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震雲以前不是這樣的

1.第一次知道劉震雲的名字是在1987年,在一本叫《人民文學》的雜誌上,雜誌的頭條作者就叫劉震雲,那是個非常年青充滿銳氣的劉震雲。

劉震雲以前不是這樣的

2.上世紀80年代是一個文學的年代。文學刊物在百姓的生活中地位甚高,《人民文學》更是了不得。一個陌生的無名作者的名字,出現在全國頂級文學雜誌上,還是是雜誌頭條,自然會引起眾多文學愛好者的關注。作為一個文學愛好者和業餘作者,看到這一篇被頭條推薦的陌生作者的小說,自然非常關心這篇文章到底有什麼過人之處。

劉震雲以前不是這樣的

3.其實我是先看文章後面的作者簡介,然後才讀小說的。在只有二三行的簡短作者簡介中,第一次獲知劉震雲的少量信息,原來他是北大中文系畢業的,在農民日報工作。但等把這篇小說一氣讀完,居然產生了一種少有的的暢快感。可以說這篇名叫《塔鋪》的小說,在當時的文壇是絕無僅有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劉震雲以前不是這樣的

4.1987年的中國,改革開放已接近10年了,受西方哲學思潮的影響,中國文學正處於一個對西方現代派文學的狂熱接受模仿期,一批包括莫言在內的青年作家們的作品,基本都受到了西方現代派作家的影響,產生了一批“食洋不化”普通大眾看不懂的小說,甚至連文壇旗手王蒙都能寫出由通篇病句組成的小說《來勁》。當然那時文壇管這一現象叫“文學實驗”。

5.而劉震雲的這篇《塔鋪》,一改實驗文學的“不接地氣”,不僅僅從風格上返回了現實主義,而且內容上反映了當時農村的生存狀態,農村的教育狀況,農民改變命運的艱難。這篇小說在當時的文壇產生了強烈的反響,也助推了一個新的文學流派(新寫實)的產生髮展。後來,在一個內部刊物的文章上獲知,劉震雲的小說《塔鋪》,原本是被編輯“槍斃”了的,後被《人民文學》的一位值班副主編髮現,重新發表,而且頭條推出。

劉震雲以前不是這樣的

6.從此,就很關注劉震雲這個名字。隨著《新兵連》《單位》等一批小說的發表,他在文壇上的影響逐漸產生了。他關注現實、關注民生,而且把人與環境的關係,寫出了深度。後來他還在《人民文學》雜誌發表一篇小說《官場》,其中的“省委書記”與當時南方某省的在任省委書記同名同姓,被該省委發函質疑。在《青年文學》發表的小說《官人》也遭批。

劉震雲以前不是這樣的

可以說,那個時期他寫的作品都是批判現實的,是大眾愛看的。有段時間甚至流傳說北京的文壇有兩張名嘴,一個是王朔,一個就是劉震雲。從某種意義上說,他是持有民眾立場的。(九華風原創作品,轉載需說明)

《一地雞毛》是他一個階段文學創作的高峰,那篇小說將大眾生活寫出了“毛茸茸的質感”,用現在的話說,非常接地氣。也正是這個後來被拍成電視劇的作品,推出了一個叫馮小剛的導演。在這個片子裡,陳道明有不錯的表現。

劉震雲以前不是這樣的

7、再後來,他的作品有了變化,更加註重藝術性和思想性,如《故鄉天下黃花》《故鄉面和花朵》等,但可讀性下降了,當然這是作家的藝術追求。後來讀他的作品越來越少了,文學也越來越沒落,即便獲得茅盾獎的作品,讀者也十分的稀少了。

8、總覺得他一直是個挺嚴肅的作家,不知什麼時候,他開始“很愛錢”,並且熱衷於“掙快錢”了,後來,還上了作家富豪榜。徹底擺脫當年《一地雞毛》中“小林”的生活窘況,成為富豪作家了。這樣的生活應該很滿意了,為什麼還會因為要追求“轟動效應”(票房),而不顧好友的一再反對,創作《手機2》呢?

劉震雲以前不是這樣的

9、若干年前,也許文學確實沒落了,編劇來錢快,他選擇編劇。今天,一般的題材作品不如與現實人物特別是有影響力的名人,有某種“瓜葛”更能夠獲得高票房。所以,延續既往的“輝煌”,藉助昔日作品尚存的影響力,寫《手機2》無疑是“掙快錢”的選擇。據說劉震雲後面還要寫《一地雞毛2》。

劉震雲以前不是這樣的

10、問:掙錢是無止境的麼?

11、答:誰會嫌錢多呢?

不知什麼時候開始,掙錢成了人生的最大動力,奮鬥的最高目標,寫過諸多有思想深度作品的劉震雲,也擺脫不了這個誘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