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節」熱潮來襲,對不起,我們不約!

每年聖誕節,

大家都會展開一場熱烈討論,

主題為

我們到底

應不應該過像聖誕節這樣的“洋節”?

過洋節是否為文化媚俗?

如何在傳統文化節日中

重拾文化基因,找回文化自信?

每每“洋節”來臨之際,

這樣的討論就會不絕於耳

“洋节”热潮来袭,对不起,我们不约!
“洋节”热潮来袭,对不起,我们不约!
“洋节”热潮来袭,对不起,我们不约!“洋节”热潮来袭,对不起,我们不约!
“洋节”热潮来袭,对不起,我们不约!“洋节”热潮来袭,对不起,我们不约!

其實,早在二三十年前

我們就開始了認真的反思

1993年,人民日報刊文《海外華人的聖誕困惑》,質疑“為什麼……佛陀、孔子、老子、張道陵等人的生日就不是‘聖誕’?”

2006年,人民日報刊文《年輕人為何熱衷聖誕節》,對“一些人對聖誕節熱衷,而對自己的傳統節日,如春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有所冷淡”的現象“感到憂心”。

2015年,人民日報刊文《過洋節帶給我們的思考》,號召“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節日”。

“洋节”热潮来袭,对不起,我们不约!

孩子問:什麼時候過聖誕節,我要去遊樂園?

青年人問:什麼時候可以過節聚聚啊?

媽媽們問:什麼?聖誕節這些衣服打一折?

……

那麼,問題來了

我們是需要“過個節”,還是需要“過洋節”?

或許,我們

只是希望有個放鬆逛街的時間

只是期待那些商家所謂的吐血打折

只是想晚上出去逛逛有個聚會暢玩的由頭

我們更應該認清的是

真正吸引我們的,不是所謂襪子裡的禮物

而是除夕夜父輩的嘮叨和壓歲錢

“洋节”热潮来袭,对不起,我们不约!

聖誕節臨近,節日氣氛日漸濃烈。

但是大家真的瞭解聖誕節麼?

我們有話說!

聖誕節不是大家購物狂歡的節日

也不是年輕人參加聚會的理由。

而是一個基督教的重要節日,

紀念耶穌基督的誕生!

不止是聖誕節,還有感恩節、萬聖節……

商家在這個時候總是非常給力,商場裡五折SALE的吊牌讓你熱血沸騰,火雞大餐、勃艮第紅酒饗宴讓你沒有拒絕的理由,燈火輝煌、一片喜慶祥和的氣氛讓你沒有時間去思考一下為什麼要湊這個熱鬧。

“洋节”热潮来袭,对不起,我们不约!
“洋节”热潮来袭,对不起,我们不约!“洋节”热潮来袭,对不起,我们不约!
“洋节”热潮来袭,对不起,我们不约!

大部分西方節日原有的意義已被無意識曲解,

變成了"瘋狂聚會""狂歡的盛宴"

當我們津津有味地過著那些洋節日時,

也在慢慢地失去屬於自己的文化。

節日是民族文化的瑰寶,

每個民族都有其傳承的節日,

這是民族凝聚力的維繫。

如果一個民族的群體熱衷於另一個民族的節日,

說明文化入侵已經是極其嚴重了。

“洋节”热潮来袭,对不起,我们不约!“洋节”热潮来袭,对不起,我们不约!

瞭解中國傳統文化

“洋节”热潮来袭,对不起,我们不约!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由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在長期的社會生活實踐中所創造的、積澱的、傳承下來的、保留在中華民族中間的具有穩定形態的中國文化。他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遺產,也是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體現。

一直以來,我國傳統節日往往被披上迷信的外衣,認為所有的傳統節日都是迷信活動而已,甚至有嫌棄,予以拋棄的想法。導致很多節日不被公眾認可,因無利可圖,故總被一些唯利是圖者所拒。殊不知,被炒作得翻天的“聖誕節”也是西方人的迷信而已。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晰地記錄著中華民族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內容,它不是簡單的迷信活動能夠概括的。

許多國人對傳統節日或傳統文化顯得日漸無精打采,這種現象值得我們反思,我們的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是有其意義和來歷的。

“洋节”热潮来袭,对不起,我们不约!

黨員幹部不應過洋節

國家頒佈條令

“洋节”热潮来袭,对不起,我们不约!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併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文件要求,“實施中國傳統節日振興工程,豐富春節、元宵節、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文化內涵”。

“洋节”热潮来袭,对不起,我们不约!

有人堅持,沒有哪個規章制度說黨員幹部不能過洋節啊?!其實,不管有規定與否,黨員幹部都應當主動、自覺地不過“洋節”。

這是個信仰問題

耶穌是西方人的“上帝”,人民是共產黨人的“上帝”,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迎合洋節是一種信仰的悲哀,熱衷洋節更容易導致共產黨人的信仰空虛和初心不再。

這是個紀律問題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宗教工作的決定》指出,共產黨員不得信仰宗教。黨員信仰宗教和參加宗教活動,不僅事關黨員個人的信仰問題,而且事關我們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

這是個責任問題

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是每一名共產黨員的責任。

以後我們一起

與下面這些節日說不約!

2月14日 情人節。

“洋节”热潮来袭,对不起,我们不约!

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間復活節。

“洋节”热潮来袭,对不起,我们不约!

4月1日 愚人節。

“洋节”热潮来袭,对不起,我们不约!

10月31日 萬聖節。

“洋节”热潮来袭,对不起,我们不约!

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 感恩節。

“洋节”热潮来袭,对不起,我们不约!

12月25日 聖誕節。

“洋节”热潮来袭,对不起,我们不约!

這些影響大的洋節,

基本上都有宗教背景,

是宗教信仰的一部分。

與此相對應,

我們中國傳統節日的由來,

大都伴隨著悽美的愛情故事、傳奇的神話故事、豐富的傳統民俗,

具有相當深厚的底蘊和內涵

“洋节”热潮来袭,对不起,我们不约!

傳統節日

春節,是農曆的歲首,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人所獨有的節日。是中華文明最集中的表現。在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都有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2006年5月20日,“春節”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洋节”热潮来袭,对不起,我们不约!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是古代吳越地區(長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帶)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戰國時期的楚國(今湖北)詩人屈原在該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後世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

“洋节”热潮来袭,对不起,我们不约!

七夕節起源於民間故事《牛郎織女》,相傳牛郎織女一年一度的鵲橋相會就是在農曆7月7日,又因為織女有一雙能織雲霞的巧手,民間的少女們希望能得到織女的靈氣,所以在七夕節那天“乞巧”,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個富有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但不少習俗活動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徵忠貞愛情的牛郎織女的傳說,一直流傳民間。

“洋节”热潮来袭,对不起,我们不约!

中秋節是東亞民間的一個傳統節日,起源於中國,為每年農曆的八月十五。按照中國的農曆,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古時稱為仲秋,因此民間稱為中秋,又稱秋夕、八月節、八月半、月夕、月節,又因為這一天月亮滿圓,象徵團圓,又稱為團圓節。

“洋节”热潮来袭,对不起,我们不约!

如何讓文化更繁榮

是每一箇中國人都必須思考的問題

文化學者胡野秋分析稱,不能簡單判定熱衷過聖誕節便是“崇洋媚外”,但在某種程度上可算作“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現,“當一個民族的傳統文化傳承不暢,異域文化就會輕易地俘虜人們”。

“洋节”热潮来袭,对不起,我们不约!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

中國的傳統節日

有著二十四節氣的崇拜

更有著對祖先和歷史的敬畏

我是誰

我從哪裡來

我的家在哪裡

每一次都是根的尋夢之旅

不僅僅是家族團圓、找尋族譜、找尋先祖和親人

更是尋找家族之夢、民族之夢的家國情懷

或為過去繁盛的家族而驕傲

或為祖先的創業而感動

或為長途的遷徙而震撼

或為百折不回的壯舉而崇仰

得到的是祖先創業不易後人定當珍惜

的結論

產生的是勤勉才能生存、奮鬥才能興業的省悟

激發的是不忘祖訓、振興民族的內生動力

這才是我們中華文化的真正內涵

中國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質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

文明特別是思想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無論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丟掉了思想文化這個靈魂,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是立不起來的。

—— 習 近 平

“洋节”热潮来袭,对不起,我们不约!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領悟傳統文化內涵,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

我們需要謹記:

一個沒有自己節日的民族,

一個沒有自己文化的民族,

是一個沒有希望的民族。

祖國的未來,

民族的明天需要靠我們每個人共同來撐起!

你對於“洋節”、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看法呢?

快來評論區跟我們分享吧~

“洋节”热潮来袭,对不起,我们不约!
“洋节”热潮来袭,对不起,我们不约!

▼你可能對這些也感興趣

來 源 | 崇仁新青年

編 輯 | 王 瑜

審 核 | 冷 婷

“洋节”热潮来袭,对不起,我们不约!

微博:共青團武寧縣委

掃碼備註“青春武寧

加入“青春武寧”粉絲群

“洋节”热潮来袭,对不起,我们不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