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瞬間,你覺得自己已經不再是小孩子了?

看到「成長」兩個字,我的腦海裡最先浮現出的是小學時讀過的一篇課文。也許很多知乎的小夥伴也曾讀到過這一課。那就是林海音所著的自傳體《城南舊事》的最後一章。

在最後一章中,林海音描述了她參加小學畢業典禮的過程,穿插了彼時她的父親因臥病在床沒能出席典禮,且在典禮結束之前就落下了最後一口氣的事情。

文章末最後一句話是:

「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正如題主所說,有的人認為成長髮生在一瞬間的頓悟,有的人則認為成長是一個慢慢累積的過程。而我覺得,成長是這兩者的結合。

年幼時我也曾以為,隨著生日蛋糕上的蠟燭越來越多,人們就自然而然地越來越懂事,成長就是這麼簡單的事。而現在,我才感嘆如果沒有經歷「一些事情」,十幾歲和二十幾歲或許不會有太大的差別。

但,這些令人成長的事情往往不是順遂人意的好事,而是一些我們當時認為無法承受的負面事件(比如林海音在童年失去父親)。隨著年齡的增長,經歷的事情也會隨之增加。而就在一個又一個歲月的「頓悟」裡,人們成長了。

有一位老師曾說過一句令我印象深刻的話:最能徹底改變一個人、讓一個人迅速成長的事有兩件,它們分別是長期艱苦的心理治療,以及創傷。

在心理學上,我們將這種成長叫作「創傷後成長」。

1995 年,Richard Tedeschi 和 Lawrence Calhoun 提出了「創傷後成長」 (post-traumatic growth) 的概念。

創傷後成長是指一部分人在和具有高度挑戰性的生命境遇抗爭之後,所經歷的積極的心理變化:在創傷後,個體發展出了比原先更高的適應水平、心理功能和生命意識。

Tedeschi(2012) 認為,能夠引發創傷的事件往往包含以下特徵:

a. 事件的發生是突然的、令人意外的或不尋常的;

b. 通常包含身體上的傷害,或者感到生命受到威脅;會使人產生失控的感覺。

然而,研究者卻在一些倖存者身上發現,在與創傷性事件抗爭的過程中,儘管痛苦仍未消失,但他們也經歷了一些新的、積極的心理變化。

儘管名為「創傷後成長」,但在其中,促成成長最關鍵的因素並不是創傷本身,而是倖存的過程——是嘗試與創傷抗爭、最終倖存下來的過程,決定了我們能在多大程度上獲得成長。

儘管我們很少有人會有意識地、系統性地嘗試給創傷賦予意義,或者從中尋找創傷的好處,但當我們做出努力時,這種成長是真實存在的。

經受過巨大的壓力、逆境和 / 或創傷,並渡過、倖存下來的人,最終展現出來的一種蛻變般的力量。

這種「力量」主要有三個層面:

1. 情緒能力

這種情緒的能力包含兩個層面:

一個層面是情緒的廣度,也就是說,這些經歷過創傷的人,除了日常的喜怒哀樂之外,他們體驗過極端負面的情緒,因此比一般人擁有更復雜、更廣泛的情緒體驗;他們能感受和體會的情緒是更多樣的、範圍更寬廣的。

另一個層面是情緒的深度——相應的情緒理解能力與處理能力。在經歷創傷而倖存的過程裡,他們曾與自己極端的負面情緒做過正面交鋒。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了如何與自己悲痛、失望等負面情緒同在,雖然負面情緒總是令人不快,但他們學會了不在負面情緒前手足無措。

他們熟悉痛苦,雖然一切仍然不會變得容易,但他們的確比沒有經歷過重大負面經歷的人更懂得如何處理痛苦,這也可能是其他答主提到的「情緒趨於平淡」的原因之一。

2. 對複雜的認知和理解力

經歷過創傷的人,有一種對複雜現實的認知和理解能力。他們曾經經歷過極端的狀況,對真實世界的複雜有著高於一般人的認知,比如「本該是世界上最疼愛我的人,卻做出了傷害我的事」,「本該相互坦誠的人,卻相互欺瞞」等等。因此他們相對更少會對複雜感到意外。

第一次面對複雜、難以理解、邏輯上不一致的現實,總是最難的。

可以說,他們在面對創傷的過程中,承受了這種不一致。他們也曾感到絕望或憤怒,但最終他們的生命消化了這種不一致和它所承載的情緒,形成了他們對複雜的識別與瞭解,他們也能以此為世界的複雜做好準備。

同時,這也讓他們更容易從不同的視角看待真實。他們可能比一般人更清楚地瞭解:世界上沒有黑白分明的「好」、「壞」。實證研究也的確發現,經歷過童年創傷的人,換位思考的能力更強——更能從不同人的角度出發去思考問題(Arous, et al., 2016)。有時候這對他們來說甚至不是一種意願:他們只是更能夠看見,非常自然地看見。

3. 一種得以應對世事變遷的人生哲學

經歷過創傷的人還會獲得一種人生哲學,又被心理學家 Tedeschi(2004)稱為「智慧」(wisdom)。

首先,個體會變得更加「自我依靠」。在度過創傷的日子裡,他們體會到了自己比想象中更強大,更相信自己是可以依靠的,這種自我效能感與價值感的提升會成為支撐 Ta 度過人生中更多坎坷與挑戰的力量。

同時,他們也會變得更珍惜關係。在他們度過創傷的日子裡,不論是因為曾經尋求過或獲得過的他人幫助與支持,還是曾經失去過重要的人,都讓他們更懂得感恩,珍惜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與鏈接。

另外,經歷過創傷,也讓他們不再一味對世界抱有美好幻想,而是對人生的艱難與坎坷有了更多的心理準備。儘管這在外人看來,或許有些悲觀,但卻令他們擁有了一種面對世事變遷的平常心。

曾經聽到有人說過「一個人展現出與年齡不符合的成熟,真是令人心疼」。也許這裡指的就是「創傷後成長」。的確,人很難選擇命運,卻有很多命運的勇士選擇了成長。

哪一瞬間,你覺得自己已經不再是小孩子了?

哪一瞬間,你覺得自己已經不再是小孩子了?

成長中,也許迷茫和焦慮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難題。在焦慮滿天飛的日子裡,我們恰恰需要一些「冷漠」:拒絕被焦慮綁架,屏蔽那些嘈雜的聲音,讓你所期待的成長,有機會一點點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