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帝派礼部尚书何瑭到江南当主考人,这一年谁也未能金榜题名

有一年,嘉靖帝派礼部尚书何瑭到江南当主考人。这一日,何瑭乘船过江后被一群官员迎到驿馆。一进驿馆大门,官员们便将何瑭往厢房里让,可何瑭根本不理他们那一套,(一直向堂屋走去,官员们大眼瞪小眼,干没办法,倒是有个胆大的拽住何尚书的衣襟说:“大人止步,实不敢瞒,这里的规矩是大人只配住厢房,不能住堂屋。

嘉靖帝派礼部尚书何瑭到江南当主考人,这一年谁也未能金榜题名

为啥?”何大人停步问道。“因为大人是江北人。”官员们幸灾乐祸地答道。“江北人为啥不能住堂屋?”因为江北人读的是《四书五经》,我们江南人读的是《九经八书》。”“谁能从《九经八书》中抽一段背背?”何瑭回过头来高声问道。有个文举出身的县令想在何尚书面前露一手,就跪到尚书跟前,流水般地背了起来。背了半晌,何大人喝道:“停!背得倒也怪熟,能倒背吗?”“小人不会倒背。”

嘉靖帝派礼部尚书何瑭到江南当主考人,这一年谁也未能金榜题名

县令老老实实回答。何大人脸色一沉:“不会倒背还逞啥能?听我背来”!说完,将县令刚背过的那段倒背如流,一字不差一群官员扎耳细听,一个个惊服得直吐舌头,赶紧将何大人让进堂屋。当晚,何瑭命人找了一套《九经八书》,凭着过目不忘的才能,阅过一遍,全都背会,同时也准备刹一刹江南才子们的威风。头一天,天不亮,何主考就指挥手下人在驿馆门前的空场中央堆了一个大土堆,土堆上高高竖起一根旗杆,旗杆顶端挂着一张簸箕。

嘉靖帝派礼部尚书何瑭到江南当主考人,这一年谁也未能金榜题名

大早,驿馆门前的空场上便挤满了前来应试的秀才们,他们焦急地等着主考大人出题。可是一直等到日头落山,主考大人连面也没露。第二天,秀才们又等到日头落山,还是没见主考大人出题。第三天,秀才们等到日头偏西,才见何主考倒背双手从驿馆里慢腾腾地踱出来。

嘉靖帝派礼部尚书何瑭到江南当主考人,这一年谁也未能金榜题名

何主考面对满场的江南才子,高声说道:“诸位,论文写得可好?交卷时辰已到,请交卷吧!这一问非同小可,秀才们乱哄哄地高喊:“人至今未出考题,怎能交卷!”何大人脸色一沉:“胡说!考题三天前就出了,这么多人都没带眼吗?”说着,指了指秀才们中间那根挂着簸箕的旗杆。秀才们在旗杆下往上一望,如梦方醒,“,“旗尖簸墓’!啊!“旗尖簸墓!”

嘉靖帝派礼部尚书何瑭到江南当主考人,这一年谁也未能金榜题名

然而三天考期已过,秀才们个个灰溜溜地离开了“考场”,谁也未能金榜题名。自此,江南的官员和才子们才真正晓得了何瑭的厉害,暗地里称他“何老虎”。几天后,何主考要回大都复旨,驿馆门前围了一群落榜秀才,他们高喊:“山在虎不在!”何瑭一挥手:“三载虎还来!”

嘉靖帝派礼部尚书何瑭到江南当主考人,这一年谁也未能金榜题名

据说,三年后,何瑭真的第二次到江南当主考,多数秀才听说“何老虎”又来了,估不透他又要耍啥把戏,就干脆不去试了。谁知道这一次皇上要何瑭务必加倍录取考生,以补齐前三年的缺额,这样一来,凡参加考试的全都皇榜有名,甚至几个过路的拾粪老汉找人代笔写了几句也中了举人。就这,仍没凑够皇上规定的数额。

嘉靖帝派礼部尚书何瑭到江南当主考人,这一年谁也未能金榜题名

且说何瑭辞别众位官员,来到江边,乘着一只小船,直向江北驶去······船到江心,何瑭一阵恶心,“哇”的一声,一口黑水吐入江中,将背会的《九经八书》忘得一干二净。据说江南的《九经八书》是无论如何带不到江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