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訊」王憲波團隊、曾輝團隊獲中華醫學科技二等獎

「喜讯」王宪波团队、曾辉团队获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

「喜讯」王宪波团队、曾辉团队获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
「喜讯」王宪波团队、曾辉团队获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

1 月 26日下午4:30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中國醫藥衛生行業最具權威科技獎項——中華醫學科技獎(2017)頒獎大會舉行。在這個千人參加的隆重頒獎大會上,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王憲波教授代表他的團隊及曾輝團隊上臺領獎。紅色的證書映紅他的笑臉,“板凳需坐十年冷,梅花香自苦寒來。”十多年前他的勵志誓言終於兌現。

王憲波

「喜讯」王宪波团队、曾辉团队获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

中西醫結合中心主任、教授、博導

傳染病研究所所長、博導

曾 輝

「喜讯」王宪波团队、曾辉团队获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
「喜讯」王宪波团队、曾辉团队获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喜讯」王宪波团队、曾辉团队获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
「喜讯」王宪波团队、曾辉团队获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

王憲波團隊&曾輝團隊

「喜讯」王宪波团队、曾辉团队获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

李昂院長來到頒獎現場,第一時間祝賀

王憲波、曾輝兩個團隊獲得大獎。

「喜讯」王宪波团队、曾辉团队获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

左一為王憲波團隊成員之一江宇泳主任

2017年中華醫學科技獎獲獎代表及學會所屬各專科分會主任委員、秘書長,全國醫務工作者代表共計1000餘人出席了本次頒獎大會。

本次大會共有86項醫學科研成果榮獲2017年中華醫學科技獎,其中一等獎9項,二等獎23項,三等獎50項,另有衛生管理獎2項和醫學科普獎2項。

「喜讯」王宪波团队、曾辉团队获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

王憲波教授團隊和曾輝教授團隊通力合作10餘年,在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中醫理論、治療方法、預警和預後評價體系、作用機制以及關鍵藥物和有效單體篩選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原創性成果。

我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約9300 萬人,其中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發病急、進展迅速,短期病死率高,如何有效降低HBV-ACLF發病率、病死率既是臨床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 ,也是本領域公認的國際前沿難題。

率先建立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早期風險預警評分系統,為降低慢加急性肝衰竭發生率奠定了基礎。通過對1457 例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研究,明確了HBV-ACLF 發生的高危人群,篩選出了影響HBV-ACLF 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並建立預警模型。該模型的累計評分為0-7 分,其中0-3 分為低風險組,ACLF發生率僅為2%,4-7 分為高風險組,ACLF發生率高達33.8% 。解毒涼血健脾方案能夠使嚴重肝損傷患者HBV-ACLF發病率降低17%,發病風險降低56.1% 。

首次發現評價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短期預後的新指標:外周血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值(NLR)。通過大樣本隊列研究發現,HBV-ACLF 患者基線NLR 與預後相關,NLR≤2.36 的患者生存率高(86.0%),NLR>6.12 的患者生存率低(19.7%)。應用解毒涼血健脾方案能夠降低NLR,提高生存率。

創新性提出“解毒涼血健脾法”治療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新理論和新方法。針對HBV-ACLF的核心病機,項目組在繼承前輩經驗繼承上,提出“解毒涼血重通腑,健脾化溼顧中焦”的學術觀點,創立了基於解毒涼血健脾法的病證結合的治療方案,該方案能夠使HBV-ACLF 患者48 周病死率下降17.1%,死亡風險下降43.8%,並且發現病情處於中期的患者是該方案治療的優勢人群。

首次闡明瞭解毒涼血健脾方治療肝衰竭的主要作用機制。研究發現解毒涼血健脾方具有抗肝細胞凋亡、誘導幹細胞分化和促進肝細胞再生的作用,並對該方的關鍵藥物及其有效單體進行了篩選和驗證。

本項目先後承擔國家級等各級課題18項。共發表論文72篇,其中SCI論文15篇,核心期刊論文57篇,總他引559次。培養博士和碩士研究生73 名。

相關研究成果在APASL、AASLD等重要國際肝病會議進行口頭報告和壁報交流10餘次,受邀在國內大會報告50餘次。

申報發明專利5項,其中國際發明專利2項。

主辦全國性學術會議和培訓班11 次。

系列創新技術已在全國15個省市23 家三甲醫院推廣應用。

北京的冬,寒冷蕭瑟,北京的夜喧囂熱烈。選擇在暖暖的棉被中安逸,選擇在熱鬧的繁華中逍遙,都不是錯。可他們選擇燈下苦讀、選擇寂寞枯燥的臨床、科研。哪裡有什麼歲月靜好,是因為有人為你負重前行!

嘀嗒、嘀嗒,時鐘指向子夜十二點,王憲波主任說:“我的休息時間是夜裡十二點以後。”曾輝主任,你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