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炒作的养老基金

爱炒作的养老基金

文阿May

一、

昨天一个“养老目标基金获批”的消息,竟然让今天开盘情绪这么高涨。

检索了下关键词,最早的消息是在2012年,从广东试点的1000亿养老基金入市开始。

往后几乎每年都提。

每当人们愁眉苦脸的时候,他就跑出来活跃一下气氛释放一下情绪。

这套路有些熟悉,怎么说呢。

特别像疫苗事件的不久,各路明星要分手,大家都爱抢占热搜榜视线。

大家这次仍旧被“养老基金背后能引来万亿的资金流水”的消息迷了眼。

可养老目标基金,不是养老金。

目前全世界国家大部分的养老体系,基本都有三根支柱。

第一支柱:政府兜底的公共养老金(即社保);

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

第三支柱:个人自发累积的税延养老金(如商业养老保险)。

我国现在的养老,主要靠一,二是短板,三发展微弱。

为了振兴第三支柱的发展,也为了给老去的自己保障,现在国家给你多一个选择——养老目标基金。

好嘛,说白了,这就是个要用自己钱买的公募基金。

二、

这次获批的基金公司有14家。

爱炒作的养老基金

大家也许发现了,与往常公募基金有所不同,养老目标基金投资性质是FOF。

FOF基金是什么意思?

简单的说,就是——基中基Fund of Fund)。

要知道,现在市场上的基金比股票还要多,基金公司怕你挑花了眼,就自告奋勇成立一个专门的团队。

帮你在基金市场里选基、买基、卖基。

仓位也很分散,规定至少要买五支,即使你特别看好某一支,想重仓都不行。

非常保守,收益或许不会高,但是很稳。

不用多费心,只需要知道这最终是为了什么目标做的长久投资战略储蓄就行。

比如是给爸妈攒养老金、是要给孩子攒教育金、还是为了未来用这钱买房子等等。

这次的养老目标基金FOF就很明确的指向——养老。

其中呢,又主要采用两种投资策略:目标日期策略和目标风险策略。

两者区别在哪?

1、目标日期策略:

以投资者的退休日期为目标,根据投资者所处的不同年龄段调整投资配置。

比较适合投资小白或者没有太多闲暇时间打理的人群。

多以退休日期命名,一般会每隔5年设置一个基金。

举个例子。

小明现在30岁,打算52岁(2040年)退休,那就买XX养老目标日期2040XXXFOF基金。

然后放手交给基金公司打理就ok,他会根据你所处的不同年龄段做投资仓位调整。

等你现在30岁,那我们多配点股票型基金吧,反正亏多了你也能赚回来;

等你40岁了,多配点混合型基金和货币基金吧,毕竟年纪大了玩不起心跳;

等你50岁了,要准备退休,全部配成货币基金,这是养老的钱,不能亏损。

在这个过程中,锁定期过后,小明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或者干脆就等到2040年再全部赎回。

2、目标风险策略:

仍然以退休为目标,但会按照“低”、“中”“高”风险进行分类,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去选择。

名称多用成长、稳健、平衡等字眼。

这种个人操作空间更大些,需要具备一定的市场投资经验,可以根据投资者自己对市场的判断,主动调整对养老目标基金的配置。

你看,这种养老目标基金等投资,属于超长待机型,或许后面增值的空间比较大。

那么,值得买吗?

三、

先看,你的资产流动性,养老目标基金的持有时间至少1年,并且是定期开放。

如果你不是长线型的资金流,那还不如先坚持定投。

再者,FOF类基金是收双重管理费,费率比较高。

最后,这养老目标基金最大优势,其实可能在于税收,政府给红利,不然规模很难做起来。

所以,未来或许会纳入个人税收递延政策,买者减税(类比税延养老保险)。

我个人这基金不太感冒,暂时不会选择购买。

你们呢?

ps:

说句题外话,我最近时常有种真切的感觉,知道越多的人站的越高的人,越想装做不懂。

果然,人活在世,半醉半醒,难得糊涂,最自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