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失败者(Loser)逆袭为成功者(Winner)

现在这个互联网世界的时代,很多关于成功的信息,到处充斥着成功的案例,我们都很羡慕那些成功者,但是当我们回到眼前的苟且的时候,却常常感叹自己是一个失败者。

这两者的差别在于哪里?

所谓的成功者,不一定是财富很多,但是财富也不会很少。而且至少在某一个领域能获得大家的认可。

而所谓的失败者,也不是多失败,只是他的能力放在茫茫人海当中,不太起眼而已。

只是,知道了这些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呢?

有一句话,“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织网。”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成功者呢?

我们可以遵循以下的路径,一起试一试。

1、丰富你的经历,参与更多的活动,见更多的人。

成功者往往是一秒钟就能看懂事情本质的人,而很多失败者,可能要花一辈子才能看清事物本质。

绝大多数的成功者都要体验过大大小小的各种经历。我们常常提到一位奇人,是康德这样的哲学界被推崇的大神,虽然他一辈子没有走出过自己的小镇,最远到过离柯尼斯堡75英里的普鲁士东界小城Goldapp,但是仍能提出很多划时代的批判性的思想。

然而实际上, 他的社交圈子基本覆盖了当时的整个社会阶层,从市井小贩到富商,从普通学生到教授、从平头老百姓到伯爵,还有上层军官;从他和好友的通信中,不时地透出他和学术圈内甚至是政府高层打交道的一些经历。再加上柯尼斯堡本身是一个港口,康德即便总在故乡生活,他的信息也是当时整个欧洲大陆最先进的。换句话说,只有这些大量的信息的交流才促成了他许多哲学批判的产生与完善。

从失败者(Loser)逆袭为成功者(Winner)

从小镇看世界

试想一下,一个人生活在五六线小城市和一个人生活在上海、广州这种汇聚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才的城市,他们能得到的信息是截然不同的,当然,他们提出来的思想也是相差甚远的。

所以如果一个人想要取得与众不同的成就,首先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多和不同的人群打交道,开阔自己的眼界。

2、以成功者为目标,不断修正自己的认知

这个世界上能够评价别人的人很多,从古到今都很多。尤其是那些御史,他们一天到晚就是在挑皇帝的刺,他们是以被皇帝赐死为荣的。

但是我们常常说希望能以史为镜,所以我们看到的都是这些挑剔的人写的书,于是我们的眼光就被培养成这种挑剔的类型,结果大部分人都成了挑刺的喷子。

而养成这种挑剔的习惯的前提条件,是一个人已经没有往上发展的机会了。因为御史本来就没什么发展机会,也不可能做到丞相,就是个写书的。

不过以前还好,毕竟御史就算再能写,但是史书基本是阳春白雪,也是读书人看,平头老百姓基本是文盲,也看不懂。

而现在不一样,每一个挑刺的喷子,他们的言论的影响都可能被互联网放大。

而大家也习惯了以一个人能不能找问题为能力的评判标准,所以当这个人挑刺的越厉害,就觉得这个人越牛,所以就有了所谓的观点输出的文章。

我最近看到一个网红,在他的文章里面推送了一个广告,推荐了一名日本做代购的朋友,结果评论就有人回复说,购买日本的产品是卖国,希望他发广告的时候,要注意影响到自己的形象。

且不说到底是中国的产品好还是日本的产品好,如果用国外的产品就是不爱国,或者喜不喜欢哪个国家的产品,这都是个人喜好而已。难道喜欢用德国产品就爱国了吗?难道华为手机用的索尼镜头你就不买了?

带有这种挑剔观点的人,就是始终都站在自己的立场在思考问题,他们始终都在喷别人,而不愿意想办法改变自己。

最终的潜台词就是:我就是最牛的,你都得听我的,不听我的,你就是傻逼。

而一个成功者,虽然表面上可能会桀骜不逊,但是私下里,还是很会关注其他同行和一些优秀的朋友,看看别人做的有多好,暗自在那里发力,甚至模仿抄袭。

别看乔布斯表面上很牛,不管你说什么他都坚持己见,但是苹果的产品功能却是无数次被发现是在向同行模仿,而且乔帮主本人也很理直气壮的说“最顶尖人才的自尊心是不需要呵护的。伟大的人就是要抄袭”。

当然,像乔帮主这种口气,在中国会死的很惨,而且即使在美国,大部分的企业创始人也不太敢这样讲话,还是要注重情商问题。

在中国做事,既然整个社会环境还是很讲究和谐气氛,所以还是要懂得关注别人的感受。

杜月也说过类似的话,上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下等人有脾气没本事。

归根结底,真正优秀的人才关注的是如何把工作做到更好,如何寻找更多的资源,而那些庸才由于眼界所限,他们只能想到“我”的损失,因为在他们的眼中,已经没有发展的机会了。

从失败者(Loser)逆袭为成功者(Winner)

不断寻找机会

3、提出建设性的方法

大部分人在做事的时候,总是想到“不可能”三个字。有一些稍微好一点的,就能想到这件事的好处,结果天天就跟朋友吃饭喝酒的时候说这个事情怎么好怎么好,可以怎么飞黄腾达。但是他们在不断画饼的时候,还是没有搞清楚一件事,成功是做出来,而不是想出来的。

而成功者在做事的时候,想的是“我怎样才能把这件事做成?”

这个问题的答案,就一定涉及到具体的行动方法。

曾经有人问罗振宇和脱不花,你们为什么会选择快刀做合伙人,最看重他的什么能力?

脱不花回答:正向行动力。

“快刀有个特别突出的优点,无论我和罗胖提什么需求,他的第一反应是拿本先记下来,而不是急于否定。这种能力真的太宝贵了。”

人生本来就有很多事情可做,如果凡事你都先用一个“不可能”的框架把自己框住,连试一下都不敢,基本是没有成功的可能。我真的有见过有的人因为觉得过马路太危险,结果一个星期不上街。这种人注定一辈子都很平凡。

但是就算你相信自己能成功,还是要有具体的方法加上行动,可能不是每一步都是对的,但是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去纠正自己的做法,慢慢得到正确的方法。

从失败者(Loser)逆袭为成功者(Winner)

正向思考

4、打造自己无法取代的价值

我们常说的平庸的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特点”。

我们常常听到一句话,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但是我们却为什么没有办法做到独一无二?

因为我们处在工业化时代。

工业化的最大特征是什么?就是标准化!

但是标准化也带来了好处,就是效率高!

管理学之父泰勒曾经发现:

如果让一个人独立生产一枚钉子,他每天只能生产12枚钉子。

如果让一帮人分工协作,每个人分别负责捶打、抛光等环节,那平均下来一个人一天可以生产3600枚钉子。

亨利·福特根据这个理念创立了流水线生产制度,大大的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但是产品和产品的差异性也因此没有了。

同样的,教育体系为了让学生能够快速高效的成才,所以沿用了工业化的思路,最终把各大学子都培养成了差不多的专业才能。但是作为个体因为同质化,竞争能力可能反而是下降的。

但是教育系统却没有明说这套体系只是把学生打造成毛坯房,每个人还是要在后期对自己进行精装修。

而大部分的我们看到的所谓成功人士,基本是在本科以后才开始实现人生价值的自我塑造。当然除了继续学术上的深造,也有在商业上取得不凡的成就。但是他们都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质,就是不断的打造自己在行业当中的不可替代的能力。

这些能力,可能是一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豪情壮志,也可以是十年磨一剑,不断超越同行,不断超越自我,通过后天努力得到的。

说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表率,很多知名艺术家都有这种气质。大家都知道著名艺术家达利,从小就是一个渴望别人关注但又平平无奇的孩子。

后来他想了一个很特别的办法,就是长期不洗澡,用油腻的头发和严重的体味来昭示自己的特殊。再后来他甚至从很高的楼梯上跳下来吸引别人的关注,结果是摔断腿在医院躺了几个月。后来达利的画也是通过求新求异赢得关注,最终达利获得了成功。

但是,这往往是很多人看到的一些“怪人”而已的,而大多数的精英,都是进过十年如一日的修炼才获得成就。

这些人其实更多,但是很多都没什么名气,这些都是真正的中产阶级当中的精英。个中的翘楚,应该是苹果公司的现任CEO库克。很多人认为库克没有乔布斯的魄力、霸气、创造力等等,当初接任苹果的掌舵大印的时候,很多人都质疑他,但是很少人知道,库克这种人是那种运筹帷幄的专才。他在苹果公司的角色,无异于蜀国的诸葛亮,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但是绝无纰漏。

库克这种人,做事严谨,作风正派,工作勤恳,基本没有什么缺点。

但是就算不是特立独行,只要能做到在岗位上比其他人都完美,这也是无法替代的能力。

从失败者(Loser)逆袭为成功者(Winner)

库克:无可替代的人才

总之,

如果一个人想要从一个普通人逆袭成为一个成功者,要做到这四步

1、丰富你的经历,参与更多的活动,见更多的人。

2、以成功者为目标,不断修正自己的认知

3、提出建设性的方法

4、打造自己无法取代的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