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盗墓笔记》中的鬼市真的存在,你去淘过货吗?

提到搞收藏,很多人都会想到北京潘家园,当初马未都也是北京潘家园的常客,《盗墓笔记》中的胖子也是潘家园出身,可要论捡漏,还是要说潘家园的“鬼市”,可是何为鬼市?

原来《盗墓笔记》中的鬼市真的存在,你去淘过货吗?

电影剧照

鬼市,老北京的一类市场。以售卖估衣为主,其他货物鱼目混珠,即有来路不正,也有珍奇物品,更有假货蒙人,所以人们把其称为鬼市。

原来《盗墓笔记》中的鬼市真的存在,你去淘过货吗?

慈禧像

不过,传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时,正逢国难当头,兵荒马乱,她却偏要太监们准备一件上好的狐皮。难以交差的小太监急的烧香拜佛,误打误撞来到了一个神秘的市场,在那里他竟真的买到了极品的狐皮,可刚拿到手上,卖家便转身消失不见了,他这才醒悟过来,是狐仙看他可怜用自己的皮毛救他一命。这就是潘家园“鬼市”最早的由来。

原来《盗墓笔记》中的鬼市真的存在,你去淘过货吗?

这个传说传说虽然有趣,但毕竟玄幻,鬼市有更加可信的由来。清兵入关,成为当然的统治者,但是随着时间的延续,战事渐消,许多贵族后代每日走鸡斗狗,沦为纨绔子弟,家道日渐败落,管理日渐萧条,家人们敛旧家当换钱花,借着天黑偷偷摸摸上“鬼市”去;后来,那些纨绔子弟也无钱度日,也将家里的老辈留下的宝贝拿去换钱花,去当铺怕丢脸,就将宝贝拿到“鬼市”卖钱;还有的收破烂的,收到大户人家的东西,或者是收到偷来的东西,也赶到“鬼市”变钱。由于这个市场一般是晚上或者天没亮前的早上,交易经常处于黑夜里进行,且多是来历不明的货物,天长日久,获的了一个形象的称呼----“鬼市”。

原来《盗墓笔记》中的鬼市真的存在,你去淘过货吗?

所谓“鬼市”出好货,在这里多得是闻所未闻的稀罕物件。

带了今天,北京潘家园依然沿袭着贵是的传统。每周六与周日两天潘家园的鬼市从凌晨四点多开始,待到六七点钟天光渐亮,神秘的鬼市,才随着夜色消失。

原来《盗墓笔记》中的鬼市真的存在,你去淘过货吗?

开市时间

一夜暴富这种事,就像《聊斋》中的鬼怪,说得多,见得少。比起鬼市中的宝,更常见的时鬼市中的鬼,鬼市中的猫腻多,古怪多,来历不明的东西更多。从清朝起,鬼市中就处处充满陷阱,以赝充真,以次充好屡见不鲜。鬼市的人们,常常说某人眼如何,指的就是识别真伪的能力。当然,练出好眼以前,教的“学费”也不在少数。真假参半的鬼市固然有捡漏淘金的机会看,但更多的是惨重的代价。所以说不能说“逛鬼市”,更不能说“去鬼市”,必须要说“趟鬼市”。趟就好像摸着石头过河,水深水浅自己知道,毕竟这儿卖什么的都有,真假难辨,全凭经验判断。

原来《盗墓笔记》中的鬼市真的存在,你去淘过货吗?

鬼市夜晚

早时的鬼市,老顾客人人都要只手电筒,如今潘家园路灯大亮,提溜个手电筒,成为了一种标志,说明来的是个懂行的。鬼市中的人,身份动机都不一样,但都要遵守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别人拿在手里的东西,不能问价,等别人放下,再来问价,不能因为被人捡漏就恼羞成怒,要学会认栽。

原来《盗墓笔记》中的鬼市真的存在,你去淘过货吗?

拿手电筒仔细看货的客人

北京曾经名噪一时的“鬼市”不少,但如今基本都烟消云散,独有潘家园延续至今,名扬海外。早在1995年,这个北京的旧货市场甚至已经出现在欧洲的旅游地图上,神秘的潘家园鬼市,也成为了不少国际友人感兴趣的去处。为了方便做生意,不少卖家甚至学会了英语、俄语做外国人的买卖。守着一堆土掉渣的老物件儿,操着一口时髦的加州英语,这样的事在潘家园鬼市也不稀奇。

原来《盗墓笔记》中的鬼市真的存在,你去淘过货吗?

外国友人看货

“北京有两大必看的人群景观——天安门广场抬头看升国旗;潘家园地摊低头寻国宝!”此话很幽默,也很写实。据统计,潘家园每天的客流量一般大约在8万人左右,到了节假日,更是游人如潮、摩肩接踵。

原来《盗墓笔记》中的鬼市真的存在,你去淘过货吗?

过去的“夜间集市,至晓而散”的“鬼市”,现如今被光明正大地、在一定的规范化的“地摊市场”替代。现在的古玩市场是“鬼市”习俗传统的延续,中国五千年漫长的历史全浓缩在这几百米长的地摊群上,成为了一方文化瑰宝,一方追溯历史端倪的“活化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