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套提交了60頁PPT的設計方案,在你的預算後加了個0

可以說是個人物了

那套提交了60頁PPT的設計方案,在你的預算後加了個0

別太在意方案有多少頁

畢竟乙方為了定稿什麼都敢複製

本文預計 2500 字,預計閱讀時間 6 分鐘


年前與一個做互聯網產品的朋友聊天,他的項目剛到融資階段。

我們聊起跟投資人溝通的姿態,不可避免地就聊起商業計劃書的呈現形式。

我問朋友,融資總算極正式的一個動作,創業公司的商業計劃書大概是非常華麗且豐富的吧?

朋友說,也不盡然,比方說我跟投資人談,一般只拿一頁紙。如果一頁紙都講不明白的模式,即便是幾百頁的商業計劃書,也是徒勞。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說到底,商業計劃書無非是錦上添花的一個工具而已。

這番言論除了獨具新奇之外,更讓我想起在廣告行業動輒幾十上百頁的ppt提報。

部分可愛地“營銷專家們”為了讓工作更能自圓其說,極盡所能地往方案裡堆砌幾乎所有能想到的專業詞彙,再配以精美的排版,當文件在投影儀上華麗地登場以後,效果往往極其出色,如若再遇到口舌伶俐地講稿者,甚至可引發全場點頭注目,關鍵節點往往還可引發一陣清脆地掌聲。

即便通篇方案不知所云,大甲方們依然似乎看穿了一切,心滿意足地簽訂合約。

久而久之,這種甲乙雙方影帝式的合作,將創意行業推進了一個全新的形式溢價時代。

似乎每一套面對大甲方的時候,方案好壞暫且不談,如若頁碼過少或專業術語鋪墊不足,就已經算是自甘墮落了...

那套提交了60頁PPT的設計方案,在你的預算後加了個0

a

你看到的方案

到底是你該看到的

還是你想看到的

● ● ●

前段時間的一個設計項目,因為初期的信息採集已經很完善,於是設計完成以後,直接以單圖的形式進行提交。

很快,客戶就發來了一個之前其他公司為其做過的設計提案,大意是要求我們以這種形式進行提報。

打開客戶發來的提案PPT,足有七十多頁,這瞬間令我肅然起敬,於是抱著學習的眼光對方案進行了仔細的觀摩。

該提報方案儀式感極強,從市場趨勢到品牌定位,再到後期的整合執行,可以說邏輯絲絲入扣,在最終設計方案的引導上,每頁都是慢慢的各種數據圖表及專業術語,最後的設計方案“猶抱琵琶半遮面”,一頁頁翻下去,更像脫去層層面紗的美人,越發地令人心癢。

只到60多頁以後,設計圖片終於呼之欲出,那些充滿濃郁鄉村氣息的設計,一眼望去令人炫目,而此時回想前面60多頁的鋪墊,已經顧不得設計有什麼好與壞的標準,只覺每一處設計,從圖形到色彩都正本清源,言之有物,簡直就要立時拍板定稿。

那套提交了60頁PPT的設計方案,在你的預算後加了個0

而尷尬很快悄然而至,方案前面的Slogan赫然是幾年前我沒有創業時,工作所在的設計公司所用的,這裡竟然直接被拿來主義了。

再看裡面的框架與策劃,也幾乎與那家公司的邏輯一樣,很多內容在百度文庫竟也可以直接搜到。

看完這個方案,我一時沉默。

這何嘗不是創意行業的普遍現狀呢?誰又不是為了多一點預算和快一點定稿就大興鋪墊,動輒幾十頁的ppt繁複陳雜,這些形式主義往往令甲方目眩神迷,但就如上面那套我看過的方案一樣,華麗的形式之外,通篇廢話,水分之外,有用的那幾頁簡直單薄的可憐。

這怪誰呢?除了乙方之外,甲方就毫無責任嗎?那些以面子和形式為紅線設定出來的審核標準,真的對品牌有幫助嗎?

這個環境下,甲方確實需要清醒了。

你看到的,不一定是你該看到的,更有可能是你想看到的。

b

一套比四大名著還厚的彙報

你只把人家當手

又怎能要求人家走心

● ● ●

我有一些做設計和策劃的朋友供職於國內比較知名的一些企業,通過他們對其工作模式及方法論的描述,可以很負責任地說,很多體量比較龐大的企業,其在營銷策略及設計部分的工作都是極差的。

如我的發小老M,他所在的公司為國內排名前三的奶制快消企業服務,去年年底的時候,他發來一張圖片,是一堆厚厚的文件,看上去有幾千頁,足有三十公分高。

我不禁好奇,這是什麼?

他切齒道,給傻逼甲方做的年度工作彙總,比他媽四大名著都要厚,老子準備了一個月,臉都幹綠了,X他大爺的,一群閒著沒事的人,一年都服務完了,還非要把這一年做過的工作一一羅列彙總,不知道怎麼想的。

我笑著說,你就不能跟他們溝通下,減少一些這種途耗時間的形式工作啊。

唉,溝通啥,一年100萬服務費,除非第二年不想續簽了,沒辦法,得按這些大爺的要求去做啊。老M憤憤地說。

那套提交了60頁PPT的設計方案,在你的預算後加了個0

老M為甲方爸爸做的工作彙報

我徹悟道,嗯,由此看他們工作態度確實也是很嚴謹的企業了...

嚴謹個毛!老M這時聲音幾乎顫抖。每次提交方案哪怕是一張朋友圈的小海報,都需要層層審批,動輒就會議討論,一群啥也不懂的人對著我們的心血指手畫腳,口誅筆伐,改到最後無一不是百年難遇的垃圾,畜生啊!

從老M幾近憤慨的情緒中走出來,又回想其他一些在這些龐大甲方工作的朋友所分享的,深切感覺,形式溢價主義,何嘗不是甲方這種奇妙的標準,造就了一批浮誇的乙方及方法論呢?

由此看,根本依然在於甲方面對創意人時,沒有辦法最大程度地打開信任象限。

你只把人家當手,又怎能要求人家走心?

那套提交了60頁PPT的設計方案,在你的預算後加了個0

c

創意人需要解決的問題

是要讓市場認可

而非只讓甲方認可

● ● ●

最近做項目,習慣了一種記錄式溝通模式。

每一個項目,從前期信息採集、需求溝通、品牌定位、文案策劃等工作到視覺設計這個節點,我們都會做詳細的記錄和梳理。

在剛剛服務完的一個樂器品牌項目中,最後整理文件的時候發現,竟然寫了不下八千字簡報記錄,再加上過程稿、修改意見、方案提報,相關文件星羅棋佈,看上去極有成就感。

但最終合作完成為客戶提交文件的時候,我們往往只提交最核心的文件,諸如設計的矢量原稿、文案序列文檔、品牌形象建議書、場景應用效果圖、設計說明等。

而像上面說到過程中的那些幾千字的記錄、幾十頁的簡報等等卻一概不發,這並非刻意掩蓋,而是客戶最終要的,一定是可以落地且具備銷售力的解決方案。

那套提交了60頁PPT的設計方案,在你的預算後加了個0

對於客戶來說,結果一定大於過程。而對於我們來說,過程又成就結果。

過程中的方法論,是我們對結果負責的利器,是幫助客戶解決商業問題的基礎工作。

話說回來,一些營銷和設計全案,精緻的策劃邏輯以及市場分析等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

在方案提交時,對客戶進行合理、清晰地梳理及呈現也是極有必要的。

而如上面所說,為了提升預算及定稿效率,堆砌拼湊一些客戶根本看不懂的術語及信息,並藉此烘托姿態,甚至不惜用百度文庫裡那些氾濫的策劃模板進行填充堆砌,將策劃及設計工作機械化、模板化、可複製化,這些行為則不只是辜負了客戶的信任,更辜負了市場的期待。

創意人需要解決的是市場的認可問題,而不只是甲方的認可問題。

那套提交了60頁PPT的設計方案,在你的預算後加了個0

● ● ●

未來的我那些親愛的客戶,如果有一天,我拿著一頁設計圖稿給您提案的時候,希望你不要著急否定它,更不要著急為它的預算打折。

相對於那些幾十上百頁的設計提報,這單薄的一頁,可能會為你掀開一片妖嬈的藍海。

誰又說的準呢?


方舟的週記

小趙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