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男子欠朋友5000元,拖了13年不肯还,“受刺激”后主动求还钱

河南商报记者 孙科 通讯员 李登科 穆童

13年前,他借给业务伙伴7000多元让其渡过生活难关,可对方还了2000元后,就再也没了下文。

如今,这位昔日朋友经济富裕,还经常驾驶两辆不同的车,但钱依然不还……

借了7000多元,只还了2000元,就再也没下文

2005年9月,被执行人沈某以经济困难为由,向业务伙伴谭先生借钱用以缓解资金压力,谭先生念朋友情深,将7093元钱借给了沈某,约定2个月内还清。

沈某陆续还款后仍有5000元久久不予归还,之后谭先生多次要求还款,沈某均不予理睬。

2007年,谭先生在多次催要无果后,将沈某起诉至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法院,要求沈某归还欠款。

法院经过审理,依法判决沈某归还欠款5000元及利息,并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判决生效后,沈某仍不履行判决书所确定的义务,谭先生就向中原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由于当时执行查控手段有限,并没有查出被执行人沈某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案件只能中止执行。

买不了高铁票,回不了家,这事急了起来

经过十年的时间,被执行人沈某经济富裕,生活改观,谭先生发现沈某经常驾驶两辆不同的车辆,于是谭先生在今年向法院申请恢复执行。

执行员王晓东接到案件后,立即联系被执行人沈某,要求其履行义务,沈某仍不理睬。

经过网络查控,发现沈某名下确实有车辆及其他财产,但由于本案标的额不大,不能直接拍卖这些财产,为了督促沈某尽快履行,执行员王晓东便将其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限制高消费。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后,沈某不以为然,仍不予还款。让沈某万万没想到的是,成为失信被执行人名还真是惨,居然连回家的高铁票都买不了。

“王法官,我立马还钱,把我从失信黑名单里撤了吧,我在杭州,买不了高铁票,回不去啊。”8月14日,沈某主动联系王晓东要求还钱,并积极联系申请执行人谭先生,将欠款本金及利息共11000元通过微信转账履行完毕。

在沈某履行完还款义务后,本案顺利结案,沈某才买到从杭州回郑州的高铁票。沈某感慨到,“我以后再也不当老赖了”。

执行员王晓东:“对于老赖,法院正在重拳出击,而将老赖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只是其中一项措施,而仅仅这一项措施,就会让老赖受到以下限制:限制参与政府投资项目、限制获取政府补贴、限制担任国企高管、限制从事特定行业、限制设立金融类公司、限制招录为公务人员、限制入伍服役、限制成为海关认证企业、限制招投标、限制购买不动产、限制贷款、限制出境、限制子女就读高收费学校、限制购买飞机票、限制购买高铁及动车票、限制入住星级以上宾馆、限制购买具有现金价值的保险、限制办理信用卡、限制获得荣誉等57项信用惩戒措施及限制消费措施,并通过媒体予以公开曝光。因此奉劝正在东躲西藏的老赖们,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早还早轻松,否则就得过有家不能回,高铁不能坐,飞机不能乘,星级宾馆不能进,旅不了游,度不了假的日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