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心:做人不要怕被算計,多思考多防範,格局越高的人思考越深!

輕心:做人不要怕被算計,多思考多防範,格局越高的人思考越深!

你有沒發現,有些人很會算計別人,總在不經意間佔別人便宜;很多老實人吃虧上當,一不小心就被愛算計的人坑了,還有苦說不出,一輩子悔恨懊惱。

這其實是思考方式的差別。

一、

三國終結者是司馬昭,司馬懿的兒子。他非常信任一個謀士,叫鍾會。

說起這個鍾會,可是大名鼎鼎。從小被稱為神童,十幾歲就被封為將軍,號稱諸葛亮之後的又一絕頂聰明人,被稱為“算無遺策”。

他呢,的確出過許多好點子,讓魏國的地盤越來越大。

這一回,司馬昭想要討伐蜀國,群臣都不同意。一來蜀國有天險,二來蜀國建立多年得民心,三來魏國連年打仗,耗資太大,百姓和士兵都要休息。大家開始了冒死進諫的套路... ...

這些舉動把司馬昭愁得,吹鬍子瞪眼睛。

鍾會堵在群臣面前,對司馬昭跪下說:“大將軍,現在是滅蜀的好時機,鍾會願獨自領兵前往,不滅蜀漢絕不回來”。

這個舉動正合司馬昭心意,他立刻將全國精兵二十萬派給他。

有忠心的大臣問:“大將軍,你怎麼可以把全國精兵都給一個人,萬一他反叛呢?”

司馬昭哈哈大笑:“不會,我相信鍾將軍的忠心。”

輕心:做人不要怕被算計,多思考多防範,格局越高的人思考越深!

二、

鍾會怎麼那麼有把握,他就不怕失敗後回來被嘲笑?

原來他一早算準了,蜀國國力不行,劉禪沒能力抵抗,只有一個姜維顧得了前線顧不了成都。他只要派人牽制住姜維,他帶領大部隊繞小道去成都,就勝了。他這招就用了諸葛亮用過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事情進展果然如鍾會預期,鍾會很快來到成都城下,蜀漢國皇帝劉禪投降了。劉禪又叫姜維投降,蜀漢就此覆滅。

這對鍾會來說,可是大喜事。朝內群臣不是說蜀國打不下來嗎?你看,現在不是被打下來了。

如果是你,佔據天險,手上有精兵強將。魏國二十萬精兵加蜀漢十幾萬精兵,你會怎麼做?

三、

你會不會想,那我就留在蜀國,自立為帝,當個現成的劉備吧。反正魏國要打我,要兵沒兵,要糧草沒糧草,國力空虛。

鍾會就是這麼想的,這也是他請求出戰的第二層目的。瞧他多會算計,他根本不是為司馬昭滅蜀,只是在為自己滅蜀。

鍾會想要反叛,原文:“獨自統帥大軍,威震蜀地,再不可居於他人之下。”

他趁司馬昭還不知道他的野心,馬上派姜維率領蜀漢兵馬出斜谷進攻長安,他率領魏國軍隊跟在後面。他的計劃是到達長安後兵分兩路,一路騎兵走陸路,一路步兵走水路,五天可到達洛陽,滅司馬昭。

四、

瞧,多完美的計劃。他領著司馬昭的薪水,帶著司馬昭的兵馬,吃著司馬昭提供的糧草,要去把司馬昭滅了。

此刻的司馬昭在幹嗎?他是不是要哭暈在長城腳下?並沒有,司馬昭給鍾會送了封信,他派人領兵進入斜谷,讓他儘快把兵馬交給派去的人。

鍾會想,完蛋了,我的計劃被司馬昭知道了。

沒關係,他還有後招,打輸了他就退回蜀漢當第二個劉備,和司馬昭並立,仍然是三國。

輕心:做人不要怕被算計,多思考多防範,格局越高的人思考越深!

五、

鍾會的算計成功了嗎?

三天後他在成都把魏國將軍官員全部囚禁,這些官員的親兵沒搞清楚怎麼回事,集體向鍾會進攻,他被亂兵殺死。鍾會從十六日進入成都到十八日被殺身死,前後僅僅三天。

你想,司馬昭怎麼就那麼放心,他就沒料到鍾會的反叛嗎?

他早就料到了,當有大臣對他諫言時,他總說:“知道知道,保密保密。”

因為他知道鍾會成不了事,因為鍾會不得人心。

你想,姜維是蜀國投降的將領,會聽鍾會的給他做先鋒嗎?

你想,魏國官兵仗打贏了,他們會不想回家看親人嗎?

你想,幫鍾會打贏了,讓他做了皇帝,蜀漢和魏國的官兵有什麼好處?

六、

對大家都沒好處的事,誰會祖墳搬錯地方了,去幫鍾會賣命呢?

所以這個“算無遺策”實際上一個策都沒有。他原來所有的計策都是在司馬昭基礎上完成了,他想佔司馬昭便宜,算計司馬昭,反而著了人家的道。

這就是俗語“聰明反被聰明誤”。

《孫子兵法》曰:“雜於利而務可伸,雜於害而患可解。”何以明之?”意思是在有利情況下考慮到不利的方面,事情就可以進行;在不利情況下考慮到有利的方面,禍患就可以解除。

鍾會只算計對自己有利的方面,認為人給他了,就都會聽的他命令。實在是“佔了便宜還賣乖”,不用司馬昭出手,就被官兵給群滅了。

七、

生活中,老實人常常會遇到被人佔便宜,被欺騙,被算計的情況。我們可以採用明代首輔張居正的思維方式:君子惟陽也,小人惟陰也。大謀不穩,大爭必辯。

意思是:君子的所作所為是公開的,小人的卑劣行徑是在暗中策劃的。遠大的謀略不一定驚喜完美,決定大局的爭論必須明辨是非。

司馬昭明辨了人心,所謂“得人心者得天下”,鍾會的算計失敗,也不冤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