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的「治民」之道


唐太宗李世民的“治民”之道

唐太宗可以說是我國古代最傑出的帝王之一,他開創了貞觀之治,安定邊疆,在我國曆史畫冊中留下了濃墨的一筆。那麼他又是如何做到這一切的呢?

重視文化教育,完善科舉制

在我國隋朝時期就已經建立了科舉制度,唐太宗在前朝的制度上加以完善和修改,建立了一個更高效,更全面的新型科舉制度,從而為當時朝廷吸引了一大批優秀人才,使當時的經濟和政治得到了高速的發展。唐太宗曾看著一個個通過科舉考試的學子魚貫而入笑嘆:“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矣。”這裡面的英雄指的就是當時的有為青年,這句話則是說“天下的有為青年都到了我的手裡”。由此可以看出科舉制度的事實為當時唐朝的發展起到了多麼重要的作用。

積極聽取群臣意見,善於任用賢人

科舉制度的完善為唐太宗提供了大批的優秀人才,可與之而來則是人才的正確任用的問題。把正確的人運用到正確的位置才會取得最大的效益,唐太宗唐太宗對人才合理的分配使得各人才發揮的效益達到了最大值,既不浪費任何一個人才,也不會錯用任何一個庸才。除此,唐太宗還積極的吸取各大臣的意見,對於正確的勸諫全都虛心接受,對那些敢於以身直言勸諫的大臣不但不惱怒反而還加以中用。這其中最傑出的代表便是魏徵了,唐太宗曾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這其中的“以人為鏡”中的人指的便是魏徵,可見唐太宗對魏徵的重視程度。

吸取前朝滅亡教訓,實施新的制度

唐太宗登基以後不但從大臣那裡積極納諫,還從前朝覆滅的原因中吸取教訓。唐太宗曾將自己比作水中行駛的大舟,將百姓比作茫茫流水,發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感嘆。因此,唐太宗實施仁政,減少百姓賦稅,重視農業生產,在災荒的時候還免除災區稅收,開倉振糧,並且還緊縮政府機構,節省政府開支,減輕人民的負擔,還建立了“互市”供百姓互相換取牲畜幫助農耕。

而他在政治方面則通過各朝經驗總結完善建立了三省六部制,增加宰相人數,削弱宰相實權,解決了歷代帝王都害怕宰相奪權的後顧之憂。在種族方面則實行了開明的民族政策,積極與外族聯姻,建立友好的種族關係,因此受到了外族人的擁護和愛戴,並被親切的稱為“天可汗”,自此形成了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

唐太宗對內以文治天下,對外以武平四海,善於納賢,積極納諫,建立利民利國的新制度。由此看來,唐太宗平定天下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了。

唐太宗李世民的“治民”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