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馬奔騰一筆萬里江山

黃秋園(1914—1979),江西南昌人,名明琦,字秋園,號大覺子、半個僧、清風老人;1914年生,1979年5月逝世,自幼愛畫,後到銀行工作,其書畫創作全在業餘進行,他聰明好學又功底深厚,成就極大,1970年後將全部精力投入書畫創作,達到他一生藝術創作的高峰;逝世五年,他的作品公諸於世,震撼整個中國畫壇;一代宗師李可染先生嘆出:“國有顏回而不知,深以為恥”;1987年中央美術學院追聘秋園先生為名譽教授;中國畫研究院追聘秋園先生為榮譽院委委員;1987年在南昌建立“黃秋園紀念館”;“黃秋園故居”列為省級、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萬馬奔騰一筆萬里江山

萬馬奔騰一筆萬里江山

萬馬奔騰一筆萬里江山

萬馬奔騰一筆萬里江山

萬馬奔騰一筆萬里江山

萬馬奔騰一筆萬里江山

(1909~1984)名錫梁,字梓湘,以字行,又字子驤,號青照廔主,室名青照樓,江蘇淮安人。工畫,目力奇佳,能於月下繪畫,運筆如飛,賦色古麗,士林重之。山水、人物,筆墨清雅,元氣淋漓,遠追唐宋。精研六法,山水人物遠追唐宋元明,四十年代以畫馬聞名於世。為海上名家之一。即殷錫梁,一字子驥,號青照廔主,江蘇淮安人。工畫,目力奇佳,能於月下繪畫,運筆如飛,賦色古麗,士林重之。山水、人物,筆墨清雅,元氣淋漓,遠追唐宋。中年後以畫馬名於時,偶作小品,逸趣橫生。《中國近現代書畫家辭典》P258。藝術與其它意識形態的區別在於它的審美價值,這是它的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徵。藝術家通過藝術創作來表現和傳達自己的審美感受和審美理想,欣賞者通過藝術欣賞來獲得美感,並滿足自己的審美需要。除審美價值外,藝術還具有其它社會功能,如認識功能,教育和陶冶功能,娛樂功能等。其中藝術的社會功能是人們通過藝術活動而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歷史、瞭解人生,它不同於科學的認識功能。藝術的教育功能是人們通過藝術活動,受到真、善、美的薰陶和感染,而潛移默化地引起思想感情、人生態度、價值觀念等的深刻變化,它不同於道德教育。藝術的娛樂觀念是人們通過藝術活動而滿足審美需要,獲得精神享受和審美愉悅,它不同於生理快感。

萬馬奔騰一筆萬里江山

萬馬奔騰一筆萬里江山

萬馬奔騰一筆萬里江山

萬馬奔騰一筆萬里江山

萬馬奔騰一筆萬里江山

萬馬奔騰一筆萬里江山

萬馬奔騰一筆萬里江山

萬馬奔騰一筆萬里江山

陸儼少(1909年-1993年),現代畫家。又名砥,字宛若,上海嘉定縣南翔鎮人。1926年考入無錫美術專科學校,1927年考入無錫美專學習,同年從王同愈學習詩文、書法;次年師從馮超然學畫,並結識吳湖帆,遍遊南北勝地。1956年任上海中國畫院畫師。1962年起兼課於浙江美術學院,1980年在該院正式執教,並任浙江畫院院長。擅畫山水,尤善於發揮用筆效能,以筆尖、筆肚、筆根等的不同運用來表現自然山川的不同變化。線條疏秀流暢,剛柔相濟。雲水為其絕詣,有雄秀跌宕之概。勾雲勾水,煙波浩淼,雲蒸霧靄,變化無窮,並創大塊留白、墨塊之法。兼作人物、花卉,書法亦獨創一格。 陸儼少1927年拜馮超然為師,並與吳湖帆相識,在兩位先生處,看到不少歷代名家真跡。抗日戰爭期間,陸儼少流寓內地,1946年迴歸故鄉。在此之前,陸儼少的作品大部分是對古代傳統的消化和吸收。返鄉途徑三峽的經歷,引發了他的創新意識,開始將以前局部改造傳統轉換為有意識地建立個人風格。1956年,任上海中國畫院畫師。1961年至1966年,赴浙江美術學院兼職山水畫教席;在此期間,其繪畫個性得以發展,最終在晚年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萬馬奔騰一筆萬里江山

萬馬奔騰一筆萬里江山

萬馬奔騰一筆萬里江山

萬馬奔騰一筆萬里江山

萬馬奔騰一筆萬里江山

萬馬奔騰一筆萬里江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