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委發文整頓後,地方性小、散、亂教育培訓機構衰落「浮世相」

四部委發文整頓後,地方性小、散、亂教育培訓機構衰落“浮世相”

2018年新年伊始,教育部聯合四部委共同發佈《關於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簡稱《通知》),將針對面向中小學生開展學科類培訓及競賽活動的培訓機構,進行嚴格規範整頓。

記者就此次《通知》對培訓機構的影響向某上市教育公司負責人諮詢,他表示“此次整頓會對不規範的教育機構帶來較大影響。那些強化應試,增加學生負擔的培訓機構將會面臨生存越發艱難的境地”。此次教育部發布《通知》,從根源上改變了地方性小、散、亂培訓機構的生存環境,對他們具有非常垂直的影響。

目前,《通知》已經下發數月,那些地方性培訓機構的生存現狀如何?他們對於教育部發布《通知》會有什麼樣的理解?他們將會如何面對此次整改?

地方性培訓機構的生存現狀如何

在一、二線城市,教育資源豐富,培訓機構眾多,學生家長的觀念也相對先進,小培訓機構的生存土壤非常小。而在三四線城市,教育資源稀缺,大機構進駐較少,學生家長的觀念相對保守,地方性培訓機構的生存空間巨大。記者在採訪過程中得知,一些地方性培訓機構可以做到年營業額近百萬,對於三四線城市來講,這樣的收入,非常可觀。

記者聯繫到廣東、河北、黑龍江等省份的多家地方性培訓機構,在談及此次教育部發布《通知》的影響時,廣東省湛江市的一位培訓機構負責人表示“此次整頓影響極大,可以說是毀滅性的,我們原本可以請到學校老師來輔導學生,現在不允許老師到校外授課,我們只能高薪聘請一些退休教師來給學生上課,但這不是長久之計”。河北的一位培訓機構負責人對記者表示“許多孩子的父母在外打工,沒有人看管,我們主要為孩子提供食宿,監督孩子做作業,以前還能招聘學校的老師給孩子們上課,我們收費也會高一些,一個孩子一個月能收700元,現在招聘不到老師了,我們只能自己教,但是我們教的水準確實比不上學校的教師,家長開始對700元的收費表示不滿。”

地方性培訓機構的生存優勢主要有兩點,一是他們可以輕易地招聘到公辦學校在職教師給學生上課,學生、家長對學校老師非常信賴,招生容易。另一方面在於其規模小、隱匿性強、監察難度較大。此次四部委下達通知,嚴禁在職教師到校外授課,這從根本上砍掉了校外培訓機構的師資來源。另外,《通知》中“消除安全隱患,嚴查無證無照經營”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這些培訓學校的規模。想要發展規模就必須依法辦理證照,這樣監管機構就能對他們有效監管。如果是“黑作坊式”的辦學模式,又因為隱蔽性的原因很難做大,這種地方性培訓機構小、散、亂的負面影響就可以被控制在一定範圍內。

未來在哪裡

地方性培訓機構的發展關鍵是在師資力量和辦學規模。想要繼續生存,一定要在這兩點上尋求突破。此次教育部下發《通知》卡死了他們獲取公辦學校師資力量的途徑,《民促法》為辦學場地的規模標定了底限。兩條發展路徑都被限制,如果沒有突破,地方性培訓機構的生存將越發艱難。

在採訪黑龍江的一位培訓老師時,他對記者表示“在三四線城市裡,家長只注重孩子的分數,對於教育品牌沒有太多認同,他們更多的是相信家長之間的口碑推薦”,只要能維護一批學生家長,同時在學校門口派發一些宣傳海報,就能保證生源不斷。

談到如何應對教育部下發的《通知》,這位老師表示,他們打算聯合一些在當地有影響力的輔導班,成立一家立足當地,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教育培訓機構。多家聯合之後,生源量會大幅增長,可以將教學場地擴大到300平米以上,達到了《民促法》對辦學場地面積的要求,同時也擴大了自身師資力量,增強機構的競爭力。

對於自身並不具備師資力量的地方性培訓機構來講,想要突破師資力量的難關並不容易。“公辦學校的老師不能到校外授課,優秀的年輕人也都湧入大城市,我們即使給出高薪,也很難招聘到優秀的老師”一位培訓機構負責人向記者這樣說。

當記者提及雙師教育時,多位培訓機構的負責人表示,雙師教育雖然能夠解決師資方面的問題,但是引入雙師教育資源所帶來的成本勢必會分攤到學生身上,以三四線城市的消費水準,能否負擔雙師教育的成本,還需要仔細考量。另外,學習不好的學生多數不是笨,而是性格問題,對他們來講,學習過程中更重要的是互動引導,這一點線上教育不如線下。綜上所述,雙師教育可能更加適合在公辦學校推行使用,地方性培訓機構並不合適。

目前來看,如果是自身擁有師資力量的培訓機構,或許可以通過擴大規模來獲得不錯的發展,而沒有師資力量的培訓機構只能通過聘請一些大學生、退休老教師的方式來短暫輸血,隨著《通知》的深入貫徹落實,當地方政府根據實際情況推出地方性政策的時候,這些機構或許能在政策的夾縫中尋找到生存空間,但是他們野蠻成長的土壤將不復存在。

如果將麥克阿瑟的那句名言稍加改動,或許剛好適合形容這些地方性教育機構的未來前景,“地方性教育機構不死,他們只是慢慢凋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