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往事:孟浩然情商欠費,惹怒李世民的曾孫,結果悲劇了

在隋唐之前,中國實行舉薦制,漢朝搞的是察舉孝廉制,三國南北朝搞的是九品中正制。這兩套制度 ,說白了就是誰的後臺硬,誰的道德品質就高尚,就能被舉薦當官。這一套制度搞了幾百年,弄出個“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尷尬局面。隋朝的時候,為了扭轉這種局面,推出了相對來說更公平的科舉制度。唐因隋制,也實行科舉制。科舉制度讓寒門子弟有了“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機會。比如據《唐摭言》記載,唐高祖武德三年,隴西李家就有三兄弟同一榜高中,後來三兄弟都當了大官。

摭,讀音:侄,摘錄的意思。《唐摭言》是唐朝時期成書的一本古籍,這本書摘錄了唐朝科舉制度和讀書人謀取功名的有趣故事。筆者今天得空,給大家講一講《唐摭言》記載的孟浩然的故事。

隋唐往事:孟浩然情商欠費,惹怒李世民的曾孫,結果悲劇了

孟浩然雕像,感謝原作者

考科舉,那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有人金榜題名,有人名落孫山。像隴西李家三兄弟同榜高中的人不多,很多非常有名的人名落孫山,也是非常常見。比如大名鼎鼎的孟浩然,就是考進士名落孫山了。孟浩然的詩,寫得那麼好,怎麼會考不中進士呢?原因很簡單,進士不僅僅考詩文,還要考策論。會寫詩的人,不一定會寫策論 ,所以孟浩然考不上進士也正常。

孟浩然考不上進士,卻還想當官,就在京城交結權貴,希望能憑藉詩文,得到權貴的舉薦入仕。當時另一個著名詩人王維官拜右丞,孟浩然和王維關係特別好,兩人經常走動,切磋詩文。有一天,孟浩然去王右丞辦公的地方做客。孟浩然和王維哥倆正在切磋交流的時候,突然“上幸維所”。

隋唐往事:孟浩然情商欠費,惹怒李世民的曾孫,結果悲劇了

王維,感謝原作者

上,就是皇上,當時的大唐天子,是李世民的曾孫,玄宗皇帝李隆基。皇帝突然駕幸王維辦公的地方,按照禮制,閒雜人等就必須迴避了。孟浩然沒辦法,只好藏在王維的床底下。王維有心栽培孟浩然,他見了唐玄宗就說:“啟奏萬歲,孟浩然在臣的辦公室做客,他怕衝撞聖駕,在臣的床底下藏著。臣不敢隱瞞,只好據實稟奏。”

當時的孟浩然,已經是名滿天下的大詩人。唐玄宗聽說過孟浩然的名字,就下詔讓孟浩然見駕。有個成語叫“天賜良機”,唐玄宗要見孟浩然,真的天子賜予的好機會。唐玄宗想看看孟浩然有沒有真才實學 就讓孟浩然當場作詩。對於一直想當官的孟浩然來說,如果他能老老實實展示才華,憑藉他的本事,必定能贏得天心聖眷。偏偏孟浩然作死,他寫了一首詩“此闕休上書,南山歸臥廬;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隋唐往事:孟浩然情商欠費,惹怒李世民的曾孫,結果悲劇了

李隆基劇照,感謝原作者

孟浩然這首詩,就是典型的牢騷滿腹愁斷腸。他總是覺得自己懷才不遇,總是覺得朝廷不讓他當官是埋沒了他的才華,於是就當著皇帝的面發牢騷。孟浩然唸完這首詩之後,把唐玄宗惹火了。唐玄宗心裡想啊:“科舉大門常打開,張開懷抱等你。你要是真有本事,去考一個進士及第,不就可以風風光光當官了?你自己考不中進士,反而發牢騷說朕嫌棄你,這是存心給朕找不痛快啊。”

唐玄宗在聽了孟浩然的詩之後,說了一句非常重的話:“朕未曾棄人,自是卿不求進,奈何反有此作!”

唐玄宗狠狠的說了孟浩然一頓,然後就“因命放歸南山,終身不仕。”

隋唐往事:孟浩然情商欠費,惹怒李世民的曾孫,結果悲劇了

孟浩然畫像,感謝原作者

皇帝說的話,就是金口玉言,就是聖旨啊。皇帝說讓孟浩然“終身不仕”,從那以後,孟浩然就再也沒有機會當官了。孟浩然這個舉動,在我看來,可以用“沒有諸葛亮的命,卻得了諸葛亮的病”來概括。

唐朝一些詩人,總覺得自己很有本事,總覺得朝廷埋沒了自己的才華,總是覺得朝廷應該像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一樣請自己出來當官。他們明明非常想當官,卻非要處處裝清高,結果是處處碰釘子。比如那個詩壇地位比孟浩然還高的李白,就非常想當官。李白好不容易進入仕途,就羞辱高力士,把高力士得罪了。(此事典出《新唐書.李白傳》語:“白嘗侍帝,醉,使高力士脫靴。力士素貴,恥之。”)

隋唐往事:孟浩然情商欠費,惹怒李世民的曾孫,結果悲劇了

李白雕像,感謝原作者

高力士是唐玄宗身邊的紅人,玄宗皇帝都不稱呼高力士的名字,而是稱呼他為“將軍”。李白好自在不自在,居然讓高力士脫鞋,這不是給自己的仕途添堵嗎?讀書人要有傲骨,但是不能沒有情商。孟浩然當著唐玄宗的面發牢騷,就跟李白羞辱高力士一樣,都是典型的情商欠費。用現在流行的話說就是:“不作死就不會死”。

參考書目:《新唐書》《唐摭言》

《隋唐往事》系列貼文,由王福星原創。碼字不易,請尊重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本人已經和維權公司簽約,委託維權公司代理維權。未經授權轉載者,維權公司會代表本人維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