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導手記|一方水土 一方人——王星晨

編導簡介

編導手記|一方水土 一方人——王星晨

星晨,《記住鄉愁》編導,代表作品有第二季《張店村——重教啟智》、第三季《朱仙鎮——家國情懷志 精忠報國恩》、第四季《道口鎮——公而忘私》。

時間不停的走,改變了你,改變了我,但它卻改變不了我的故鄉,我的經歷。那滋潤我們生長的地方,可能平時我們自己沒有察覺,但就像我每次回到家第一天早上會自然的去喝一碗胡辣湯一樣,這些口味、習慣還有性情其實早已融入血肉,隨著時間慢慢沉澱,留在每個人心上……

——王星晨

一方水土 一方人

道口、賒店、周口、朱仙鎮,明清時期並稱中原四大名鎮。作為碼頭、商業重鎮,四個古鎮都曾經商賈雲集,經濟繁榮,也同時留下了各具特色的文化歷史。除去已經成立地級市的周口,賒店和朱仙鎮都已在第三季拍攝完成,道口鎮就成為了我們第四季的重點。

編導手記|一方水土 一方人——王星晨

《道口鎮——公而忘私》

文化,是古鎮的靈魂。時光不斷在流逝,古鎮不斷在演變,政治、經濟等積澱成文化形態,滲透到了建築、習俗、方言、服飾、飲食等多個方面。道口作為一個有近千年歷史的古鎮,也曾繁華一方,清朝光緒年間至民國時期,水路暢通,上可達白泉,下可抵天津,再加上道清鐵路的開通,水陸交通的便利,使道口成為商賈雲集、人煙輻輳之地,有著“小天津衛”的美稱。

作為商業重鎮,古代大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道口古鎮因運河而生,而興,而盛,攝製組的調研方向自然集中在了商幫文化,運河文化上。可是當我們翻開厚重的道口歷史,驚訝地發現,有一種獨特的精神在道口這個地方一脈延續,也造就了這裡不同於其他商業古鎮的獨特氣質,從歷史到現在,公而忘私的家國情懷是這個不大的商業古鎮的突出個性。

編導手記|一方水土 一方人——王星晨

《道口鎮——公而忘私》

在歷史上,這裡就曾經出過很多廉潔奉公的先賢。漢武帝時的汲黯,官位不是很高,但他同情民眾的疾苦,一生重氣節,史書記載,漢武帝見他都要整整衣冠。他在任上從不置辦田產,一生廉潔奉公,死後更是家無餘資。唐朝宰相李元紘,在擔任京兆尹一職時,朝廷下令讓他負責疏通三輔河道,當時,王公貴族們利用自己的職權,在自己家裡傍著運河岸設置各自的水磨坊,讓河渠中的水不能流入下游百姓農田。李元紘得知後,立馬帶領官兵將這些權貴們家裡的工程全部拆掉,讓河水澆灌下游百姓的田地。唐代宰相盧懷慎,做官十幾年,常常用俸祿賙濟部下和貧民,沒有多餘的儲蓄,走到哪裡身上只帶著一個布囊。一次,盧懷慎患病在家,宰相宋璟和吏部尚書來看望他,發現他家裡床上的草蓆單薄破舊,門上連個擋風的簾子也沒有。等到天色已晚,飯菜端上來,只有兩瓦盆蒸豆和幾根青菜而已......

編導手記|一方水土 一方人——王星晨

《道口鎮——公而忘私》

抗日戰爭時期,作為中原要衝,道口成為兵家必爭之地。道口鎮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了全中國的徹底解放,婦孺老幼奔赴戰場,不惜一切代價奮勇支前。無產階級革命家趙毅敏,青年時期留學法國,輾轉蘇聯,在經歷了“九·一八”事變,國家危難之際,執筆了中國共產黨第一篇抗日宣言。

我想這種不斷線的影響是不可磨滅的,因為它植入人的潛意識,造就的是這一方人的為人處世基因。正是這些歷史上當地先賢傳承下來的家國情懷,讓這裡的商文化中多了回饋社會,投入社會公益慈善事業的責任,遇天災國難之時,亦能慷慨相助的特性。所以我們能夠在今天,在道口鎮依然能夠看到像節目中呂勝戰,馮榮麗這樣的為集體為國家,不計個人得失的代表人物和集體。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那麼我覺得大概可以說,一方文化影響一方人吧。我想,這方人傳承下來的這種公而忘私精神,正是我們的時代所需要弘揚的。

文字來源 | 王星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