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我与社会的较量中,她们是许多人眼中的“失败者”

在自我与社会的较量中,她们是许多人眼中的“失败者”

2007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中,剩女成为171个汉语新词语之一,是指已经过了社会一般所认为的适婚年龄,但是仍然未结婚的女性,是指27岁以上的单身女性。


《剩女 Leftover Women》,一部由以色列导演执导的讲述中国三位单身女性的纪录片,在豆瓣上评分高达7.8分。


影片中的三位女性,均处于一个大龄且未婚的阶段,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质疑。

影片中三位女性的年龄都在30岁上下,身居一线城市,学历高,工作好,经济独立。


在自我与社会的较量中,她们是许多人眼中的“失败者”

抛去外界的种种,从自我的内心出发,这样的学历、经济条件和生活状态是很多人所向往的。


但是生活的“残酷”也在这个时候悄然出现。

在这部纪录片中,感情话题似乎并没有我们所想的充满粉红色的泡泡,而是荆棘满布的客观现实。


在这之中,家庭所带来的影响不容小觑。


01

羁绊


邱华梅,34岁,出生在山东滨州的农村,家中有四个姐姐,只有她一人在北京念大学,大学毕业后顺利留在北京。

如今,她的个人问题却成为了家里的老大难。父母、姐姐们轮番对她进行“批斗”,甚至邱华梅的一位姐姐,容忍孩子一直喊她“光棍姨”。

为了单身与家人的争辩中邱华梅充满无奈,家人自始至终不可理解所谓的不结婚。


这样的场景似乎是邱华梅的家常便饭,而为了满足家人的期望,她也在妥协着、努力着。

在自我与社会的较量中,她们是许多人眼中的“失败者”

只是,这份寻找并不顺遂。去公园的相亲角,一位给儿子相亲的阿姨在得知邱华梅是律师时,立马摇头“那律师多厉害呀,一吵架法条都出来了。”“我害怕。”

在相亲对象中,有的人,只想结婚不想恋爱;有的人,一听是外地的就拒绝深入交流;还有的人,言语间表示:“希望自己是强势的那方。”

对于邱华梅来说,她只是想寻找一个受过良好教育,懂得尊重女性的伴侣。


在自我与社会的较量中,她们是许多人眼中的“失败者”

28岁的北京姑娘徐敏,有房有车,在广播电台做主播。条件优越的她,同样陷入婚恋的焦虑,究其原因皆是因为有一个“事事必须听我的”的母亲。

强势的母亲一面催女儿尽快找对象结婚,一面又在择偶上提出各种严苛的标准:不是北京人不行,农村户口不行,工作不稳定不行……

对于徐敏来说,在自己的婚姻选择中,母亲的意见占到80%—90%,甚至起到决定作用,而她也习惯性的顺从。

在自我与社会的较量中,她们是许多人眼中的“失败者”

不同于前两位女性,36岁出自书香门第的大学教授盖琪,用一年的时间“奋力奔跑”从“剩女”转变成已婚女性,完成了自己的人生大事。

在盖琪的选择中,与其说是遇到合适的人,不如说是对于生活的综合考量。

母亲的那句“还得走常人走过的这个路”道出了许多家庭对于子女的框定。

在这条路上,盖琪背负着因父亲病逝家里的债务问题,以及母亲的老年赡养问题。


02

挣脱


“只要是不结婚就是个不正常的人,任何人都可以说你。”


邱华梅在镜头前崩溃的说着,感觉要跟所有人斗争,敌人有千军万马。


而自己好端端的人生过成这样,感觉就是因为没有结婚。


面对这些四面八方的压力,邱华梅选择去法国留学,攻读硕士学位。


为了自己的生活和梦想奋力挣扎,跳脱出“剩女”等字词的攻击。


在自我与社会的较量中,她们是许多人眼中的“失败者”

在和心理医生的聊天中,可以看出徐敏对于母亲的顺从,更多是源于小时候一次因为不听话,被母亲丢在了大街上的心理阴影。

而经过心理医生的调节,徐敏也打算和母亲好好聊聊,在饭桌上,徐敏鼓起勇气对母亲说出心里话:“妈,能不能少干涉我的选择?”

谈话间,徐敏的情绪开始有些激动,似有一肚子的委屈要倾诉。

只是,这段母女俩推心置腹的交流最终以母亲摔门而出终止。


而面对徐敏择偶的问题,两代人的想法似乎依旧是一个无解之题。


03

婚姻


“没有结婚前,我的生活很有趣。结婚之后,没那么有趣了,但是更幸福了,更美好了。”

在课堂上,盖琪谈到自己的婚姻,20多岁时她对于自己的另一半有着很高的标准;30多岁后一些标准因为生活而开始动摇。

“如果说就没有那个你觉得很合适的人出现,那么我究竟是要保持单身,还是说我要向生活妥协。”

在影片中,盖琪的丈夫,去忽略年龄差、顶着父母家人的压力与盖琪走进婚姻;


盖琪放下门当户对,后因为丈夫喜欢小孩,本来没有生育计划的她,决定生一个孩子。


在自我与社会的较量中,她们是许多人眼中的“失败者”

就像《武林外传》81集中佟掌柜说的那句话“婚姻就是两个人互相妥协的过程。”

这部影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剩女”的生活状况,她们就真的甘愿单身,百分之百不愿结婚吗?


似乎并没有那么绝对,她们也在积极的“自救”,去寻找一份自己想要的幸福。

我们常说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自我评断和自我意志,只是在单身这一问题上,有多少人根据自身及生活的状况理性、认真的进行评估、预估。

只论个人,我们顺遂自己心意便好,但是放置于社会、家庭中,我们又是否能真正的摆脱束缚和影响,去“不管不顾的”做一个“剩女”?


文|单身青年说

图|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