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掛職路 難捨青海情

翻開青海大學對口支援工作的歷史簿,一個個掛職幹部的身影躍然眼前。其中,從2011年9月至今連續掛職6年,中組部、共青團中央第15、16批赴青博士服務團“優秀團員獎”獲得者——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副教授、博士李玉平,格外引人注意。

回想起6年來在青海大學掛職的點點滴滴,李玉平的心裡難以掩抑地湧動起陣陣漣漪。

2011年9月,正值青海大學加強生態環境相關學科建設的關鍵期,41歲的李玉平離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放下自己的教科研工作,也放棄出國深造的機會,堅毅地走進青海大學,加入了生態環境工程學院的籌建工作中。

生態環境工程學院建設初期,大量瑣碎而繁重的基礎性工作,李玉平與同事們忘我投入,埋頭苦幹,從學院內部環境建設入手,改善科研工作條件、明確學院發展目標、凝練學科專業發展方向、制訂師資隊伍建設計劃、營造學術氛圍,樁樁件件,順序推進,有模有樣。到2012年,這個僅30多人的學院竟拿到了4項國家自然基金項目。

“雖然到青海大學只是掛職鍛鍊的性質,但我心裡從沒想過只在這裡幹一段時間就撤離。我把這一段經歷完全當成了在青海的一次任職,是長久的,是需要沉住氣靜下心,踏踏實實幹下去的。”李玉平說。

2015年5月,在青海大學的迫切需求下,已經掛職3年多時間的李玉平再度延期,此後的3年時間裡,調研、論證、與其他科研機構結盟……他的身後又是一長串堅實的腳印。他常說:“科學研究,不能侷限在一地一校,哪裡有科研需要,哪裡就能成為我的科研中心。”

6年來,李玉平協助學院獲得資源生物學碩士點1個,實現了學院碩士點零的突破;申報獲批專業2個,組織專家修訂了學院4個專業培養計劃和50餘門課程教學大綱,優化了課程體系;完成了學院教師教學工作規程、教師考核細則等制度的修訂完善。

同時,他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把工作從學院拓展到整個學校,先後完成了青海大學“211工程”和“中西部高校提升綜合實力工程”等重大項目100餘份文本的編制修改、論證申報工作;完成300餘項教改、團隊建設、平臺項目的立項、檢查或驗收;參與編制審議了青海大學“十三五”科研發展規劃、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十三五”規劃、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赴青海大學年度對口支援協議等20餘項;修訂了青海大學人才引進、大學章程、職稱評審等校院級20餘項重大制度的建設;審議修訂了20多個本、碩專業培養方案;組織和參與校院級學術報告座談20餘次。

青海大學黨委書俞紅賢感慨道:“李玉平是一個有思路、有創新、不怕苦的優秀學術性專家。正是這些專家的人格魅力,感染並促使著青海大學每位老師愛崗敬業、開拓創新,促進青海大學的學科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管理水平和學生培養質量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6年的掛職經歷,成了我人生中的一筆寶貴財富。在青大期間,想的是青大的事,做的是青大的事,已完全融入到了青大發展中,因為青大,青海已經成為我的第二故鄉了。”李玉平感慨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