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寶雞市陳倉區太公廟埋葬著多位秦王,至今仍然沒有挖掘完

這是從半塬上向渭河秦嶺看去。

陝西省寶雞市陳倉區太公廟埋葬著多位秦王,至今仍然沒有挖掘完

陝西省寶雞市陳倉區太公廟埋葬著多位秦王,至今仍然沒有挖掘完

本次西遊,其中之一主題就是重新探尋秦人的東進之路。但是由於距今已經過去2000多年,要找到文獻中的地方,僅僅靠留存的建築是不可能的。由於氣候、戰爭等因素,秦國時代的建築早就化為塵埃了,很多地名也就無法找到。只是到了現代,由於考古科研的發展進步,人們才逐步定位了歷史文獻中的地方。

照片上高出部就是北塬,雍城就在其上30公里左右的西北方。

陝西省寶雞市陳倉區太公廟埋葬著多位秦王,至今仍然沒有挖掘完

從北塬到渭河邊都是渭河沖積形成的平原。

陝西省寶雞市陳倉區太公廟埋葬著多位秦王,至今仍然沒有挖掘完

本篇要提到的秦國東進途中的第五都:平陽,也是由於去年8月即2014年,陝西寶雞陳倉區太公廟村村民,取土時發現大量青銅器才明確。其實考古專家2013年就已經在這一區域測繪出多達11座古墓。但沒有全部挖掘出,現在學者初步認為出土青銅器的是秦武公之墓。以前去秦人位於今甘肅禮縣的“西垂陵園”時發現,嬴秦祖先選擇墳墓時,可能出於居高東望的風水觀念。由此是否可以理解為其骨子裡有重回東方故土的心願,當然這只是根據考古發現物的個人推測。

在秦國的王之中,我感覺秦武公實在是個隱忍性強、極有城府的一個人,這也使我想到後人總結的“臣不密亡身,君不密亡國”的名句。他雖然在位只有20多年,但給秦國後來的發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儘管司馬遷在他的著作中說秦武公死時“初以人從死,從死者66人。”但從我在甘肅禮縣秦國先祖陵園“西垂園”看到的遺蹟,秦先人早在犬丘時,就有活人殉葬的陋習,前文曾經提起過此處就不多說。

要仔細說平陽,離不開說主要人物秦武公,但說武公前不能不說平陽的來龍去脈。根據《史記》之《秦本紀》“寧公二年,公徙居平陽”。秦寧公在10歲時被立為秦公,當時還不叫王。在位12年,生了3個孩子,分別是長子武公為太子,弟德公也就是後來從平陽遷往雍城的後秦國主人,最小的是出子。秦寧公22歲死後,朝臣大庶長弗忌、威壘、三父弄權,把太子秦武公給廢了,讓他5歲的弟弟出子當了秦公。可能是為了方便操控?

但當出子被立11歲時,上述三大臣又派人把出子給暗殺了。重新把他們廢了的太子武公給復立,也許這三位大臣過於自信,或是武公的演技實在是太高。不知道秦武公被廢后的那麼多年是如何堅持過來的?但其謹言慎行才得以保全自己並瞞過三位大臣,讓其對自己放心不容置疑。也足以說明武公的隱忍極強,城府極深,用現代流行語說就是情商極為優秀。

秦武公一上臺並沒有急於收拾把持朝政的三大臣,而是東征西討,把秦國的國土擴展到華山腳下。我推測他東征西討名為擴展疆土,實際上是為掌控軍權。畢竟這種老臣的勢力遍佈朝廷、軍隊。三年後當他感覺朝政、軍隊已經在手後,就下手誅殺了操控朝政的三位大臣並“夷三族,以其殺出子也。“夷三族在當時是極為重的罪才實行的極刑。如此以來我們也就能理解,後來的謬公,死後讓三位秦國良臣活人陪葬的做法了。自古以來的統治者,為了吸食權力鴉片無所不用其極。

話題再回到平陽,平陽城在秦國曆史進程中算不上特別重要,僅僅30多年,生活過3位秦公。當武公弟弟德公繼位後就遷往離平陽只有30多公里的塬上,雍城去了。從現代的地勢推測,雖然南臨渭河背靠北塬,但擴展的餘地有限,關鍵是雨季時洪水侵襲無法成為一個有發展前途的都城。現在初步認定當年的平陽就是照片中太公廟村一帶,也許今後考古會有改變,但其大方向是變不了。從當地的地名也能知道,也許這裡就是當年的平陽。太公廟村西是西秦村,東是新秦村,新秦村往東是陽平鎮。

為了實際體驗路程,我驅車沿公路跑過這些村一直到鳳翔縣城又繞行到雍城舊址之一的馬家莊村,這是後續話題要談的,本篇就不展開了。沿途農舍漂亮,大地蔥綠,不知道2000多年前是否也如此?

秦人的東進,一開始並沒有放棄逐水草而居的習慣,只是定都雍城後才算真正具備了國家的鄒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