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嫂子”一词如何来的?故事虽为笑谈,其中深意却是美好

“嫂子”二字竟也有这么多的说法!看完我就震惊了。很多人都在吐槽英语难学,其实有很多外国人也在抱怨汉语难学。例如在称呼方面,英语中,阿姨、姑妈、伯母、舅妈这些汉语中都有单独叫法的词在英文中一个词就可以涵盖了,所以汉语是集中国五千年的智慧汇总出的一种语言,其简便程度只有学到了精髓才能理解的了。

“嫂子”一词如何来的?故事虽为笑谈,其中深意却是美好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中国另一个与称谓有关的词——嫂子。“嫂”被大多数人知道的是“哥哥的妻子”,根据中国古代造字的规律,女字旁代表嫂子是一个女性,右边的“叟”字,代表了嫂子在家里操劳,侍奉公婆照顾叔姑日渐消瘦,这个字本意是赞扬了嫂子的勤劳艰苦,为家里操劳的美好品德,是对嫂子的尊重和认可。

“嫂子”一词如何来的?故事虽为笑谈,其中深意却是美好

古语有云:长嫂如母。就是说对待嫂子要像对待母亲那样尊敬,也不必去避嫌。在古代医疗条件较差的情况下,父母一般去世的比较早,照顾叔姑的责任就落到了嫂子的肩膀上。她们对待叔姑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无论是吃食还是穿衣都要照顾的很到位,到了上学堂的年纪也要去学习,总之叔姑之于嫂子就像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亲生子女”。

“嫂子”一词如何来的?故事虽为笑谈,其中深意却是美好

就像是我们所熟知的包青天包拯就是被嫂子抚养长大,本来家里的条件就不是很好,抚养包拯也是很艰苦的一件事情,所以后来包拯杀了自己的亲侄子时,他的嫂子是不能接受的:我拿你当我的亲生子女养,到头来你却不感念恩情放我的孩子一马。这也成了包拯执法威严不会包庇的的一个美谈。

“嫂子”一词如何来的?故事虽为笑谈,其中深意却是美好

实不光嫂子有抚养叔姑的责任,叔姑长大后也有赡养嫂子的义务。

在古代,不一定是有真实亲戚关系的人之间才会以叔嫂相称。古人之间交往,平辈之间也会唤对方的妻子一声“嫂子”,正规一点会唤一声“嫂夫人”,即使对方比自己年纪小。在民间就更没有那么多的规矩了,大嫂或是嫂子成为了一种很常规的称呼,一般称已婚或者年长的女性为嫂子。就像是我们看的很多文学作品里都是如此称呼的。

“嫂子”一词如何来的?故事虽为笑谈,其中深意却是美好

但是也有很多人把“嫂子”二字当做一种戏称,也可能是因为有些品行不端的嫂子败坏了这两个字本该有的庄重意味,无论怎样,我们都应该尊重这两个字本来的含义。

尊老爱幼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嫂子作为长辈也应该得到小辈们的尊重,那些不好的故事及传闻该忘就要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