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協同四年驚回首

京津冀:协同四年惊回首

4年零5個月,在歷史長河中只是一瞬。也許沒有哪一個發展戰略,能像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這樣,在如此短的時間裡,給華北平原這片遼闊的區域帶來如此深刻的改變。

2014年2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北京市並主持召開座談會,明確提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大戰略。協同發展從那時起步,京津冀三地改變“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迎來“發展難題豁然有解”的開朗。如今,變化已深入人心,三地同心同向,每一個環節的推進改變,既有謀定而後動的穩紮穩打,也有攻堅克難、時不我待的創新創造。

疏解功能,產業重構同步優化

“北京吃不完,天津吃不飽,河北吃不著”,過度集聚的功能,曾使首都不堪重負。北京市委主要負責同志表示,疏解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牛鼻子”,首都北京把它作為核心任務。

走進北京·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到處是如火如荼的建設場景。京冀兩地探索實行“異地監管”,打破了阻礙京企外遷的政策壁壘。“北京研發、滄州製造”,截至今年5月,該園區已引入醫藥項目113個,總投資354億元。

作為京津兩地政府首個合作共建的示範園區,濱海—中關村科技園成立僅一年多,累計落戶企業已近400家。今年,天津還將打造16個各具優勢的承接載體。

去年底,北京市委和市政府印發《加快科技創新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系列文件》,傳遞出“北京要發展,而且要發展得更好”的強烈信號,產業重構大刀闊斧地推進。

減重、減負、減量。預計到2020年,北京製造業騰退土地約37平方公里,高精尖製造業新增用地約9平方公里,兩者相抵淨減少約28平方公里。

捨得放棄、捨得轉移,為可持續發展騰出更多的資源和空間。北京市發改委主任談緒祥介紹,北京在全國率先出臺了以治理“大城市病”為目標的新增產業禁限目錄,全市不予辦理工商登記業務累計達1.95萬件,關停退出一般製造業企業2465家,動物園、天意等區域性批發市場完成撤併升級和外遷。

京津冀:协同四年惊回首

動批天皓成批發市場疏解後轉型為金融創新中心

主動作為,錯位競爭。短短几年時間,張北這個既不沿邊也不靠海、既無基礎又缺人才的壩上小縣,卻成功承接了雲計算大數據產業,開創了“京津冀合作的京張新模式”。“過去的區域間產業合作,更多的是成熟產業的梯度轉移佈局,而京張模式的合作則是面向增量、著眼未來、同步協同、主動優化的結果。”北京市經信委負責人如此評價。

4年多來,京津冀三地在疏解與承接之間,打破小格局,掀起大循環,落子有聲,共下“一盤棋”。三省市引導北京非首都功能有序轉移、精準承接、集聚發展,一批重大產業合作項目相繼落地,產業協同發展步入快車道。

2015年至2017年,北京對津冀的認繳出資額累計超過5600億元。今年1至6月,北京輸出津冀技術合同成交額75億元,累計超540億元。截至今年5月,中關村企業在津冀設立分支機構達7000餘家。

在協同發展中,北京與天津改變產業格局相似、相互競爭的舊貌,河北調整負重的鋼鐵之軀,開始插上高科技的翅膀。

攜手共建,生態環境日益改善

藍天白雲迴歸,青山綠水可期,是協同發展帶來的惠及民生的重要改變。

4年間,經過京津冀聯防聯控,七省區協同作戰,大氣汙染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果。今年上半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PM2.5濃度為每立方米66微克,同比下降14.3%。

京津冀:协同四年惊回首

越來越多的藍天

如果說大氣治理是一場轟轟烈烈的戰役,流域水生態治理則是一次次靜悄悄的修復。

在河北懷來縣永定河干流入官廳水庫的咽喉位置,面積達210公頃的八號橋溼地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之中。

京津冀:协同四年惊回首

官廳水庫

“永定河,出西山,碧水環繞北京灣”,這是曾經的美景。然而近40年前,上游森林植被過度採伐,汙水肆意排放,河水層層截流,北京的“母親河”永定河一度乾涸,河道沙化、汙染嚴重。

恢復秀美山川,需要流域共治。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實施,為打破行政區域壁壘,實現上下游溯源治汙、源頭護水帶來前所未有的重大機遇,永定河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方案全面啟動實施。到2020年,永定河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工程體系將基本建成,初步形成綠色生態河流廊道。

京津冀:协同四年惊回首

永定岸頭百花豔

呵護碧水清流,津冀探路生態補償。天津與河北滄州市、唐山市簽訂大氣汙染聯防聯控合作協議,連續兩年支持資金8億元,用於燃煤設施和散煤治理。雙方商定,開展引灤水環境補償機制試點,與河北省簽署引灤入津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協議,如果灤河入津水質考核達標,天津市將年撥付1億元資金給河北省用於水環境治理修復,確保下游供水安全。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三地攜手建設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依託造林綠化重點工程大規模推進國土綠化。河北張家口、承德是阻擋西北地區風沙侵襲的生態屏障和京津冀重要的水源涵養功能區。京冀生態水源保護林工程涉及張家口、承德兩地的懷來、赤城等8個縣區,到2017年底,該工程已完成造林80萬畝,栽植苗木約6400萬株。

4年多來,京津冀三地乘著協同發展的東風,以綠色發展為引領,統籌山、水、林、田、土的整體修復,深度推進大氣治理,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了日益改善的生態環境。

落子佈局,一核兩翼同頻共振

京津冀大地如一個巨大的棋盤,協同發展落子聚勢,帶動全局。

4年多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先後作出重大戰略部署,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雄安新區,與首都北京形成一核兩翼,繼而帶動建設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

今年4月,黨中央、國務院批覆的《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描繪了雄安新區的美好藍圖——綠色生態宜居新城區、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區、協調發展示範區、開放發展先行區。

京津冀:协同四年惊回首

《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

6月初,雄安新區設立以來第一個城建項目——雄安市民服務中心全面投入使用。在這個綠色智慧園區,全方位人文關懷與共享理念成關注亮點。

“把支持雄安新區建設作為分內之事,堅持雄安新區需要什麼我們就堅決支持什麼!”北海幼兒園、史家小學、北京四中、宣武醫院,這些北京人眼中的優質資源,都將以“交鑰匙”的方式支持雄安新區建設。

支持雄安,天津同樣毫不含糊。作為天津港“一港八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天津港高沙嶺港區正式開港通航,將打造成雄安新區的“海上門戶”。

與此同時,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規劃,也正按“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的要求,集中國內外智慧,提煉整合先進理念,加緊編制。

7月23日至24日,北京市委召開全會,專題研究討論《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這個詳規,一直落實到街區層面,在未來執行中將形成不可動搖的剛性約束。北京通州區與河北廊坊北三縣地區,也將實行統一規劃、統一政策、統一管控。

京津冀:协同四年惊回首

市委十二屆五次全會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兩翼展翅,正在叫響“雄安質量”“副中心質量”。未來的雄安和通州,將展現水城共融、藍綠交織、清新明亮、舒緩宜居的城市風貌,將建設一個沒有“城市病”的科技領先的優美城區。

“一張圖”規劃、“一盤棋”建設、“一體化”發展,4年多來,從頂層設計到全面落實,從過去“你是你,我是我”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從過去的交通阻隔到軌道直達,京津冀協同發展正在廣袤的華北平原深入推進,一場深刻的歷史性變革正在燕山腳下、渤海之濱、太行之畔激情演繹。

轉自《 人民日報 》(2018年07月26日 01 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