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病反覆難愈,都是它們惹的禍!

有人說:氣血是女人的命根子,

也有人說:活人和死人最大的區別就是氣血,

仔細想想,其實一點兒也不誇張。

婦科病反覆難愈,都是它們惹的禍!

氣血是生命的根本,對於女人來說更是如此。女人養生以血為主,並以血為用!

脾胃虛弱,氣血無源,婦科叢生!

女性的一生,四個關鍵時期:經、孕、產、乳,都是以血為用。

月經的主要成分是血,血海滿溢,則月經按期來潮,血海空虛,無餘可下,則月經稀少或閉經。

妊娠以後賴血下聚以養胎;分娩時又需賴津血以助其娩出,故產時耗損一定之陰血,產後又必有一段時間的惡露排出;哺乳期的乳汁由血所生化。

婦科病反覆難愈,都是它們惹的禍!

而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為後天之本,脾胃不僅能生化氣血,脾又能統血,若脾胃虛弱,氣血生化之源不足,或統血提攝無權,或運化失職,則——

月經病之月經過少、過多、先期、後期、閉經、崩漏,經前洩瀉等,帶下病之帶下不止,娠病之惡阻、胎漏、胎動不安、胎萎不長、妊娠水腫甚或墮胎小產等,產後病之惡露不絕、產後發熱、缺乳、乳汁自出等,雜病之子宮脫垂、不孕症等等,均可發生!

所以說,女人的養生重點就是氣血。而脾胃就是氣血的來源!

氣之與血異名同類,同出於脾胃,有互相促進,互相帶動作用。即氣能生血,血能藏氣。氣主照之升也,血主濡之潤也。氣為陽,血為陰。氣有化生血液的功能,血是氣所依附的物質。氣推血行,血隨氣行。

所以古人的婦科專著,都很重視調理脾胃。

而且,在中醫上,八個婦科常用穴位中:中脘、神闕、關元、子宮、歸來、八髎、足三里、三陰交,兩個是調脾胃的(中脘、足三里)。佔據四分之一的江山,可見脾胃對婦科的重要性!

月經病與脾胃

醫者雲:婦人之病,首重調經,診斷月經病的標準,乃月經之期、量、色、質。臨床上如脾胃虛弱,氣血化源不足,則血海虧虛,常見月經後期、量少,甚則血枯經閉。脾胃不足,甚則中氣下陷,血失統攝,則出現月經先期,量多,崩中漏下。脾胃失運,升降失和,常可見經行頭痛頭暈等症。

婦科病反覆難愈,都是它們惹的禍!

中焦實火,也可殃及血海,迫血妄行。多有月經先期量多、崩中漏下。中焦脾胃虛寒,陰寒內生,濁陰下注,寒聚胞宮,則有月經推後、痛經、閉經等。

所以,實際施治時,應細辨脾胃與月經的關係。氣血不足者,當補脾胃以資其化源。血不循常道者,當固脾胃以司統血。清濁不分者,健脾胃以促運化。中焦有熱,涼脾胃以清血源。中焦瘀滯者,溫脾胃以通胞絡。

總之,使脾健胃強,才可生化不息,升降有序,潤燥相濟,才有髒安經暢,而何愁月經病不愈也。

帶下病與脾胃

婦科病反覆難愈,都是它們惹的禍!

婦人帶下病治療最重脾胃,脾虛則生溼,水溼氾濫,下注胞宮、胞脈,則成帶下。《傅青主女科》雲:“夫帶下者俱是溼症。故臨床對帶下病的治療,多以益氣、健脾、除溼為主。

帶下多屬脾氣虛,補氣健脾,為治帶下之要領。因此治帶下病,常用完帶湯、補中益氣湯,或以五味典功散加扁豆、山藥、薏仁、澤瀉等品。

總之,健脾祛溼,為帶下病第一治療之方。

妊娠病與脾胃

婦科病反覆難愈,都是它們惹的禍!

妊娠病多見胎動不安,胎元不固,其症也多與脾胃有關。脾胃同屬中土,其一髒一腑、一陰一陽、一升一降、一潤一燥,表裡絡屬,共同構成了後天之本。

婦人懷孕後,陰血聚於養胎,多表現為陰血不足,火氣有餘,若加之有情緒波動,七情所傷,或外淫邪氣侵襲,均可影響脾胃消化功能,而動胎元。

胎兒者,“形成於先天,養形則全賴後天”。對於該病的治法,主張胎前用藥,應無損胎元,當以安胎為先。

故常用健脾胃、升清陽、資化源之法,使本固則血統,胎自安也。所以,婦人妊娠,調理脾胃最為重要。

產後病與脾胃

婦科病反覆難愈,都是它們惹的禍!

婦人產後,氣血大傷,“百脈空虛”,加之新產瘀血未去,新血未復。此時若調理不當,加之外感六淫,內傷七情,稍有不慎,即可致病。故產後的調理,相當重要。

《婦科經綸》指出:“新產之後,雖無疾,宜將息,調理脾胃,進美飲食,則臟腑多平復,氣血自然如調,百疾不生也。”

臨床上,產後症屬多虛多瘀,瘀去宮復則應首重脾胃,滋養陰血,為治療和促進產婦康復的主要法則。常用方如歸脾、補中益氣、六君子之類。

⊙注:本號為中醫健康知識交流共享平臺。文章僅供學習參考,如涉及用藥療方,請在執業醫生指導下進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