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蘭大人」周其林:院士教書匠

他始終秉承寓教育於科研,寓教育於日常的育人理念,20多年如一日辛勤耕耘於教書育人第一線,帶領著學生們徜徉在分子的奇妙世界裡,盡情地享受著化學之美。

「我们兰大人」周其林:院士教书匠

1957年,周其林生於江蘇南京。1974年,17歲的周其林從南京一所中學畢業後回到農村務農。36年後,他作為南開大學化學學院的教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他注重以科研活動為載體,搭建教書育人的平臺。簡單、隨和,是周其林給人的第一感覺。問及何以能在在人才濟濟的化學領域取得驕人成績,周其林給出的答案是簡單的兩個字——勤奮。

寶劍鋒從磨礪出 梅花香自苦寒來

1977年,高考制度的恢復讓中國學子一片歡騰,當時的周其林是南京農村的一名普通回鄉知青,耕田、除草、收割是他每天生活的全部。得知恢復高考的消息後,他重新拾起久已荒廢的學業,在高考制度恢復後的第二年,21歲的周其林以高分走進大學,成為蘭州大學化學系的一名學生。從農田到課桌,周其林萬般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抓緊一切時間讀書。由於從小在南方水鄉長大,周其林一開始並不適應蘭州寒冷乾燥的氣候環境。特別是在蘭州寒冷的冬季,他經常在宿舍熄燈後坐在路燈下面看書,久而久之凍出了風溼性關節炎,不得不住進了醫院。大學畢業時,周其林明確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從事有機化學的基礎研究,至今他已為之奮鬥了近40年的時光。

從1982年至1987年,周其林在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接受了嚴格的有機化學訓練,獲得了博士學位。1988年至1996年,周其林又先後赴德國、瑞士、美國從事博士後研究,為日後的科學研究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勇攀化學高峰

1999年對周其林來說是一個特殊的年份,這一年他受聘教育部“長江特聘教授”一職,到南開大學任教。南開大學的有機化學實力很強,學生素質也非常高,加之學風嚴謹,為周其林靜心做學問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周其林所帶領的課題組主要從事金屬催化的有機合成反應、不對稱催化、手性藥物合成等研究。創造和發展精準、高效的合成方法與技術是當前合成化學研究的前沿領域。因具有高效、原子經濟的特點,不對稱催化已成為合成化學關注的焦點,併為社會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手性物質。手性催化劑是不對稱催化的關鍵,它決定了反應的效率和選擇性。在過去的研究中,雖然已出現許多手性催化劑,但真正對多種反應都有效的所謂“優勢手性催化劑”仍然是鳳毛麟角。周其林院士潛心十餘年,針對不對稱催化反應的效率和選擇性這一核心科學問題,設計發展了一類全新的手性螺環配體骨架結構。從這類骨架結構出發,他們合成了系列手性螺環配體和催化劑,共計數百個。這些催化劑被國內外同行稱為“周氏催化劑”,已經成為南開化學的標誌性成果。

手性螺環配體和催化劑在許多不對稱催化反應中都表現出優異的催化效率和對映選擇性,成為為數不多的一類“優勢手性催化劑”。比如在酮化合物的不對稱氫化中,手性螺環銥催化劑給出了高達450萬的轉化數,是目前“最高效的分子催化劑”;在雜原子-氫鍵插入反應中,手性螺環銅和鐵催化劑“打破半個多世紀的沉寂”,實現了這類重要反應的高對映選擇性轉化。

在此基礎上,周其林還系統地發展了相關手性配體和催化劑的設計方法。這些成果極大地拓展了人們設計手性配體的想象空間,顯著推動了不對稱合成學科的發展。

這些原創性的研究成果在國際上產生了廣泛影響,該團隊三次受邀在Acc. Chem. Res.上發表專論文章,主編專著“Privileged Chiral Ligands and Catalysts” (Wiley-VCH)。手性螺環催化劑已經被國際上40多個小組跟進研究或者應用於他們的研究中。國際知名製藥公司,如羅氏製藥和九州製藥等已經將手性螺環催化劑用於Aleglitazar和Rivastigmine等手性藥物的生產。國際著名試劑公司Aldrich、Strem、J&K等已將這些手性螺環配體和催化劑進行商品化生產和銷售。

周其林已經發表研究論文240餘篇,這些論文已被他人引用7000餘次。申請發明專利13項,其中6項成功轉讓給製藥企業。

他目前擔任《化學學報》主編和Acc. Chem. Res.、Angew. Chem.、Chem. Sci.等15種重要期刊的編委和顧問編委,在國內外學術會議上作大會報告和邀請報告100餘次。

最重要的身份是教師

雖然取得了令人炫目的成績,周其林還是認為自己更重要的身份是一位教師。他不止一次對課題組的老師和同事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我們在高校裡做基礎研究的最大意義是什麼?他給出的答案是:教育和培養學生。通過將學生引領到學科的前沿,幫助他們學會探知未知世界的方法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他們培養成棟樑之才,才是高校科研的根本。正是基於這樣一個理念,周其林發展出了一套很有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學方法。

周其林從到南開之日起,就承擔了為本科生和研究生講授《有機立體化學》《當代化學前沿》等課程的任務,他講課條理清晰,深入淺出,即使沒有有機化學基礎的學生也能聽得懂。為了讓學生們不但學到知識,而且學會勤于思考,學會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周老師在課堂上想了很多辦法,除了把知識儘量講的通俗易懂外,還增加了互動環節,增加學生的興趣。例如,他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多提問,並且可以隨時提問。他還將學生提問的多少和回答問題的水平計入課程的平時成績,以此來激勵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科研素質。

漸漸地,周其林的課在學生中大受歡迎,那些真正想學知識的學生多了,而那些想混學分的學生少了。

周其林非常注重課題組的討論會(又稱組會),有時恰碰出差,即使剛下飛機他也會直奔組會,聽取大家的彙報、提問、討論。他認為組會不是簡單的工作彙報,還能幫助學生及時整理數據,梳理思路,解決問題,是研究生重要的課堂。後來他意識到一些學生進入實驗室後基礎知識學習跟不上,就特意安排學生輪流講解經典的相關教材,並和當下的工作結合起來加以點評,加深學生對這些專業知識的理解。這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更有針對性,所以學生每次聽來都收穫頗豐。

周其林還儘量創造條件讓學生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開闊學生的眼界。他認為,參加學術會議能加深學生對本領域研究現狀的認識,通過和一些知名學者面對面的討論,可以開拓學生的研究思路。從2007年起,周其林和同事們一道爭取萬香公司的支持,設立了國內第一個學術會議獎學金,資助大批學生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

周其林對研究生的學位論文要求很嚴。

他通常先和學生討論確立論文骨架結構,等學生寫出初稿後,再提出具體意見,等基本定稿後,他還通讀全文,逐字逐句的進行修改,甚至精細到標點符號。他對學生們說:“畢業論文的修改過程是科研訓練的一個非常關鍵的環節。這個過程將讓你們對自己的研究有更系統、更宏觀的認識,還會顯著提高行文和數據處理能力。”他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每年4—6月是學生畢業的時節,也是周其林最忙的時候,他利用任何可以利用的時間,甚至在搭乘飛機的空隙,修改學生的畢業論文,從不鬆懈。

除了在科研方面的教育,周其林還將人文教育融入學生的日常。他會定期安排一些放鬆的活動,調節大家的生活。在春秋兩季和暑假結束時,他都會安排課題組的學生進行短途旅行。通過這些活動大大豐富了學生的業餘生活,讓學生在緊張的研究工作間隙接近大自然和各種人文景觀,放鬆身心,豐富閱歷。端午節和中秋節周老師還會邀請學生到他家裡聚會,十餘年來已經形成傳統。

每天早晨8點鐘到實驗室,晚上9點左右離開,離開前和實驗室的同學一一交流,一週6個工作日,周其林的生活如同化學反應一樣準確。與科學研究一樣,周其林在生活上也非常細心,在他的辦公桌裡,整齊地擺放著一個個檔案袋,封面寫著學生的名字,每個學生髮的每一篇文章和學術資料他都保留下來。他的工作臺永遠那麼井井有條,所以無論多忙,他都能清楚的知道下一步要做什麼。

周其林為人非常謙和,沒有架子,但又嚴格自律,具有長者風範。他的這些個人修養,無時無刻不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身邊的人。

周其林已經為國家培養了70餘名優秀博士和碩士,他們大多在國內外知名大學、研究機構、製藥公司任職,其中2人獲得國家基金委傑出青年基金資助,2人獲得優秀青年科學基金資助,1人入選國家萬人計劃、1人入選長江學者獎勵計劃,3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等。

在周其林心中,他的課堂不侷限於教室和實驗室。在南開大學,幾乎人人都知道,“大學者”周其林的課題組是面向全校學生開放的,無論本科、碩士或博士,只要對他的研究方向感興趣,都可以到他的實驗室裡體驗一番。2003級哲學系的宋頌在大三的時候決定轉到自己一直感興趣的化學系。在周其林老師的課題組中,他從最簡單的實驗操作練起,如今已成長為北京大學的一名優秀教師。

周其林同樣熱心中學生的化學教育。他錄製的《化學與藥物》視頻公開課,引起強烈反響;作為導師參加過全國高中英才計劃;多次為全國不同地區的中學生做化學科普報告。今年,周其林榮獲第六屆中國化學會-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學貢獻獎,他第一時間把20萬元獎金全部捐贈給中國化學會,用於獎勵全國優秀中學化學教師,鼓勵他們堅守崗位,為國家的化學科學事業培養更多的接班人。

體制機制創新的推動者

周其林還曾擔任南開大學元素有機化學研究所所長,元素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化學學院院長等職務,為南開化學的學科建設、制度建設、平臺建設、人才培養和引進做出了巨大貢獻。

周其林任所長及重點實驗室主任期間,將元素有機合成實驗室進行了徹底的改造,引進先進的實驗室設計理念,把以往髒、亂、味道大的有機合成實驗室改造得乾淨整潔,井井有條,為學生們創造了更優越的學習和科研環境。

周其林任化學學院院長職務期間,積極推動人才特區建設,通過召開國際青年化學家南開論壇等方式加強海外媒體宣傳力度,充分利用人才特區政策成功引進青年學術帶頭人18人。對教師崗位聘任和績效考核實施全面改革,打破“職稱對應相應崗位”的固有觀念,使績效考核與崗位聘任聯動,建立行之有效的崗位間流動機制。主辦和承辦了多個重要國際、國內學術會議,開辦年度“南開化學青年教師論壇”等豐富多彩的學術活動,推動學科交叉融合,提高承擔國家重大項目能力和南開化學的知名度。實施化學伯苓班選拔和流動進出機制;開設伯苓講座並設立基金資助他們出國進行科研訓練。他注重引入和派出相結合,拓展本科生教學國際交流。積極組織教師申報各類教學建設、教學改革項目。通過舉辦魅力化學優秀大學生夏令營、面向本校推免生宣講、組織外校推免生集中面試等方式提高學院推免研究生接收數量。

所謂天道酬勤,周其林數十年如一日的勤奮換來的是一連串閃光的記錄。他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化學會Fellow,長江學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獲天津市自然科學一等獎2項等獎勵;被聘為多所著名大學和研究機構的學術委員和兼職教授;被評為“天津市勞動模範”,“天津市優秀科技工作者”和“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面對榮譽,周其林非常平靜。他說:“我的生活不會因任何榮譽而改變,以前我為科教事業付出了百分之一百,今後還會是百分之一百”。

「我们兰大人」周其林:院士教书匠

來源 | 中國教育新聞網

主編 | 肖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