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九一八事变张学良抵抗了,或不会有八年抗战

张学良不抵抗的原因应该很多,我觉得最主要的有两方面吧:

1. 1931年9月18日之前,张学良亲历的两件重大事件:

a. 1929年下半年的“中东路事件”;

如果九一八事变张学良抵抗了,或不会有八年抗战

b. 1930年5月至11月的“中原大战”。

这两起事件,对张学良的影响极大。首先,在中东路事件中,为了响应中央政府的号召(废除(苏)俄在华的不平等条约),东北军尝试武力收复中东铁路的路权,甚至出兵黑龙江北——本来一切貌似顺利,然而在(苏)俄通过西伯利亚铁路从欧洲运来生力军后,东北战场形势急转直下。而此时南京中央政府又在外交和军事上对东北军(阀)缺乏实质支持,在付出重大代价后(为保存实力),张学良被迫同苏俄代表在哈尔滨签下了城下之盟。这件事让张学良对南京政府产生的深深的不信任感(也许东北军的想法是:“南京那边无非就是要利用我们对付苏俄,打赢了,功劳是南京的;打输了,我们得自己兜着“)。

在中原大战中,东北军依靠自身强大的实力,在蒋系和反蒋势力两败俱伤之时,挥师入关,攫取了最大的权益(张学良一举成为仅次于蒋中正的中国第二号人物”陆海空军副总司令“,东北军控制了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这件事情让张学良深刻地体会到军队对于一个军阀的重要性

所以1931年的张学良可能认为”东北军“比”东北土地“、”东北人民“要重要得多(毕竟张学良做为一个政治人物本身就比较NAIVE[日本人的角度看,比较容易被对手”操纵“])。

2. 1931年9月18日前,张学良缺乏智囊团(本人也政治上严重不成熟)。

本来杨宇霆等人处事老道,足智多谋....然而,在日本人的不断挑唆下,稚嫩的张学良轻易地杀了这种重臣,严重影响了东北军内部的团结。”忠言逆耳“——然而从此以后,鲜有人再去给”少帅“(这种暴戾乖张的人)进谏了。

如果九一八事变张学良抵抗了,或不会有八年抗战

问题的第二部分“是否应该抵抗?

张学良可以借抵抗日本入侵满洲,对东北军内部进行重新洗牌,组织一切可以抗日的力量。而去除汤玉麟之流的势力,提拔一批新锐作为自己的亲信。

同时争取南京方面的支持,也要联络苏俄

有计划、有组织地破坏东北地区的基础设施:能转移的尽量转移到关内,转移不了的尽量破坏掉....对张学良来说,对重要的不是手下的东北军,而是东北军内部的团结和组织严密性(以张学良为核心的东北军)、以及日后的政治资本(那样的话世人都知道张学良是抗日的;即便东北军大部拼光,将来张学良也有东山再起的资本)...

退一万步讲,就算张学良真的打算不抵抗,好歹也得象征性地打几场仗,给东北和全国的老百姓(作秀)看看——将来(史书)也可以据此吹吹牛逼——不过事实上一枪不放就拱手让给日本人(马占山、冯占海等人的抗日并不是张学良的授意啊 ),这口历史大黑锅背在身上一千年、一万年也拿不下来了

张学良真的不适合搞政治(或者说搞政治的IQ太低)。因为张学良没有认清楚事情的关键/本质,所以才会把一些肤浅的东西(比如表面的军事实力)当成最重要的宝贝。也正是因为张学良自己分不清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所以每次都可以轻易地“听信其他人的话”(耳根子软),去做一些蠢事。——这一点真的是比他爹差得太多太多了。

东北军几十万人,装备精良,若敢于和日本人打,胜负不论,但东北三省一定能保住。遗憾的是,东北军不抵抗,让日本人觉得中国是个软柿子,为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埋下了隐患。晚年的张学良承认是自己下的命令不抵抗。而不抵抗的原因比较普遍的观点是认为张为了保存实力。(欢迎大家在留言讨论)

如果九一八事变张学良抵抗了,或不会有八年抗战

如果九一八事变张学良抵抗了,或不会有八年抗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