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你混得更好的人,他們更擅長有效提問!

身在職場江湖,你要具備最終能使你成為一個高手的特質:機敏、深入思考、善於觀察、樂於主動參與問題的解決,這些都是一些基本要素。

接近高手、學習高手與高手過招才能積澱成為高手,就好像下棋一樣,你總和臭棋簍子對局,贏了還沾沾自喜,你怎麼可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高手呢?今天要與夥伴們分享的是:一般高手是怎樣有效提問問題的常用技法。

比你混得更好的人,他們更擅長有效提問!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只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巧問題,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看舊問題,卻需要創造性的想象力。

美國數據分析公司穆西格瑪(Mu Sigma)在一項調查中發現,小孩的說話內容中有70%到80%是由問題組成的,而大人說話的內容裡只有15%到25%的提問。

該公司價值和戰略方面的主管湯姆·帕爾曼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從上學到工作,能夠答出正確答案的人才能獲得最多的認可或獎勵,而不是提出問題的人,"質疑大眾的認知甚至會被邊緣化、被孤立或被視為威脅"。

比你混得更好的人,他們更擅長有效提問!

我們經常建議夥伴們基於不同的問題需要及情景狀態,需要設計有效的提問,讓我們的思考與行動更具有成效。在有效提問的同時,觸動別人更好的參與你的問題,真正的高手能夠從你的提問方式中分辨出你在提問前做了多少準備和思考,他們更願意幫助那些已經嘗試解決問題的提問者。接下來,我們瞭解一下常用的一些提問方法。

工作現場問題的四維提問法1、我們要的結果是什麼?——目標維度

2、實際發生了什麼?——現狀維度

3、為什麼會這樣?——因果維度

4、再次發生怎麼辦?——善後維度

比你混得更好的人,他們更擅長有效提問!

參與問題的八步引導提問法1、發生了什麼事情?

讓別人有機會陳訴,不要習慣性的先給問題定性,畢竟不瞭解就沒有發言權。

2、你有什麼樣的感受?

當一個人有強烈情緒波動時,第三方的言論不容易被其採納吸收。問詢判斷一下對方的狀態,是否受到問題的刺激而產生的不良的情緒。可以先表示同理,平復情緒再引導問題。

3、你想怎麼辦?

探尋對方面對問題的解決態度及結論,有效傾聽其講完,分析準備做下一步的積極引導提問。

4、你覺得什麼是最有效的措施?

不急於否定,給予一定尊重和認同,同時提出提出協商和探討觀點。為其出謀劃策,和他一起去構思積極解決的方法,讓你的言論具有影響力。

比你混得更好的人,他們更擅長有效提問!

5、如果實施這些措施後果會怎樣?

每一種解決方案背後都有可能出現一個需要承擔的後果,你是否可以接受這個後果?陳述有可能發生的問題鏈效應,引導思考,是否會有善後預案。

6、你最終決定怎麼做?

當分析完所有的情況和後果之後,對方也會權衡利弊,選擇最有利的解決方式。而且,這一般也是最合理,最明智的選擇。有時即便他的選擇不符合你建議,我們也需要表示尊重。試錯也是一種成長,當然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

7、你那裡需要我的協助?

當對方明確說出希望如何幫助時,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精力、價值投入,做選擇性的參與。同時一定要記住你不是救世主,別人的問題、有時你並不須要去做問題解決的主導者。

8、下次我們該怎麼做?

問題就是課題,等事情過去,我們需要一個覆盤的思考。反思自己的判斷和解決辦法是否有效,增強自己的分析決策能力。

比你混得更好的人,他們更擅長有效提問!

5W2H分析法在提問中的應用何因(Why);何事(What);何人(Who);何時(When);何地(Where);如何做(How );何價(How much)。有助於思路條理化,提高對事物發展的質問技巧。

比你混得更好的人,他們更擅長有效提問!

人們往往急於得出結論,而不是更多地提問,缺乏充分的提問,會讓人做出不妥的決定,我們應該慢下來花時間去思考如何提問更多、更好的問題。

比你混得更好的人,他們更擅長有效提問!

關注「世維學社」,get完整版餘世維老師的職場演講視頻,

因為實用,所以經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