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西北马家军发展史,为何三马中只有他没有去台湾?

近百年来,河州(今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回族军人先后兴起,其武装力量逐渐发展壮大,曾经控制过宁夏、青海、绥远(今内蒙古呼和浩特等地)等省区及甘肃、新疆的一部分地方,影响整个西北政治局面,在我国近现代回族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这些为首的人物都姓马,又都是河州(今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西乡人。极盛之时,任过国民党时期的省主席(包括代理和割据自称者)的九人,军、师、旅、团级的将校军官及特、简、荐任文职官员的百人以上,一时有“小湘乡”之称。纷纭错综,一般不易辨析,于是有“三马”、“五马”、“十马”、“诸马”之名。而于其家族渊源和相互关系,多不了解。有加以说明之必要。

解放前,临夏回族姓马的这些人物,总的可分为马占鳌、马千龄、马海宴三个集团。各个集团则都以他们的家族为主要骨干,并由其亲戚、同乡、同民族、同宗教的人士凝聚而成。一部分汉族依附者多是参谋及文职人员,未列于内,故称之为“河州三马”。

揭秘:西北马家军发展史,为何三马中只有他没有去台湾?

马占鳌降清以后,编所部为镇南马步三营旗,为这个集团的武装势力奠定了基础。经过马占鳌、马安良父子两代经营,发展壮大,传到其孙马廷勷、马廷贤,于1928年被国民军消灭。从1862年(清同治元年)马占鳌开始反清算起,存在了66年。其武装势力基本控制着河州(今甘肃临夏州)和凉州(今甘肃武威地区)地方。并曾发展到兰州、天水地区及宁夏、甘青藏区,陕西汧邠等处。

马千龄之子马福禄崛起于马占鳌之后,另树一帜。马福禄在抗击八国联军入侵时战殁。马福祥继之。到了马鸿宾、马鸿逵时,先后控制过宁夏、青海、绥远(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一带)三省区,活动范围广达甘肃、陕西、河南、山东、安徽等省。从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马福禄受命募众成立安宁营,至1949年止,其武装势力存在了54年。

揭秘:西北马家军发展史,为何三马中只有他没有去台湾?

马海宴的儿子马麒,最后从马安良的精锐西军中分化出来,编为“宁海军”,另成一个集团。马麒逝世后,弟马麟(勋丞)继任青海省主席。后来马麒之子马步青、马步芳与其子马继援等相继而起,三世拥兵,控制了青海全省和河西走廊。军事活动范围先后达到西藏、甘肃、陕西等省区。这一集团的马仲英曾遍扰甘肃、青海、新疆等省区。从1862年(清同治元年)马海宴随同马占鳌起事,到1949年马步芳父子武装势力被消灭止,共存在了87年。如从马麒1912年任西宁镇,另编宁海军时,也独立存在了37年。

西北三马代表性人物,分别是这三位

马鸿宾,字子寅。甘肃省临夏县韩家集人。回族。信仰伊斯兰教,从先世属于临夏老教毕家场门宦。父名马福禄,字寿三,曾率回民军队马步七营旗,编为“简练军”,驻防山海关等地。1954年马鸿宾当选为第一届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一届中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历任马鸿宾为国防委员会委员、甘肃省副省长等职。1960年病逝于兰州。

揭秘:西北马家军发展史,为何三马中只有他没有去台湾?

马鸿逵(1892年3月9日-1970年1月14日),字少云。是西北军阀“ 四马”之一,先依附冯玉祥,后投靠蒋介石,继承其父马福祥统率宁夏新军,任宁夏省主席长达十七年,人称“宁夏王”。加授陆军上将衔,曾获得一等云麾勋章,胜利勋章。抗战时第8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17集团军总司令,后任西北军政副长官、西北行辕副主任。1949年去台湾。

马步芳,字子香,经名呼赛尼,中国甘肃河州(今临夏市)人,国民党军高级将领,陆军中将加上将衔 ,民国时期国民政府西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为民国时期西北地区军阀马家军重要人物。早年马步芳随父马麒投西北军,历任陆军新编第二军军长兼第100师师长,青海省保安处处长,青海省政府代主席,西北“剿匪”第一路军第五纵队司令。曾派兵阻止英国经西藏向内地渗入的青藏战争。1936年10月,“围剿”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1937年8月,参与抗日战争;1949年5月,解放战争中又积极参加反共内战。在1948年新华社公布的43名战犯中,马步芳名列第40。解放后移居埃及,曾任台湾当局驻沙特阿拉伯“大使”,1975年7月在沙特阿拉伯病逝。

三马中也只有马鸿宾没有去台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