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笔谈152:他不知生母、被太后训斥培养、连皇后都不能自己选

本号(纪岩松)打算以连载的形式,从大宋的人和事入手,以史料为基础,用通俗语言、清晰逻辑再现北宋100多年政权的跌宕起伏,姑且起名《宋史笔谈:北宋王朝盛世梦》。此篇为152篇。


皇帝,意味着掌握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对宋仁宗赵祯——这位北宋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而言,即位之初他只能做一件事——慢慢长大,因为他登基时才12岁。无论是寇准的太子监国事件、周怀政谋反事件、还是丁谓李迪相争、雷允恭事件,实际上围绕着的都是皇权,他这个当事人却懵懵懂懂。

赵祯是幸运的,真宗皇帝只有他这么一个儿子,天生就是皇帝的命;赵祯又是不幸的,他有一个控制欲极强的太后。在太后的训斥和文臣大儒的教导下,赵祯逐步长大了,终于开始了艰难的成长之路。

出身奇特:狸猫换太子的原型

赵祯的父亲宋真宗赵恒,宠爱刘妃刘娥——这是个曾经过婚的、聪明、美丽、强势的传奇女人。

宋太宗在世时,曾极力反对刘娥入府。就这样,赵恒金屋藏娇、密会刘娥十余年。其间,刘娥前夫龚美也改名刘美,进入开封府侍奉赵恒。

直到赵恒继位,刘娥才入后宫。

又等了八年,赵恒的郭皇后驾崩,后位就空缺了。赵恒实际上心属刘娥,无奈刘娥年纪已大,又无子嗣,出身还不好

宋史笔谈152:他不知生母、被太后训斥培养、连皇后都不能自己选

刘娥像

后来,刘娥想了个办法,她让自己的侍女李氏去陪侍赵恒

果然,到了1010年四月,李氏生了个儿子。这是赵恒天书封禅后出生的唯一一个子女,也是他仅有的、存活的独生子,取名赵受益。也就是后来的仁宗皇帝赵祯。

刘娥将赵受益抱过来,与另一交好的杨妃共同抚养,并一直对外宣称这是自己的亲儿子,让赵受益分别叫她们大娘娘、小娘娘

宋史笔谈152:他不知生母、被太后训斥培养、连皇后都不能自己选

抚养赵祯

对李氏来说,她是不幸的。

从入宫当日起,她就是刘娥和赵恒计谋的一部分。在别人眼里,她现在就是刘娥的侍女、以后就只是赵恒的一名普通妃嫔,普通得连名字都没几个人叫得出来。被临幸、生儿子,这种人生大事,她从不敢言明;亲儿子就养在宫中,自己却从未抱过、亲过。

但她又是幸运的。好歹,刘娥和赵恒不只是把她当个工具,他们记住了她的贡献,把她当个人看。至少,她能够活下来;至少,她知道亲儿子平安无恙。

对赵受益来说,他是幸福的,起码在他明白实情之前他是幸福的。而他知晓实情,将等到多年以后。

所以,知道得越少,反而越幸福。所有这一切全由李氏默默承担。这就是伟大的母爱。

赵恒也乐得这样,还封了刘娥为德妃,成为后宫品位最高的妃子。再后来,刘娥成了皇后

第一个垂帘听政的太后

1022年二月十九日,皇宫内的延庆殿里,患病多年的赵恒终于闭上了双眼。时年12岁的赵祯不禁哭出声来,即将即位的他一片茫然,他根本没有做好统领天下的准备。

正当他六神无主时,刘太后一阵训斥,哭什么?现在是哭的时候吗?该办正事要紧!

谁也没想到,在今后的11年里,刘太后对皇帝儿子赵祯的这种态度竟然成了习惯。

宋史笔谈152:他不知生母、被太后训斥培养、连皇后都不能自己选

垂帘听政的刘太后,几个月内,将寇准、李迪、丁谓三大宰相的势力清扫殆尽,雷厉风行的杀伐决断令朝野为之一颤。

看来,太后不仅仅是深具政治谋略,更有强烈的权力欲望!大家意识到,她的手段比前朝皇帝狠多了。得罪了她,除了贬黜一路,别无他途。

很快,宰执们又再一次领教了她的手段。

在赵恒葬礼不久,她流着眼泪对宰执们说,国家如此多难,若不是大家同心协力,哪能有今天!现在丧事已毕,皇亲国戚都得到了恩惠,只有你们没受到恩泽,你们将子孙及内外亲族的姓名写来,朝廷对此破例推恩!

中枢大臣见太后如此抬爱,不禁感激涕零,将亲戚姓名全部呈上。可名单交上去以后没了下文。等到有职位空缺需要任命人时,所有这些亲戚全部没份。

诧异之下,一打听才知道真相。原来太后得了名单,就制作成关系图贴在寝宫墙壁上,每到职务任命时,她就对图核查,只有不在关系图上的人才能得到任命。

仅此一招,震慑了群臣,谁都不能跟太后玩心眼儿!

宋史笔谈152:他不知生母、被太后训斥培养、连皇后都不能自己选

作为大宋第一个垂帘听政的人,她要恩威并重。

先是不顾冯拯劝阻,将自己生日规定为长宁节,还让礼仪院制造了太后行辇,名为“大安辇”,仪卫规格一如皇帝的乘舆。

再给自己父祖三代进行加赠追封:追封从未当过官的父亲刘通为彭城郡王、追封母亲庞氏为越国太夫人,官名、州县名要避刘通的名讳;去世不久的刘美也不断赠官,其妻钱氏(钱惟演妹妹)也被追封,死时还为此辍朝三日。

刘美的儿子、女婿及其亲属、府吏仆役等等,能当官的就予以录用,总之不能亏待

有异议?全不理会!

做个好学生

有这么一个精明强势的太后听政,又有王曾、张知白、吕夷简、鲁宗道等大臣操持,朝廷不再大兴土木、耗尽民力物力,内政外交被料理得井井有条,尚还年幼的赵祯自然不用过多操心。

赵祯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时间分配得很好,单双日各有安排。

宋史笔谈152:他不知生母、被太后训斥培养、连皇后都不能自己选

赵祯

每逢单日,他都要早早起来,随太后到承明殿或崇政殿上朝,主要就看着大臣奏事、太后决断,日复一日地学习治国理政。虽有些单调,但他很有天赋、也有自我控制力,逐渐地适应了这种生活。

双日及不上朝的单日,他也不能玩耍。作为皇帝,他要定期召翰林学士讲解经史要义,称为“经筵”;作为学生,他也要读书。身兼两种身份的他,将经筵与上学合二为一,固定双日为经筵讲习之日,不上朝的单日也召侍臣讲读,都在崇政殿的西阁读书上课。

给他授过课的老师主要有大儒孙奭、冯元及朝中大臣张士逊、晏殊、蔡齐等人。

孙奭,就是极力反对天书封禅的那位,他同时也是冯元的老师,上课较为严肃。赵祯毕竟还小,注意力容易不集中,常常出现看这看那、或者用脚敲地、踩到椅子上等小动作,孙奭一遇到这种情况就停止讲读,默然拱立,直到赵祯端正坐好后才继续讲下去。

张士逊,任枢密副使;晏殊,才气过人,自幼被称为神童,14岁被赐同进士出身,1025年接任张知白的枢密副使;蔡齐,1015年科举状元。

在这几个学问深厚、恭谨严肃的大儒文臣的孜孜教导下,赵祯学到的都是克己复礼、仁孝爱民、恭俭宽厚的儒家之道;他日常听政接触到的王曾等人尽是忠直正派的科举达人,他的成长自然不会偏离轨道;同时,他还继承了赵恒的心软毛病。

宋史笔谈152:他不知生母、被太后训斥培养、连皇后都不能自己选

赵祯

这些因素共同造就了一名正统标准的书生皇帝,他也由衷的感受到读书和科举选拔人才的重要性。

这种无忧无虑循规蹈矩的日子他过了3年,直到大婚。

让人失望的立后

1024年九月,赵祯虚岁15了。

乖顺的少年逐步成熟,但严厉的太后仍然把他当个孩子一样看待。原本能够给他带来一些关怀安慰的小娘娘杨太妃,也难以左右太后的管束。

他开始感到不安、烦躁和压抑,但他却无法言说。因为,深宫大院内,他面临的都是恭谨的老师以及规规矩矩的宫女太监;因为,他一直认为,太后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自己的莫名情绪只能是自己不对。

所幸,随着年龄渐长,赵祯可以考虑婚事了,这样可以稍解寂寞。

宋史笔谈152:他不知生母、被太后训斥培养、连皇后都不能自己选

可他原本喜欢的女孩,被太后嫁给了刘美儿子刘从德;而后同时入宫的有两名女子,都是宋朝开国将领的后代,一个是郭崇的孙女,一个是张美的曾孙女。赵祯一下看重了张氏,两人情投意合,赵祯打算立她为后。

谁知道,在这个重大问题上,太后再次简单粗暴地插手,直接下手诏给中书,要求立郭氏为皇后

以往,太后对付政敌的霹雳手段,赵祯并未明白或者留意;现在,他第一次与太后发生了冲突。作为皇帝,自己选择皇后的权力都被无情剥夺!太后真的什么都是为儿子考虑吗?

年轻的赵祯开始明白,太后自己也有私心。

好,既然皇后不能自主选择,那自己的感情和身体总能自己做主吧?

强扭的瓜不甜,这就造成了后宫的奇特现象:郭氏因太后垂青而气势凌人,赵祯则因不满指定而与她漠然相处,太后则对后宫严加管理禁止赵祯与她人过多接触,张氏则四年后病终

赵祯所料不错,太后私心可真不小。


多谢欣赏。读完此篇,如仍感兴趣,敬请关注本号(纪岩松),后续连载更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