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男子杀妻骗保险还有之前的湖南男子伪造车祸骗保险导致妻子殉情,既然骗保拿不到赔偿为何还要去做?

沈依依


骗保拿不到赔偿没错,要是没有发现是骗保的,那就骗保成功,是可以拿到赔偿的。这些人以为可以瞒天过海,认为自己能骗保成功,所以才这么干的。其实,那些没有被发现的,不就骗保成功了吗?尤其在车险领域,到处都有骗保的,要不保险公司怎么雇那么多理赔员来调查事故真相呢。

坏人哪里都有,所以这个案件最值得关注是:保险公司怎么就给人办理了以死亡为保险标的的保险。根据规定,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未经被保险人同意并认可保险金额的,合同无效。法律之所以这样规定,主要就是为了防止有人杀人骗保,谋财害命。

所以,在追究“渣男”责任的同时,可别忘了保险公司。本案,死者应该没有在保险合同上签字。那么,谁冒充被保险人在保险合同上签的字?保险公司有关业务人员有没有跟投保人(本案就是那“渣男”)勾结在一起,合谋骗保、谋财害命?这需要后续调查才能知晓。如果最终查出保险公司有业务员参与其中,除了追究该业务员的责任外,还应该追究保险公司的行政、民事责任。保险公司对保险业务和员工管理不善,导致他人遇害,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


律法人生


这是侥幸心理在作祟。因为我们看到的是骗保失败的案例,在在那些真正拿到赔偿的案例当中,我们能够确认都是意外吗?


比如在美国电影《小镇迷案》当中,就讲述了这样一个骗保的案例。一个小镇本来都是白人,非常安静平和,但搬来了一个黑人家庭,在当时种族歧视强烈的美国社会,这个小镇的居民反弹很大。巧合的是,黑人家庭搬来不久后,男主角家里就发生绑架案,妻子被杀死——大家都将这个凶案怪到黑人家庭上,但事实是,其实是男主人雇凶杀害了自己妻子,而在此之前他还为自己妻子买了巨额保险。在电影中,要不是各种阴差阳错,这位男主的阴谋就可能永远没人知晓,他成功得以骗得巨额保险。


需要注意的是,杀妻骗保险,施暴者肯定拿不到保险赔偿,但并不意味着保险公司没有赔偿的义务。


2017年法院就判过这样一个案子,一男子与女子认识13天后闪婚。丈夫先是为妻子买了两份总保额高达300万元的意外险,不久之后又购买了一份保额150万元的旅游意外险。随后丈夫将妻子杀害,但警察破案后,保险公司据此拒赔。


但是,妻子的娘家亲属将保险公司告上法院,最后法院的判决结果是什么:保险公司应当赔偿300万的意外险(因为不是旅游导致死亡,所以150万的旅游险不用陪)。


法院之所以这样判决的原因是:当时投保的时候,丈夫是网上填写的合同,合同上的“投保人”是妻子,受益人是丈夫。不管妻子最终死因为何(真的意外也好,还是被他丈夫杀害也好),投保的钱从何而来(不管是丈夫交的,她自己交的,还是张三李四交的),这份保险合同都是成立的,作为投保人的妻子被杀害,保险公司就应当赔付。只不过,受益人由于是这位施暴的丈夫,它的受益权被剥夺,进而应当转移到下一个继承人——即这位可怜的妻子的娘家亲人身上。


关注孔方财经,让你第一时间了解热点财经事件背后的经济原理。


孔方财经


天津男子投保3000万杀妻的事件,这两天引发的广泛讨论。同时,也引起了我们对骗保这件事的讨论,那么既然骗保拿不到赔偿为何还要去做?


因为,他们并不觉得不会拿到。


1.从心理学角度,人对面对涉及自身的一些重大事件,都会有侥幸心理。罪犯有时会觉得只要自己做的小心仔细,就不会被发现,骗保也就会成功。


所以,他们是明知有可能失败,但是内心不愿承认,只愿意相信自己期望的。


2.大部分骗保都与事故有关,所以保险金额只是杀人动机中的一个理由,对于准备犯罪的人来说,骗保是一种增加其从这件事中获得好处的的手段,如果他们所谓的计划成功,骗保也讲为他们带来巨大收益(哎,人性!)


多保鱼


天津塘沽区的,女方家在这边开饭店的家境挺好的,嫁错人真可怕


我是一颗小小的草儿


受益人杀害被保人骗取保险金,拿不到保险金是指受益人拿不到,根据保险法规定,受益人的故意行为导致被保人死亡的,丧失保险金受益权!但保险合同成立,被保人死亡事实存在,保险公司不能免责!被保人的其他受益人---父母、子女依法享有继承权。


伴月轩



孤星7


人都有侥幸心理,想着别人肯定发现不了,其实只要你做了都会留下痕迹的


手机用户74894506491


不是蠢,就是傻。


求真求实1


智商缺陷没办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