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有人故意堵塞以太坊網絡,BM回復「此等操作,段位太低」

Reddit用戶稱有人可能故意堵塞以太坊網絡,BM回覆"此等操作,段位太低"

網傳有人故意堵塞以太坊網絡,BM回覆“此等操作,段位太低”

據nulltx消息,近日,Reddit用戶發現,有人可能故意堵塞以太坊網絡。文章稱,一個看似無用的智能合約導致以太坊區塊鏈膨脹,並且與此合同相關的數字貨幣產生了大量交易,似乎由同一實體控制。雖然並不確定其是否存在,但這些賬戶都在積極地向以太坊網絡發送垃圾信息。15日消息,以太坊開發人員稱,EOS刻意擁堵以太坊網絡以提高交易費,BM否認,並稱此等操作,段位太低。

不管是什麼原因,我是不會相信這種流言的,畢竟以太坊擁堵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對這個話題我們回到老生常談的問題上——如何解決區塊鏈網絡中的交易擁堵?

拿比特幣來舉例。

網傳有人故意堵塞以太坊網絡,BM回覆“此等操作,段位太低”

我們可以將比特幣網絡交易簡單分為兩類:

1.個體用戶使用在線錢包發送的交易。這包括了用戶向別人支付比特幣,向交易所充值等。

2.交易所提現。這是交易所往個體用戶發送比特幣的交易。這種交易大量出現。除了交易所,還包括用戶使用離線錢包發出的交易。都可以歸為這一類。

其中第2類交易是有優化空間的。

比特幣的記賬模型用的是UTXO,舉個例子:A賬戶有100個比特幣,A要給B轉10個比特幣,那麼系統會將這100個比特幣全部轉移出來,把10個比特幣分給B,把剩餘的90個比特幣再次分配給A。

如果A要給跟多人轉賬怎麼辦呢?一般的做法是單獨給每個人轉一次,A先給B轉,再依次給C/D/E轉……這種方法太慢了,一旦網絡中的交易數量多了,很容易造成網絡擁堵,手續費還高。用戶在交易所提幣到自己地址的時候,是一種離線錢包轉賬的交易,其實可以把很多用戶的提現合併為一筆交易來完成,也就是A同時給B/C/D/E等等用戶轉,很多個小額交易寫在一個交易單裡。交易所可以設定一個時間區間,比特幣平均一個區塊時間為10分鐘,將所有這10分鐘內的用戶的提現使用一筆交易發出去,這樣一筆交易數額很大,支付的單筆手續費也高,因此礦工會很快進行交易打包。這種做法可以節省很大的區塊空間,自然就會節省手續費,所有用戶分攤手續費就會降低平均手續費。

當然,這種做法也需要礦工支持這種交易模式。

也有一些區塊鏈通過擴大區塊容量解決問題,或者把不重要的交易數據分離出區塊鏈以提高區塊容納的重要交易數,但是都沒有解決一個問題:每個區塊立案網絡承載的數據量都會越來越多,無論哪種方案都是不長久的,交易擁堵會一直存在,每個節點的交易數據包也會很大,你能想象某個下午一個新用戶在奶茶店想要使用某個區塊鏈錢包,可是他必須先下載幾十個G的歷史交易數據的那種荒誕麼?

赤鏈依託超級賬本的成熟技術做了一個交易系統,這個系統的區塊夠大,並且使用的是實用拜占庭記賬機制,轉賬速度快,有效的解決交易擁堵的問題。除了記賬系統,為了解決海量歷史數據的問題,依託於赤鏈系統的IPFS Figtoo運用而生。

網傳有人故意堵塞以太坊網絡,BM回覆“此等操作,段位太低”

IPFS Figtoo是一種分佈式存儲應用,可以把全網絡閒置的磁盤空間利用起來存儲各種數據,赤鏈Redchain的錢包數據和私有有云IPFS Figtoo通過區塊鏈協議鏈接起來,而Redchain錢包用戶無需下載歷史數據。

輕便,靈活,高效,這幾個關鍵詞或許是更多的區塊鏈下一步應該考慮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