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拦着我,我一定要走!”退出中国市场的企业们现在打脸了!

近日,谷歌有意重返中国的消息不绝于耳,错过了中国互联网高速发展的黄金10年,谷歌不愿意继续旁观下去了。那么除了谷歌之外,还有哪些国外的企业退出了中国,现今对于中国市场他们又是什么样的态度呢?

“别拦着我,我一定要走!”退出中国市场的企业们现在打脸了!

媒体行业——贝塔斯曼

2008年6月13日,德国媒体巨头贝塔斯曼宣布其旗下分布于中国18个城市的36家零售门店,于7月31日前全部关闭。回顾贝斯塔曼在中国的发展历程,退出原因有以下几点:

1、进入中国时,建立书友会扩充会员,而会员制度中的条例有一定强迫式购书的条例,使得活跃会员逐渐流失,并且会员以临毕业的大学生居多,随着地址不断的变化,书籍投递不到,又丧失了一大批会员;

2、当时国内物流系统尚未起步,读书爱好者在当时条件下无法快速获得书籍,而2000年前后盗版书市场巨大,大家更愿意有瑕疵的盗版书籍;

“别拦着我,我一定要走!”退出中国市场的企业们现在打脸了!

3、2002年开始大力发展自己的物流配送体系并建造图书仓库,同时招募庞大的配送人员。当时快递行业开始发力,很多竞品利用专业物流弥补自身的配送,投入的方向选择导致图书的品类质量跟不上同行;

4、电商行业开始兴起,同行多数选择线上渠道作为自己的扩充方式,而贝斯塔曼仍然只做线下经营,知名度跟品牌销售跟不上国内市场的发展。

对于中国市场,在没有合适的经营策略之前,贝塔斯曼尚无意重新进入。

“别拦着我,我一定要走!”退出中国市场的企业们现在打脸了!

化妆品行业——露华浓

1977年,中国尚未进行改革开放,美国化妆品巨头露华浓便已开始进驻中国商店,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洋品牌,在2013年12月31日宣布裁员退出中国市场。

在进入中国早期,洋品牌作为一种稀缺商品,一直是被上流社会崇尚的香饽饽,物以稀为贵在当时体现的淋漓尽致,供不应求导致露华浓的商品供不应求。随着改革开放,众多的外国品牌商品开始进入中国,露华浓因为早期在中国的品牌地位,在商品销售上仍然占据着较高的主动权。

“别拦着我,我一定要走!”退出中国市场的企业们现在打脸了!

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露华浓却没有进行符合时代的策略改变,仍旧采取严格的“零库存”制度,导致货品不齐全,并且因为渠道没有做区分导致产品线混乱,在其他品牌大力广告的时候鲜有品牌露出也使得露华浓的知名度在年轻群体中并不高。

16年露华浓有意重回中国市场,并开启了自己的天猫店,因为在国内的品牌影响力不够,正寻求品牌曝光的机会。

“别拦着我,我一定要走!”退出中国市场的企业们现在打脸了!

汽车行业——铃木

今年6月,与长安汽车合作了25年的铃木宣布与长安汽车就解除合作协议进行谈判,意味着这家日本汽车巨头即将退出中国市场。

在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的早期,奥拓、雨燕、北斗星曾经都是市场上卖的最火爆的车。那时候中国经济发展开始指数型上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铃木正确的执行了平民小车战略,性价比极高的车型成了人们买车的不二选择。而时至今日,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大国,越来越多的豪华汽车品牌进入中国,只满足出行需求的汽车类型已经无法支撑人们的购买欲望了。铃木不放弃自己一直执行做平民小车的战略,于是转战印度市场,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单,退出中国也只是为了寻求符合自身战略的其它国家市场。

至于后续是否会重回中国,也要看铃木的发展策略是否与中国的国民消费情况匹配与否了。

“别拦着我,我一定要走!”退出中国市场的企业们现在打脸了!

零售行业——乐天

2017年2月27日,韩国国防部表示乐天集团决定把星州高尔夫球场地皮转让给韩国国防部用于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这一举动彻底惹火了国人,赚中国人的钱却干着伤害中国的事,这不是乐天退出中国,而是国人自发的让乐天在国内没有立足之处。今年5月,乐天宣布旗下资产包括15处房产和72家门市等经营性商业资产,全部对外低价出售。94年进入中国的乐天,在华的销售额是总销售额的7成,失去了中国市场对乐天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做出超过国民底限的事情,不管是什么人什么企业,我们都会说一句:“走好不送!”

“别拦着我,我一定要走!”退出中国市场的企业们现在打脸了!

除了上述企业,还有诸如“欧宝”“菲亚特”汽车,欧莱雅旗下的“卡尼尔”,全球最大的电子零售商“百思买”,全球最大的家具零售商“家得买”,都先后退出中国市场。除了发展策略跟中国国情发展不匹配之外,也有来自国内其他同行的竞争压力,以及如何保持中国与其他国家的销售统一性,这是个问题。

那么对于那些玩不过就跑,跑了又想回来的企业,您怎么看,一起来讨论一下吧!

别人的成功,你只能羡慕吗?为何你不可以也像其他人一样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财富自由呢?现在点击“了解更多”财富自由实现攻略等着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