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线拿下新能源造车牌照,神州能否解开行业困局?

这年头,敢于喊出新能源造车口号的企业不少,但真正在这一领域有所大成的却寥寥无几,大多还在摸索、打磨和量产的路上。哪怕是在一场发布会上一掷千金并准备上市融钱的蔚来汽车,走的似乎也并不顺利,何故?就这一问题,其实,所有入局的新能源汽车都在上下而求索,寻求解开行业发展困局的突破口。

困惑中,又一则重磅消息在热度颇高的新能源造车领域炸裂。7月11日,神州租车发布公告称,拟以每股0.06港元的价格认购90亿股五龙电动车,合计港元5.4亿。同时,神州租车还将认购6亿港元的可换股债券。如果以五龙电动车现有股本计算的话,两项认购完成后,后续债转股的话,神州租车持有五龙电动车的股权比例将扩大到37%,成为后者最大的股东。

说得更直白一些,神州租车等于一脚踏进了造车领域。据说,神州优车董事长陆正耀是这一交易的幕后操盘者。他向来是战略布局的高手,这一次出牌背后又有哪些精妙的谋划呢?

时机成熟,曲线拿下新能源造车全牌照

过去几年,互联网造车领域风起云涌,在传统主机厂之外,一下子闯进来了蔚来汽车、威马汽车、小鹏汽车等诸多的新面孔。这些企业与智能网联汽车、车联网、自动驾驶等概念纠缠在一起,搅动着整个造车板块持续升温。但这些企业身上都存在一个共同问题——没有造车牌照。

此次,神州租车“染指”的五龙电动车为何许人也呢?

实际上,五龙电动车虽然听起来名声不大,但却在新能源车制造领域颇有资本和底气。查询资料发现,五龙电动车是专业造车企业,手里攥着两张稀缺的牌照,是工信部和发改委双资质认证的7家新建新能源乘用车企业之一。乘用车牌照是发改委颁发的国内第二张新能源车牌照,也是第五家获得工信部乘用车资质的企业。不仅有牌照,五龙电动车手上还有长江商用车的高端品牌,业务覆盖了电动车从锂电池到整车研发、生产、设计、制造和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公司在杭州还拿下了700亩的土地,拥有规模化的电动车生产基地。

看了这些资料,就该对这家有些名不见经传的五龙电动车刮目相看了。

曲线拿下新能源造车牌照,神州能否解开行业困局?

向来,互联网造车动辄100亿元起步,神州租车花了11.4亿港元,不仅拿到了稀缺的新能源车双资质牌照,还曲线完成了新能源车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基地的完整覆盖,不得不佩服神州租车当家人陆正耀打出的一手好牌。与那些苦哈哈融资造车的互联网派们比,这波“抄底”由表及内都透着一股子精明。

摸到了好牌,神州为什么能解开行业困局?

如今,港股不少企业市值被低估,交投活跃度不高,神州租车果断出击,拿下五龙电动车,自然是有备而来。孙子兵法云,“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企业的决策如同作战佣兵,必须做到三思而后行,才能“未战而庙算胜”。无疑,神州优车董事局主席陆正耀就是一位出了名的战略家,看起来不动声色,但摸牌和打牌的手后面都有着不为人知的深思熟虑。

神州这次曲线进入互联网造车领域,显然不是冲动而为。那么,背后的业务逻辑又如何呢?

这就要从新能源造车的行业困局开始说起。目前,行业里大多数造车企业都会碰到技术门槛高、资金投入大、量产难、缺采购和使用场景支持等难题,所以,贾跃亭的FF才会频频遭到质疑,遇到资金链断裂的危机,即便是名号颇大的蔚来汽车,第一轮交车时间更是持续“跳票”。而就算是能够冲过上市这一道坎,一款新能源车也必须经过规模化的量产和不断的产品迭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

曲线拿下新能源造车牌照,神州能否解开行业困局?

一些不懂行的人认为,神州优车冲进造车领域不够理智,但其实这一判断恰恰是错误的。神州租车可能是所有新能源造车领域相对靠谱的一家,这么说有两点理由:

一是新能源车虽在上游,但离不开下游产业链的支持。神州优车浸淫汽车产业链多年,业务板块上涵盖了神州租车、神州专车、神州买买车三大平台,是亚洲最大的的汽车租赁企业和国内最大的共享汽车平台。目前,神州优车的服务网络已经覆盖了中国大陆300个城市,车队规模约40万台。更关键 的一点是,神州优车是国内最大的单一汽车采购商,仅在2017年就投入了45亿元采购新车,是国内各大汽车品牌眼里的香饽饽。

神州优车一旦开始自己造车,不仅能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还能与遍布全国的多元化的汽车租赁网络和买买车的汽车电商门店形成互补效应,更有效地推进新能源车的布局和销售。

二是新能源车走向成熟,规模化的量产和产品迭代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国内新能源车扎堆涌进,虽然声势浩大,闹出不小动静,但真正量产并有良好市场表现的品牌并不多,问题恰恰在于使用场景不够丰富,产品成熟度不高。神州优车与五龙电动车“合体”的话,能有效解决新能源车的发展瓶颈,借助神州优车拥有的高达6000万的用户,超过1000家的服务网络,及完整的汽车产业链布局,快速实现电动车的量产和规模化销售,从而降低成本,加速产品迭代速度。

所以说,相比单一的新能源车造车企业,神州优车的入局要有优势得多。而无论是滴滴等出行运营商,还是汽车主机厂,都需要寻找合作伙伴,或投资入股,或合纵连横,才能形成一张完整的拼图。

适时而动,陆正耀的汽车棋局

其实,神州租车投资入股五龙电动车一点也不突然,如果你对神州优车的业务布局和一把手陆正耀的“出牌”风格熟悉的话,就能隐约看到背后一盘更大的汽车棋局。

之前陆正耀透露过,不会自己投资建厂,贸然进入造车领域。虽然神州优车一直在汽车产业链下游的出行、销售和汽车金融领域深耕,造车的传言不绝于耳。2017年神州优车董事长陆正耀透露过一个细节,当时曾花了1500万元的“调研费”,让麦肯锡给出自己造车的建议,还聘请了全球最大的汽车配件好设计公司麦格纳来论证造车的可能性,当时得出了否定的结论。

如今,神州优车却不动声色地跳进了造车的场子里。实际上,这并不矛盾。当时麦格纳不建议神州砸入几十亿元去一抹黑地造车,但完全可以通过曲线介入的方式,以更轻盈的打法进入。之前投资小鹏汽车,这次又将拥有造车牌照的五龙电动车揽入怀中,恰恰暗示出了这一点。

曲线拿下新能源造车牌照,神州能否解开行业困局?

当下,汽车产业链正处于快速重构中,从上游的造车到销售网络,再到未来的智能汽车及出行运营平台,每一个链条都将被重新定义,时机正走向成熟。彼时,一方面神州优车的业务布局尚不完善,汽车电商、金融和分时租赁刚刚布局,贸然进入造车环节,很难形成协同效应;二是,汽车产业链主动谋变的态势并不明显,政策层面暂时还看不清楚。此时,发展到今天,天时地利人和都已具备,顺势切入造车环节就顺理成章了。

在互联网造车喧嚣嘈杂的环境中,动静之间考量的是一家企业的洞察力,妄动的话可能会落个粉身碎骨,晚了的话又与机会失之交臂。这一次果断抛出造车牌,“老谋深算”的陆正耀似乎要精明得多,也远比那些浮躁的造车新生力量更加沉得住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