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州驛道考筆記32:上亭鋪到酒店鋪

時間:2014年8月24日15:40-17:00

人員:鍋鏟先生、九天飛凰、二哥、上潼人、高庭貴、李戴

綿廣交界經演武、酒店埡到上亭鋪,此行倒走反記。

一.上亭鋪到廟埡,曾經血流成河的路段

離開園壩村5組上亭鋪人家,有徐氏養蜂場,買2斤30元。再行又至無人林區,右側東面依山,左側西面臨坎坡,千萬棵柏樹鬱鬱蔥蔥,崇禎十三年,張獻忠在此利用叢林地形大敗明軍。

先至山嘴“大咀”處,左有路通山下春光村。過大咀,有G108-2030和2029里程碑,沿途多古柏,路右有森林防火消防池。再行,路右側有路通紅光水庫、上角里。大咀至此,可能叫店子梁。

過大咀、店子梁後,穿五里板到磨盤咀。磨盤咀由兩個山嘴組成,三棵巨柏在第一個山嘴外,一柏編號為:NO.18070.第二個山嘴有公告欄,上有塗鴉廣告:大量收購柏樹疙瘩,每斤0.18元。兩嘴之間,有里程碑,編號G108-2028。

過磨盤咀,右側埡口有路通史家灣、玉泉村。又行,其間古柏連綿,樹圍大多3、4米。

又行,右側轎頂山,左側水井灣,NO.08052古柏樹圍約4米。當下行一段緩坡路後,出密林到廟埡,前面酒店埡居民區位於山頂開闊地帶。

二.廟埡之戰——一場慘烈的叢林之戰

路右側原有石廟子,故地名為廟埡。有石碑挺立路邊,竟為“廟埡之戰遺址”。碑文如下——

廟埡之戰遺址。崇禎十三年(公元1640年),明督師、閣部楊嗣昌令四川總/兵方國安、陝西副將賀人龍、李國奇、湖廣副將張應元等部,追擊張/獻忠、羅汝才義軍。十月十九日,張、羅義軍選擇梓潼廟埡、上亭鋪一帶,設伏待敵。/當四川副將郭開誤探義軍已過綿州時,方國安急令追趕,行至此地,/陷入義軍埋伏,川將羅萬象、韓光榮、劉貴、譚繹均被擒。其餘/明軍追兵,狼狽南逃。梓潼縣政協撰文,黃寶泗書丹。梓潼縣文物管理局,公元一九八七年九月立。

其碑文對此慘烈的戰事寫得比較隱晦。劉長榮、濮實的《張獻忠在綿陽地區的軍事鬥爭》寫得稍詳——

崇禎十三年十月下旬,張獻忠部抵陝西陽平關,楊嗣昌派漢中鎮總兵趙光遠嚴守陽平關,企圖阻截張獻忠進入陝西,隨派賀人龍、李國奇從百丈關南下入川,與張獻忠部決戰於川陝邊境廣元一帶。張獻忠、羅汝才“逾昭化,趨西川”,殺死頑抗的劍州署印官。陝西副將李國奇、賀勇、楚將張應元、四川總兵方國安等趕至梓潼。張獻忠探知明軍日行百里,輜重拖累,就選擇了居高臨下,把三萬軍馬埋伏在上亭鋪至廟埡約十里路的叢林中,足足等待半天之久,四川副將郭開率前哨急行軍至劍閣武連驛,詢問義軍動向,恰遇義軍偵察兵,便答“早已過綿州”。郭開彙報,方國安信以為真,就派義軍降將掃地王張一川作前鋒,以便回綿州直追,同時張一川原是義軍三十六營之一,熟悉張獻忠,不致受到消滅。張一川剛到上亭鋪,就被義軍認出,略一交鋒,即被俘獲,戰後處以剮刑。方國安前鋒既失,卻無一人回報,川將羅萬象、劉貴、韓光榮、譚繹以為前進萬無一失,率軍進入張獻忠所埋伏的狹長而又彎曲的回形長廊,此段路山勢盤桓陡峭,土名寨子山,由北而南,左側群柏林立,右側懸崖壁立。大批明軍進入黑色長廊,義軍傾師而出,殺聲震天,箭石如雨,前堵後截,殺得明軍人仰馬翻,僅有少數逃出叢林。十月二十二日,張獻忠乘勢奪梓潼城,南下途中,在七曲山與明湖廣副將張應元部遭遇,又是一場殲滅戰。義軍又蜂擁越城,殺死頑抗的知縣郝孔彰。方國安從劍閣調三萬多援軍,不料梓潼一戰,十三省大兵喪歿殆盡……是年,張獻忠與文昌帝君聯宗,並加封“始祖高皇帝”。

三.酒店鋪——一個太普通的遞鋪

告別上亭鋪到廟埡之間10里路的茫茫叢林,到達古酒店鋪寬闊地帶。

酒店埡以路為街、舊有酒店鋪,在約400米遠範圍內,南接廟埡,北接酒店埡口,中間民居相連,有G108-2027里程碑,交通標牌提示,此距梓潼28千米。

酒店鋪位於演武鄉玉泉村5組,海拔770餘米,四棵古柏在路左西北面,民居背靠大包梁,右側臨鄧家溝、衛東水庫,溝中養簡陽大耳羊,自誇可達400斤。

路右一碑倒伏,幾人翻轉不得,不知是否與驛路有關。近處有《酒店埡的傳說》張貼在公告牆上——

酒店埡的傳說。(鄧勇撰稿)

從前,酒店埡是一個有二十多戶人家以路為街的小鎮。袁興、鄧么妹夫婦再此開設旅、飯、茶店,以濟南來北往商賈客旅食宿渴飲之便。

據傳,有一年端午節中午,被人們尊崇為酒神的夏朝人杜康來到店中,袁興立即殷勤獻茶奉上飯菜。杜康讓袁興上點酒來,以解路途乏困。袁興近前說道:“此地已大旱三年,百姓飢渴度日,官府嚴禁釀酒,故無酒可上,還望寬諒。”杜康邊吃邊看,見袁興忠厚誠實,待人熱情爽朗,便起了助他發家之心。於是,他走出店外遊目四望良久,回店後與袁興附耳秘語,袁興不住點頭,又令袁興拿出三尺白綾和筆墨,揮筆寫上“酒店埡”三個遒勁大字,說道:“在這埡上開設酒店,此地以後就叫‘酒店埡‘吧,你可懸掛店外作酒店招牌,但你須牢記,這酒只能三文錢一碗,不可高價,方可長久。”袁興跪地揖謝再三,起時,杜康已不知去向。

當晚,袁興遵從杜康秘囑,沐浴更衣,靜坐至子時,悄出店外東下百步,貼身於地諦聽,果有滴泉之聲,便循聲撥開掛滿露珠的荊叢,只覺寒氣逼人,藉著朦朧月色,看見漫漫一井清泉。乃急跑回家喚上鄧么妹,拿上練到,砍開荊叢,露出井泉,夫妻二人欣喜若狂。袁興忙用手捧起喝了幾口,只覺清冽甘甜,順口說到:“好酒!”鄧么妹瞪了他一眼,袁興忙掩口不再言語。他們見天已大亮,忙跑回家擔起水桶往家裡挑水,直到缸滿盆溢為止。

從此以後,袁、鄧夫婦因有酒賣,生意紅紅火火,賺了不少錢。一晃三年過去了,袁興將原店擴建成三口面三層木樓結構的店鋪,馱馬飼餵、挑擔停放,客人宿舍茶飲也更寬敞方便了。擴建店鋪花光了積蓄,鄧么妹乘袁興外出擅作主張,把酒提至五文錢一碗。袁興回來,見客人都能接受,也就默許了。鄰人卻感蹊蹺,這袁興未見進酒,卻總有酒賣?有與鄧么妹親近者悄問此事。么妹是個裝不住話的人,便告知此事原委。鄰人既羨又妒,但也不好說啥,倒還相安無事。袁興的生意更加紅火,很快又過了五年。

這年重陽節下午,一個高個長鬚老者隨一夥客人來到店中呼酒喚菜。老者便問么妹酒價幾何?么妹答道:“五文錢一碗。”老者問道:“以前不是三文錢一碗嗎?咋漲價了呢?”么妹答道:“那是五年以前的價錢了,擴建酒店錢花完了,便每碗漲了兩文錢。”老者見店鋪甚為壯觀,默然吃些酒菜,嘆道:“真是好酒啊!”么妹接口道:“酒是好酒,就是沒有酒糟子餵豬喔。”說完,便招呼其他客人去了。老者聽么妹怨言,心裡說道:“這女人雖漂亮乖巧,可心太貪了。”便悄然去灶前撿來一節木炭,在店外酒旗下的牆壁上快速寫下了“天高不算高,人心比天高,井水賣成錢,還嫌豬無糟”的詩句,又隨手扯下酒旗揚長而去。

過了一個時辰,袁興外出歸來,見牆上的詩句,又不見了酒旗,便知道是貪心多舌的鄧么妹惹的禍,氣得說不出話來。從這以後,袁興再無酒賣,生意每況愈下,家道漸至中落。

酒店埡這個地名卻沿用至今,遺存至今的杜康酒井早已成為一口枯井。

酒店鋪得名於酒店埡,北距演武鋪十里,南距上亭鋪十里,是蜀道上的一個普通遞鋪,容易淹沒在演武、上亭的赫赫大名之下,如不是古代戰略關口,那它更容易被忽略。

四.望團山——軍事要地

在酒店埡口位置,前面驛道之路海拔陡降,右側有大樹,再遠雄厚的望團山聳立,因周圍三面為谷溝,故顯得突兀雄奇,海拔810米。人言到山頂有古廟,有清代望團山寨遺址。從埡口公告牆張貼的簡介,可以得到知此地為古時戰略要地——

望團山記(鄧勇撰稿)

望團山,日朝天清,舉目西望,可見江油竇團山,故名。此山狀如臥虹長龍,頭東眺望碗泉流霞,頸於西轉南處隆凸一長方形峰巒。劍門七十二峰沿蜀道翠雲廊逶迤而來,背弓西南,尾於正南皆七曲餘脈之轎頂山,東南玉泉山與之凝目對視,三谷壕護,眾嶺屏衛,九峰朝侍,斯山坐中。是故歷來為道家建廟之地和兵家指揮之所。

碑記:清乾隆五十四年始建石廟,民國二十八年擴建為三殿廟宇,木雕、石刻、壁畫、泥塑有文昌、觀世音、如來佛、閻君、牛王、魯班、張飛、張獻忠等神像百餘尊,規模宏大壯麗,每年正月初一到初三,鄉民沿襲祖先遺俗,朝山覓春,香火一直旺於民國末年,後毀,僅殘碑聯石可憑。

掌故傳說,三國蜀將曾在此築寨安營,明末張獻忠打敗明軍之“倒馬坎”、“廟埡”兩役,均置大本營於此。本邑袁正和、楊懷義憶述:1935年紅軍北上路過梓潼,亦設指揮部於此,袁、楊二人送曬席到此搭棚設廚。紅軍在此駐紮月餘,對人和氣。買賣公平,使用藍色紙幣和銀元購物及支付民工費用。開撥時,此山號音一呼,方圓百十餘里號聲此起彼落,遙相應答。上世紀五十年代,尚可見當年紅軍在此山險要處修築的防禦掩體遺蹟,後為鄉民植樹造林,修建道路所毀,但個別地段的工事痕跡至今仍依稀可辨……(下寫現代,略)

離開這個承上啟下的古鋪位置,路沿山勢而下,海拔陡降。

(李戴於2014年8月30日記)

綿州驛道考筆記32:上亭鋪到酒店鋪

綿州驛道考筆記32:上亭鋪到酒店鋪

綿州驛道考筆記32:上亭鋪到酒店鋪

綿州驛道考筆記32:上亭鋪到酒店鋪

綿州驛道考筆記32:上亭鋪到酒店鋪

綿州驛道考筆記32:上亭鋪到酒店鋪

綿州驛道考筆記32:上亭鋪到酒店鋪

綿州驛道考筆記32:上亭鋪到酒店鋪

綿州驛道考筆記32:上亭鋪到酒店鋪

綿州驛道考筆記32:上亭鋪到酒店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