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麗影:唐宋時期古玉飛天欣賞

飛天源自古老的印度神話,隨佛教一道傳入我國,具有較強的佛教色彩和歌舞神韻。飛天原是兩個神靈,後來慢慢演化為美麗、飛舞的仙女,她們不長翅膀、不生羽毛,主要憑藉飄曳的衣裙、飛舞的綵帶凌空翱翔。從考古資料看,唐代開始出現玉飛天。之後,宋遼金均有玉飛天出土,元代玉飛天比較少見,明清玉飛天多為仿古之作。在玉飛天的斷代方面,唐代飛天一般身體扭轉,胸以上部位做正面造型;宋代以後的玉飛天多俯身,面向前飛行;遼金雖然基本與宋代同時期,但遼金的玉飛天有著自己的風格。

一是唐代玉飛天。髮髻高盤於頭頂,上身多為裸體,身體由胸部扭轉,臉型豐滿圓潤,鼻、眼、嘴微微凸起,眼睛呈細長形,體態豐腴嬌美,神態慈祥和善、端莊安然,兩腿相交露出玉足,身下的雲朵飽滿如花朵。

古墓麗影:唐宋時期古玉飛天欣賞

上圖為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唐代玉飛天,材質為新疆和田白玉,局部有黃沁。仙女頭盤髮髻,身著長裙,腳掌大而外翻,身披飄帶,呈飛舞狀,身下有云朵。

古墓麗影:唐宋時期古玉飛天欣賞

上圖為天津博物館收藏的唐代玉飛天,新疆和田青白玉,鏤空之處有沁,臉頰豐滿,雙手並託平舉,下著長裙,身圍飄帶。

古墓麗影:唐宋時期古玉飛天欣賞

上圖為上海博物館收藏的唐代玉飛天,上好的新疆和田白玉雕琢,如意形雲頭獨具唐代特色。是一件俯身飛行狀的唐代玉飛天。

二是宋代玉飛天

。與唐代玉飛天相比,宋代玉飛天生活氣息濃厚,有的甚至雕刻宋代女性或兒童的形象;尺寸通常比唐代玉飛天大。

古墓麗影:唐宋時期古玉飛天欣賞

上圖為中國文物信息諮詢中心收藏的宋代玉飛天,新疆和田白玉。仙女呈俯身狀,雙手合於頜下,臉朝正前方,小腿向上翹起,身下雕有云朵,顯示其在空中飛行。

古墓麗影:唐宋時期古玉飛天欣賞

上圖為安徽省文物局收藏的宋代玉飛天,新疆和田白玉,局部有沁。仙女頭髮盤髻,手持花枝,身披雲帶,衣著長裙。

古墓麗影:唐宋時期古玉飛天欣賞

上圖為天津藝術博物館收藏的宋代玉飛天,新疆和田白玉,身體半裸,彎曲為C形狀,頭部飾雙髻、刻有細陰線,圓形臉,五官均以陰線琢之,臍下著長裙,雙腿交叉,露雙足。

古墓麗影:唐宋時期古玉飛天欣賞

上圖為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的宋代玉飛天,新疆和田白玉,有零星芝麻狀沁斑,仙女雙手前伸,捧一顆圓珠,頭部向上仰起。

三是遼代玉飛天。人物面相和服飾有少數民族特徵,多側面、側身、手臂上舉託物和雙腿彎折向後伸展的姿勢,並且多為水平飛行狀。

古墓麗影:唐宋時期古玉飛天欣賞

上圖為中國文物信息諮詢中心收藏的遼代玉飛天,青灰色玉。人物頭部較平且有一孔,下半身著裙裝不露雙腳,狀似魚尾。遼代飛天的特點是折面,即在鼻部處出現一個折角。

古墓麗影:唐宋時期古玉飛天欣賞

上圖為遼寧喀左北嶺遼墓出土的遼代玉飛天耳飾。

古墓麗影:唐宋時期古玉飛天欣賞

上圖為赤峰博物館收藏的遼代玉飛天,男相,頭戴平底帽,雙手併攏作託物狀,肩披飄帶,腿著長褲,裸露雙腳,身體作俯身飛翔狀,身下有云朵。

古墓麗影:唐宋時期古玉飛天欣賞

上圖為遼寧朝陽北塔天宮出土的遼代玉飛天,頭戴冠帽,雙眼微閉,屈臂,雙手作託物狀,袒胸露腹,肩繞飄帶,腿著長褲,雙腳作俯身飛翔狀,身下有飄帶。

四是金代玉飛天。多以正面示人,且為片雕,有一種剪影藝術效果。

古墓麗影:唐宋時期古玉飛天欣賞

上圖為遼寧省文物考研究所收藏的金代玉飛天, 男童面相,腦門前上部留有分叉三撮頭髮,左手持缽,右手持三叉狀物,身體作俯臥狀,兩腿上下搭在一起,姿勢顯得略微僵硬,肩部披有飄帶,身著衣褲,頸部圍系短巾,身下有相連的如意狀祥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