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解惑之爲什麼是四阿哥胤禛當了皇帝?可他明明不占優啊?

歷史解惑之為什麼是四阿哥胤禛當了皇帝?可他明明不佔優啊?

這叫一個霸氣

康熙末年,圍繞誰能繼承大統,康熙9個有資格上位的皇子展開了激烈的競爭,史稱“九龍奪嫡”。最後由最不顯山露水的四阿哥胤禛奪得了皇位,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跌了一地眼鏡。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四阿哥胤禛在9個阿哥中一點優勢都沒有,反而處處劣勢,各種先天不足,具體如下:

1、性格有缺陷,缺少群眾基礎。老四性格孤僻,御下嚴苛,不熱衷金錢、權勢,也不喜歡女人,年紀輕輕卻痴迷禮佛,多數時候窩在雍和宮唸經,胤禛自己把自己的路堵死了,這樣的人誰會捧他當皇帝?

2、手裡既沒錢又沒人,心有餘而力不足。老四以清廉自居,不結黨不營私,手裡沒人也沒錢。跟美國大選一樣,儲位之爭實際上也是資源之爭,手裡沒錢怎麼去收買大臣?手裡沒人有怎麼在關鍵崗位上安插自己人?這些條件老四統統不具備。

3、母族實力一般,政治資源嚴重不足。老四的母族實力和影響力一般,更何況還有一母同胞的老十四,都知道老四母親向來寵愛老十四,不喜歡老四,這使得老四從母族這裡得不到任何支持。

4、康熙不喜歡老四。誰能當太子主要看康熙的意思,康熙作為一代雄主,實在看不上老四那種遇事不爭、缺乏上進的德性,在多個場合表達出對老四的不喜,所以沒人會覺得老四有資格問鼎大寶。

歷史解惑之為什麼是四阿哥胤禛當了皇帝?可他明明不佔優啊?

帥的不像皇帝,失敗

那麼各方面均處在劣勢的胤禛為什麼能逆襲翻盤?我覺得要站在康熙的角度來看。康熙末年國家的情況已經很危險了,國內土地兼併橫行,官員結黨營私,肆無忌憚的貪汙腐敗,財政連年虧空,西北草原不穩,這些都給清王朝的統治帶來隱患。康熙肯定不願意看到祖宗的江山在自己死後敗落下去,所以他需要一個心志堅定的、務實的、有魄力的人來幫他穩固江山,這個時候胤禛就進入康熙的視野了,原來的缺點反而變成了優點,為什麼這麼說呢?

第一,性格孤僻不結黨,說明和利益集團的牽扯較少,上臺之後可以放手施為,掣肘較少。

第二,缺錢少人也不重要,到了那一天整個國家都是你的了,國庫的錢都是你的,全國的人才都可供你驅使,人盡其才就行。

第三,母族實力弱更好,可以有效避免外戚干政。

第四,康熙不喜歡老四,只是相對而言。相比之下他更討厭廢太子和老八,一個跟老子搶女人,一個威望比老子還高,這才是是可忍孰不可忍!所以老四的這點瑕疵完全可以接受。

最終在康熙的有心栽培下,幾個威脅到老四地位的人削的削、圈禁的圈禁,胤禛終於有驚無險的熬到了登基,成為歷史上有名的雍正帝。

歷史解惑之為什麼是四阿哥胤禛當了皇帝?可他明明不佔優啊?

這才是我心目中的雍正帝

如果覺得有趣,請關注本人,您的關注和評論是對作者最大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