成功的文案。“文案制胜”的观点,让许多品牌心动不已。

都拼命学江小白的文案,却永远成不了第二个江小白?

它们不仅将写出像江小白一样的文案,视为品牌发展的重要方向,甚至生搬硬套江小白的文案到自己的品牌身上,总以为只要这样,自己的品牌也能杀出重围,成为一匹黑马,走出自己的一条道。

靠文案走红是个“误会”

很多人都是在“走心”或“扎心”的文案里,初识了江小白。从0到10亿,江小白的成功,真的仅靠瓶身那寥寥两行文字?

1. 差异化定位

过去,白酒品牌的形象塑造,主要都是围绕在体现产品的“高档”上,而目标的消费群体也都是成熟稳重,有一定经济能力的群体。

年轻人几乎是白酒行业的一个盲区,而江小白就抓住了这个时机,将目标对准了这群80、90后的青年人群。

都拼命学江小白的文案,却永远成不了第二个江小白?

改变了白酒在原先定位下的消费场景,江小白力图告诉它的消费者们,并不是只有在多人的正式圆桌上,才有白酒出场的机会,三五好友欢聚之时,才是江小白正确的打开方式。

独特的产品定位,让江小白巧妙地避开了众多竞争品牌,在年轻人中成功培养了忠实的用户群体,开辟出了一条属于江小白的发展路线。

2. 线下全面覆盖

大到连锁超市、便利店,小到街角边的一家餐厅,几乎任何一个你想要喝江小白的时候,它都在那儿等着你去购买。

新产品进入市场,如何迅速铺开产品,提高认知度,几乎是直接关乎品牌利益和存亡的关键问题。

都拼命学江小白的文案,却永远成不了第二个江小白?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江小白在线下产品覆盖上,不仅做得很全面,也很精准。每一个出现江小白的场景,看似寻常普通,实则都是品牌方对目标消费群体深入了解、分析后的成果。

“表象”与“隐象”

小马宋曾用“表象”“隐象”两个词来解释品牌走红背后的原因。意思就是,很多时候,我们看到一个品牌成功,总是只能发现其成功的“表象”,也就是表面原因,而对于更多的“隐象”,知之甚少。

这也给很多品牌解释了,为什么靠模仿,总是很难成就一个优秀的产品。比如很多人看到江小白文案走红,就以为江小白能成功全靠这几句文案,拼命模仿后,发现效果不尽人意。

片面的认知,导致根本没有认清品牌成功的核心原因,模仿得再像,也只是东施效颦。

都拼命学江小白的文案,却永远成不了第二个江小白?

就这件事本质而言,企图依靠临摹复制的方式去快速成就一款产品、一个品牌的思路,本身就是不切实际的。

就像很多品牌模仿江小白的文案、模仿杜蕾斯的海报、模仿喜茶的营销一样,它们极少能够复制这些品牌的成功,也几乎没可能成为行业佼佼者。

这是因为,品牌的成功本身就包含着诸多的因素,不论是外在的市场环境,还是内里的产品调性,或是两者的组合模式,稍有不同,结果可能就相差甚远。

成功具有定制性和不可复制性,与其挖空心思去琢磨怎么模仿得更像,不如花点时间给自己的品牌,去想想它应该走怎样的发展路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