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究竟起不起作用?爲什麼啓動反疫苗運動,對孩子有副作用嗎?

目前有兩個國家的家長反對讓孩子打疫苗。

分別是中國和美國。

中國是因為擔心疫苗質量本身和監管性,而西方國家卻對接種疫苗帶來的副作用產生質疑。

疫苗究竟起不起作用?為什麼啟動反疫苗運動,對孩子有副作用嗎?

狂犬疫苗發明人-路易·巴斯德

疫苗造假醜聞在中國掀起軒然大波。近些年來,西方國家也出現了“反疫苗”的風潮,但不同的是:中國人擔心疫苗的質量和監管體制,而西方人擔心疫苗的副作用。

法國民法典第21-24條規定,公民有義務維護國家統一、通過納稅承擔政府運作開支;共和國的責任是保障每個公民的健康、人身和財產安全。法國的醫療體系被稱為世界上最慷慨的醫療保險之一,從最富有階層到街頭流浪漢--“人人都有治病的權利”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在此背景下,以節源為直接目的的“預防”成為法國國民健康系統的重頭戲。政府和醫療機構敦促公民進行從接種疫苗,到不同性別和各年齡階段的疾病篩查:女性25歲起免費篩查宮頸癌,50歲起免費篩查乳腺癌、直腸癌,對同性戀進行艾滋和性病重點篩查……。

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年12月27日-1895年9月28日),法國微生物學家、化學家,微生物學的奠基人之一。巴斯德發明巴氏消毒法,也是第一個創造狂犬病和炭疽病疫苗的科學家。

以美國為代表的“商業健康保險”模式與法國體系相反。醫療被政府及與之相關的壓力集團視為盈利項目,因此在美國的許多州,嬰幼兒疫苗並非強制性,健康篩查往往是收費性質。

法國政府強推疫苗

世界衛生組織強調,疫苗是迄今為止、預防疾病最有效的手段。疫苗可預防疾病產生嚴重危害的幾率要遠遠大於疫苗產生危害的幾率。通過自然感染獲得的免疫力可能會付出高昂代價,例如,b型流感嗜血桿菌(Hib)感染會導致認知障礙,風疹會導致出生缺陷,乙肝病毒會導致肝癌,麻疹則會因併發症死亡。另一方面,除了保護個人健康,注射疫苗也可以保護沒有相關抗體的、免疫力低下者的健康。

  1. 根據法國衛生部長布贊提出、國民議會在2017年10月底通過的法案,2018年1月1日起出生的嬰兒必須接種疫苗將從此前的3種增加到11種。兒童接種疫苗費用由社保承擔,未注射疫苗者不得入托入學。
疫苗究竟起不起作用?為什麼啟動反疫苗運動,對孩子有副作用嗎?


法國總理菲利普在議會講話中強調,作為開發疫苗的先驅國度,法國仍有兒童死於麻疹是“不可接受”的。根據2018年初的數據,法國麻疹疫苗的覆蓋率(79%)遠低於群體免疫閥值(94%),無法抵制大規模疫情爆發的風險。2008-2012年法國發現了23000人感染麻疹,其中1500多人由此引發嚴重肺炎,30多人引發腦炎,10人死亡。因腦膜炎疫苗覆蓋不足(2歲以下兒童70%,青少年更低),2011年以來導致法國近800人患病,其中100人不治身亡。

此前法國兩歲以下的嬰幼兒必須接種白喉、破傷風及脊髓灰質炎三種疫苗。改革後,八種疫苗將從此前的“推薦”性質變為“強制”:包括百日咳、麻疹、腮腺炎、風疹、乙型肝炎、流感嗜血桿菌、肺炎雙球菌和丙型腦膜炎雙球菌。

“反疫苗論”擔心副作用

法國是“疫苗之父”巴斯德的祖國,但“反疫苗論”成了近些年的流行觀點。支持者主要擔心疫苗產生的副作用:導致人體自生免疫力下降;製造和保存疫苗使用的添加劑(比如鋁鹽)對健康有害。

在法國非典(H1N1)爆發的2009-2010年冬季,“反疫苗”一度成為社會風潮。有輿論稱國家組織的防治行動充斥著製藥商的利益,但並未找到確鑿證據。

西方“反疫苗運動”的源頭是英國醫生韋克菲爾德(Andrew Wakefield)。他於1998年2月在世界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Lancet)上發表了一篇論文,把三種疫苗接種與兒童自閉症直接聯繫起來。論文激起軒然大波,並在西方世界催生了一場公共健康安全的大恐慌。

疫苗究竟起不起作用?為什麼啟動反疫苗運動,對孩子有副作用嗎?

據報道,全球醫藥巨頭們多佔據高端疫苗市場(比如宮頸癌、肺炎鏈球菌疫苗),對低利潤傳統疫苗市場的關心逐漸減少。發展中國家和落後地區傳統疫苗需求量越來越大,並逐漸形成巨大的利益鏈。

2004年3月,《柳葉刀》以證明韋克菲爾德弄虛作假為由撤銷了這篇論文並道歉。2011年,英國醫學委員會開除了韋克菲爾德的行醫資格。但是,至今仍有許多人醫學專業人士,相信韋克菲爾德的理論併為他鳴冤叫屈。

疫苗究竟起不起作用?為什麼啟動反疫苗運動,對孩子有副作用嗎?

在“反疫苗”的高潮時期,出於對鋁劑的擔心,有4成法國人對疫苗持保留意見。但2018年6月底的調查顯示,83%的法國人已經重新拾回對疫苗的信任。

家長們你們什麼意見呢?以後還打不打疫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