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稅上調後,哪些人將成爲最慘納稅主力軍

最近,由新華網發佈的《2018年上半年居民收入榜出爐》在朋友圈引起了瘋狂轉發。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上海、北京上半年居然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萬元,屬於居民收入排行幸福的“第一梯隊”。妥妥的高收入再次刺激了全國人民脆弱的神經。

但你以為高收入就能安枕無憂了嗎?來回想一下下面這條新聞:

“時隔7年,中國再次調高個人所得稅的起徵點——

個稅起徵點由每月3500元提高至每月5000元(每年6W元);

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等四項勞動性所得首次實行綜合徵稅......

那麼,在中國繳納個稅的都是富人嗎?到底哪些人又是納稅主力軍呢?辰哥將通過億信BI產品將收集到的數據為大家做一個分享。

1

北上深,一份納稅者地圖

根據中國產業信息公佈的數據來看,我國納稅者的地域主要集中在北上深三個老牌一線城市。辰哥整理了2016年我國個人所得稅稅收收入情況。

個稅上調後,哪些人將成為最慘納稅主力軍

2016年,上海以1482.7億元的個稅收入位居榜首,北京以1428.15億元緊隨其後。京滬之後,位居第三的是深圳,2016年其個稅收入達到757.87億元。

除了地域集中,納稅群體的規模之小、人數之少令人咋舌。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賈康曾在2015年指出:中國實際個稅納稅人口只有2800萬,佔總人口不到2%。而這不到2%的納稅人口中,貢獻了個稅總稅收的60%以上。

且,按照國家統計局公佈的2018年上半年居民收入榜單,綜合各地的收入增長狀況來看,工資性收入仍然是納稅群體主要收入來源

個稅上調後,哪些人將成為最慘納稅主力軍

靠工資薪金獲得收入的工薪一族中,月收入在8000-12500元的人群是納稅主力。在2018年公佈的收入排行榜中,月平均收入超過8000元的城市只有北京、上海、杭州以及深圳。也就是說,生活在北上杭深的這2%是納稅壓力最大的一群人。

個稅上調後,哪些人將成為最慘納稅主力軍

這樣一看,納稅的似乎確實都是北上深的富裕人群。

2

焦慮的萬元戶,時代的新窮人

本次稅改,曾任國家財政部稅政司司長的劉克崮教授提出:中國的個稅基本是富人稅,徵收面太窄,他建議應從富人稅站變成國民稅並最終實現全覆蓋。

那作為納稅主力軍的工薪一族真的都是中國的富人嗎?我們再來看看。根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2018上半年全國各地居民收支情況數據》,全國居民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4063元,也就是說,可支配收入超過了14000元,就打敗了全國多數人,能躋身為富裕階層。

萬元戶真的都是富裕階層?來看一份扎心的全國各地居民上半年收支狀況佔比。

個稅上調後,哪些人將成為最慘納稅主力軍

可支配收入就是拿到手的收入,即工資收入中扣除掉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公積金、個人所得稅等剩下的那部分,扣除它們後所剩下的錢是可以隨意支配的。

不難看出,東部地區以北上廣為例,雖然人均可支配收入遙遙領先於其他各省,但是人均支出也同樣不容小覷。

個稅上調後,哪些人將成為最慘納稅主力軍

月入四五千元,在三四線城市可以過得還算滋潤,但在大城市,除去了高昂的房租及通勤費用,可能

生活質量遠沒有三四線城市瀟灑,更不要說有家庭有孩子的一部分人,年薪十二萬根本不算錢。

所謂的高收入人群,大部分已淪為了時代的“隱形貧困人口”

3

個稅不能承受之重

根據恩格爾係數的定義,食品收入佔總收入比例越大,恩格爾係數越高,則越不富裕。根據2014年主要一線城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結構來看,一線城市居民的衣食住行消費仍然佔比最大。

個稅上調後,哪些人將成為最慘納稅主力軍

一線城市令人豔羨的高收入,與為之相匹配的衣食住行高消費相抵消後,還能稱作高收入嗎?而現行個稅體制的“剛性”在於,處於壓縮管理成本的考慮,在不同消費水平、不同生活壓力的不同城市,仍施行同一套徵稅標準。這些納稅主力軍的壓力可想而知。

在截止到7月28日的稅改網絡意見徵集的官方網站,就已收到逾13萬條的稅改意見,不少網民與專家更是建議將個稅起徵點直接提高到8000元/月。

辰哥構想了這樣一幅納稅主力軍們的畫像:80-90初年代生,分佈在教育、製造、金融和IT等領域,拿著本科文憑,在北上廣深的樓宇間穿梭。他們得到了“被稅”的資格,但卻可能無法安睡了。

文章數據來源:中國產業信息研究網、國家數據統計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