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半岛南岸的交通,在古代为何一直没有北岸发达?

最近这段时间,关于一条铁路的消息,在胶东半岛引起不少朋友的关注,那就是规划中的“荣莱高铁”项目的最新进展,这条高铁,西起青岛莱西市,经莱阳、海阳、乳山、文登,东抵威海荣成,贯穿胶东半岛南岸地区。一旦建成,也将结束胶东半岛南岸没有铁路的历史。在此之前,半岛的中部和北部都已开通火车,中部的蓝烟线始于上世纪50年代,北部沿海的客运列车虽然时间不长,但货运也有些年头,相比之下,南岸则要稍迟一些。

为何会产生这种现象?在诸多原因当中,历史渊源的影响也不小。因为,在古代(尤其是明清两代),胶东半岛南岸的交通条件,就一直不如北岸发达。

古代没有铁路,亦无公路,衡量交通的主要指标是“驿站”和“急递铺”,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交通工具,前者靠快马,后者靠步行,两相对比,自然是前者的级别更高一些(可以理解为现在的高速路)。两者所在的道路虽然都可以统称为“官道”,但设有驿站的道路,有时也专称为“驿道”。这两者至今在胶东地区的地名中仍留有痕迹,比如,栖霞市有个官道镇,莱州市有个驿道镇,皆是因古代的交通而来。

驿站和急递铺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方便古代的公文传输,因此当时的驿道和官道,基本都在府县之间,连接的是县城及以上城市。

胶东半岛南岸的交通,在古代为何一直没有北岸发达?

有趣的是,在明清时期,胶东半岛(登州)的县城大多在北岸或者中部地区,在南岸者甚少。在清代中后期,登州府辖下有一州九县,分别是蓬莱县、黄县、招远县、莱阳县、栖霞县、福山县、宁海州(牟平)、文登县、荣成县(当时县城在北岸的成山)和海阳县。其中,蓬、黄、招、福、牟、荣等六地,均位于胶东半岛的北岸,剩下的莱阳、栖霞和文登,也靠近半岛的中部,真正意义上位于胶东半岛南岸的县城,只有海阳一家。并且,海阳建县时间颇晚,清雍正年间才从莱阳分出,以大嵩卫城设海阳县。

在这种情形下,可以说胶东半岛北岸一直是登州府的重心所在,北岸的交通自然要比南岸发达许多。在明清两代,胶东半岛唯一的一条驿道,就位于北岸地区,连接莱州府(掖县)和登州府(蓬莱),现今龙口市的黄山馆镇,就是因地处驿道上,而逐渐发展起来。

胶东半岛南岸的交通,在古代为何一直没有北岸发达?

进入近现代以来,交通设施虽然日新月异,但交通道路的走向,大致仍延续了古代道路的走向。莱州府和登州府之间的官道,后来就成为烟潍公路(国道206)的雏形,烟青公路(国道204)莱阳段的前身,则是莱阳县到宁海州的官道。而后来修建的铁路,也基本是在此基础上裁弯取直修建。最典型的是蓝烟铁路,与国道204基本平行。正因为这种历史渊源,胶东半岛南部的交通,才一直不如北部发达。

胶东半岛南岸的交通,在古代为何一直没有北岸发达?

不过,到了20世纪之后,情况所有改变。受青岛开埠、海运兴起以及行政区划调整等因素影响,胶东半岛南岸的城镇数量,逐渐多了起来。首先,从1900年代初,荣成南部的石岛就开始兴起,一时之间有“北方小香港”之称,此后这里一直是半岛南岸的代表城镇,虽无县城之名,但具城市之实。其次,1940年代,牟平和海阳各划出一部,新设乳山县,乳山县城在夏村,也算地处半岛南岸。再次,近十余年,胶东南部诸县均重视开发沿海,莱阳丁字湾、文登南海也渐成规模。个

随着城镇的增多,自然需要提升交通条件。如此看来,南岸开通高铁,既是在情理之中,也算是对南岸自身实力的一种证明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